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警方教你辨别“冒充公检法诈骗”

什么是冒充公检法诈骗?

冒充公检法诈骗是指:骗子通过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等国家执法、司法机关工作人员,打电话给受害人,声称受害人的身份被冒用或涉嫌各类犯罪,要求配合执法,司法机关工作,进而诱骗受害人将钱财转到嫌疑人提供的账户。

部分案例

2020年6月,邵女士在家中接到一名陌生电话称:有人用自己的身份证在外地办理了一张电话卡实施犯罪,对方让其联系公安局,不然将冻结银行卡。于是受害人就加了对方QQ,并按照对方的提示操作,将从360借条和借呗内借出的钱提现到自己的银行卡内,随后银行卡内的钱被转走,受害人发现被骗。

警方教你辨别“冒充公检法诈骗”

2020年6月,陈女士接到自称通讯管理局的电话,对方称其身份信息泄露,别人用其身份办了一张银行卡诈骗、洗黑钱,对方自称转接到警察的电话,于是通过QQ添加陈女士为好友,随后发来一个网址要求陈女士进行账号检测,陈女士按照对方提示输入各种信息后,便收到个人账户300000元钱被转信息,发现被骗。

警方教你辨别“冒充公检法诈骗”

2020年7月,常某接到自称通信管理局工作人员的电话,对方问其150********号码是否是本人在使用,称这个号码涉嫌电信诈骗,常某坚决否认这个号码是自己使用后,对方就帮其报警并要求添加公安局工作人员QQ,常某添加QQ后,收到对方发来的一张公安局对自己下发的逮捕令照片,要求自己配合调查,并将个人资金转入对方的账号,接着常某打开对方发来的一个链接下载了“安全防护”软件,在该软件上,常某填写个人身份信息、银行卡信息后,发现卡上136000元钱被转,继而发现被骗。

警方教你辨别“冒充公检法诈骗”

案件特点

★犯罪嫌疑人首先冒充通信部门、金融单位、物流公司、政府机关等与受害人取得联系,之后以受害人涉案为由,转接假冒的公检法单位工作人员电话,要求受害人配合调查。

★发送印有受害人照片、身份信息的虚假通缉令、法律文书,及虚假警官证,以增加可信度。

★以案件涉密为由,威胁、恐吓受害人不得将此事告知任何人,阻止受害人与外界联系交流,并引导受害人通过各渠道筹钱。

★诱导受害人通过手机按键拨号“**21*手机号码#”等操作将手机设置呼叫转移或其它状态(切断事主与外界联系),要求受害人去宾馆开房间及到公园等人流量稀少的地方接听电话接受调查(排除外界干扰),防止受害人被提醒。

★嫌疑人与受害人建立联系,引导受害人开启呼叫转移后,通过QQ等方式与受害人对接电话(电话已呼叫转移,流量仍可用,使用QQ减少被公安机关发现的可能)。

★引导受害人将各类银行卡账户的资金统一到一张银行卡上(方便后台木马程序转账),并将各银行卡关联手机号改成指定的手机号(方便木马拦截转账短信和验证码)。

★以对受害人“涉案账户”审计为由要求受害人卸载杀毒软件、安装涉案资金审查软件(实际是安装木马软件)。

★通过层层谎言诱导受害人向各类网上贷款平台、亲戚或朋友借钱,并存入指定“安全”账户或受害人银行卡内(该账户实际已被木马控制)。

警方提醒

公安机关不会将个人信息发至互联网及微信QQ,不会让你汇款转账,更不会以保密为由让你阻断与外界联系。请广大市民不轻信、不转账、不透露验证码。

来源 | 公安部网安局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