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孩玩游戏花10万“救命钱”,“苹果税”不应成
8岁孩子玩手游两天充值近5千,家长找游戏客服及苹果客服后获退款18元
文 | 于平
今年十一长假期间,大连女孩小娜偷用母亲郝女士的手机,先后刷了10.5万元用于充值手机游戏。郝女士之前被检查出患有肺癌,10.5万元是她的“救命钱”。她于是找到运营该款游戏的武汉某公司,要求退款,这家公司表示,如果郝女士可以提供充值者并非成年人的相关证据,可以退款,但是也只能退还全部充值款的70%,另外30%是被苹果系统收取的流量分成。但苹果系统表示没有收取任何费用,全部款项都充值到游戏平台了。
罹患癌症的郝女士,面临着巨额医疗费以及生活的压力,为此,单位和爱心人士为她多次募捐,还申请了大病补助。在这样的窘迫之下,却发生了女儿背着她巨额充值玩游戏的事情,对于这个单亲家庭而言,简直就是雪上加霜。而相关游戏公司和苹果公司却把郝女士像皮球一样踢来踢去,更令郝女士陷入绝望。
得承认,这个事情上,郝女士确实有对孩子疏忽管教的责任。但是,依照《民法典》的规定,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郝女士的女儿小娜只有14周岁,仍是未成年人,所以,从法律上来看,小娜在母亲未知情和同意的情况下进行游戏充值,郝女士全额退款的诉求有理有据,不应该有什么为难。
2017年7月2日,山东德州,一名儿童正在体验一款手机游戏。来源:cfp
然而,问题就卡在苹果系统收取的30%分成,即“苹果税”上。游戏公司说应该由苹果出,苹果公司则说自己没拿到这个钱,两家各执一词,变成了一个“罗生门”。
其中的可能性,有两种,一种是苹果公司收了这30%的抽成,但不愿意退还,所以找了一个托词,敷衍郝女士。事实上,此前,因为孩子游戏误充值,苹果公司拒退30%抽成,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多起。第二种,则是武汉这家游戏公司在运营中,通过一些办法,使游戏充值绕过苹果系统,从而规避了“苹果税”,却在事后把锅甩给苹果公司。
其实,无论哪一种情况,都不该影响郝女士的退款维权。“苹果税”不该是退款的障碍,10.5万既然给了游戏公司,意味着消费者只是与游戏公司之间,成立了一种购买和服务的民事合同和消费关系,当这样的消费发生争议时,消费者只需要找游戏公司就可以了,游戏公司承担全部的善后责任是理所应当。
至于游戏公司与苹果、安卓平台,存在一种分成合作模式,那属于企业和企业之间的约定,与消费者无关,不应该影响到用户合理合法的退款的请求。游戏公司在遇到类似未成年人私自充值游戏的投诉时,所要做的,应当是审核无误后立刻全额退款。之后,游戏公司再通过提交相关证据,向苹果、安卓平台维权,索要平台拿走的相关抽成份额。
显然,在郝女士的维权个案中,“苹果税”并不是核心问题,游戏公司和苹果公司打架,不该让消费者遭殃。武汉这家游戏公司以“苹果税”为由,不愿全额退款,有逃避责任的嫌疑。这不仅在法律上说不通,也缺乏起码的商业道德——10.5万元该退不退,躺在自己公司账户上,那边却等着这笔钱救命,对于郝女士这样的困境家庭而言,何其残忍!游戏公司拿着这笔钱,难道不觉得烫手吗?
类似的事情反复发生,也给监管部门提了一个醒——未成年人私自游戏充值,家长要求全额退款,却总是卡在所谓的“抽成”上,在交涉中屡屡碰壁。对此问题,应该明晰相关退款操作的流程,向游戏公司甩锅行为“说不”,更有力保护消费者的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