南宋奇案:秀才翻墙对美女无礼被抓,判官当场
中国人喜欢读书,但是,读书也分为两种,一种是死读书,这种人只会死记硬背,却不懂得如何运用。还有一种人则刚好相反,他们平时读书,遇到问题时,再把脑海里面的知识搬出来运用。
在南宋时期,有个秀才犯下了重罪,按照正常情况,秀才不但要被痛打一顿,还要被革去功名,成为白身。结果,马光祖看到秀才是个聪明人,不忍心让他变成废人,于是想办法为他开罪,最终顺利解除了此人的罪名。这位帮助秀才的马光祖到底是什么身份?他又是用什么方法替秀才脱罪的呢?图片:秀才剧照
一、为了粮食赖在官员家不走
话说在南宋时期,民间出了个“南包公”,这位“南包公”正是前文中提到的马光祖。马光祖于1226年考上进士,之后从一个小县令做起,逐渐得到皇帝的赏识,并且得到重用。
据宋朝历史记载,马光祖为人坦荡,做官清廉,再加上断案如神,所到之处皆得到百姓拥护。有一年天下闹饥荒,临安城内到了无米可买的程度,这一年,马光祖正在担任临安城的府伊。
后来,马光祖得知荣王府有大量的粮食,却偏偏压在手里不肯出售,企图等到价格涨停以后再高价卖出。为了解决百姓的吃饭问题,马光祖曾经多次到荣王府,希望荣王能捐一点出来,让百姓们有口饭吃。
图片:临安城内百姓没饭吃剧照
然而,每次他去面见荣王时,对方都以各种理由推脱,甚至直接不见。为此,马光祖只好出了个下策,堂堂一个知府,竟然躺在荣王府上不走了,荣王见马光祖不肯离开,只好出来见他。结果,荣王还没有开口驱逐,就先被马光祖骂了一顿。
原来,荣王的儿子被立为了储君,马光祖看到他家里有粮食却藏起来,让百姓饿肚子,这才赖在他的家里,势必要为百姓争取到粮食。在这位府伊的争取下,荣王还真拿出了三十万斤粮食,有了这些粮食,临安城的百姓总算是从死神手里捡回了一条命。图片:荣王拿出粮食剧照
二、为百姓撑腰,与王爷对上
马光祖为了百姓和荣王对上的事情还不止一件呢,荣王成为福王以后,待遇比以前更高了。为了赚钱,福王把以前住过的房子租给百姓居住,赚取房租。
福王家大业大,却不舍得掏钱修房子,租客们住着破烂的房子,福王却只管收租。后来,事情闹到了官府,马光祖看到房子以后,直接对福王说:“你把这样的房子租给百姓,还想要收房租,除非我没有在这里任职,否则你绝对收不到房租。”
正因为马光祖不畏强权,处处维护百姓,所以每到一个地方任职,都不会留下任何负面形象,不但如此,每当他需要到别的地方任职时,当地的百姓都苦苦挽留,希望这位父母官能留下来。
图片来源于网络:马光祖画像及简介
三、巧救秀才
时至宝祐年间,马光祖同时担任府伊与户部尚书两个职务,尽管他的政务非常繁忙,但做事却从不拖拉,手上那些棘手的案件全都能及时消化掉。
有一次,他在审案时再次遇到了棘手的案情,涉案的是一个才子,如果按照南宋的律法来判,被判刑的才子将再无翻身之日。
话说有一天,这个秀才在自家的院子里看书,突然看到隔壁高墙上有个美女正隔着窗子偷看他。秀才身为男人,虽然读过书,识一些道理,但是被美女那么一看,终究还是没有把持住自己。当天晚上,秀才偷偷地爬到隔壁院子,并且进入美女的闺房内。图片:美女站在窗边往外看剧照
女子虽然在刚看到秀才时被吓了一跳,但是她很快就镇定下来,并没有大叫。不过,秀才在爬墙时惊动了院子里面的狗,引来了狗叫。结果,秀才很快就被女子的家人抓住。等到第二天天亮时,女子的家人把秀才送进了衙门,处理案件的正是马光祖。
马光祖的审讯手法与别的官员完全不同,不会动不动就严刑逼供,公堂之上,马光祖不与犯人论刑法,倒是和犯人论起了圣人,马光祖得知秀才的行为后问到:“既然你是熟读圣贤书的才子,那你认为昨夜闯进女子闺房的行为是不是君子所为?是否符合圣贤之道?”
秀才也是口才极佳的人,只见他回答“非常符合”。接着,秀才搬出孟子进行辩解,孟子的学生曾经问过他一个问题:如果凡事讲究礼节,就有可能会被饿死,反之,如果不讲究礼节,就有饭吃。在这种情况下,到底是以吃饱为主,还是死守礼节才对。
图片:秀才上公堂剧照
孟子向来注重礼节,但是学生说的这个问题他却答不上来,于是,孟子给他的学生举了个例子,某人爬墙去侵犯女子,如果侵犯成功,就能顺利得到妻子,如果没有侵犯成功,就得不到,那么该不该侵犯呢?秀才举出这个例子以后,马上又自说自话:“该去侵犯吗?可以侵犯!”
秀才的这番辩解虽然有些牵强,但是特殊情况就不能用平常的方式处理,似乎并没有不妥之处。马光祖看秀才颇有文采,于是当场出题考他,结果,秀才交上了让马光祖满意的答卷。看到答案以后,马光祖开始寻思着在不违法的范围内为秀才开罪。
按照律法,秀才夜闯民宅,不管目的是什么,都得挨四十大板,还要革去功名,并且再也没有机会入朝为官。
马光祖不愧是马光祖,马上想到了办法,既然秀才求香,女子又对秀才有好感,便干脆充当媒人,撮合这对年轻男女。图片:秀才翻窗夜闯民宅剧照
马光祖看到女方的父母满脸怒气,先用自己的身份对女子的父母进行安抚,随后宣读判词。女子的父母听完判词后才明白过来,老爷这是要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犯人做妻子啊,最重要的一点是,官老爷还会拿出三百索钱去参加他们的婚礼。
原本女方父母是大户人家, 根本不在乎那份份子钱,但这是官老爷做主许下的婚约,怎么也得给他面子。再者,对方又是读书人,女儿嫁过去应该不会太差,便答应把女儿嫁给秀才了。
就这样,马光祖以看似糊涂的方式,轻松解决了一个大案子,还为朝廷挽回了一个人才。不过,可能料想到秀才的人设不讨喜,于是结案时把他断案的做法称为对读书人的看重。
图片:把女儿嫁给秀才剧照
在个人看来,马光祖成就秀才与女子,确实是一桩美谈,但是却不值得赞扬。如果对女子做了不好的事情,只需要把女子娶回家即可,这个社会还不知道得乱成什么样子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