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与病魔斗争了4年,46岁女子捐献遗体角膜,给丈

与病魔斗争了4年,46岁女子捐献遗体角膜,给丈

没有隆重的葬礼,没有满目的挽联,就连最后的告别都是匆匆。11月21日凌晨3时,在长沙市三真康复医院的病房,年仅46岁的蒋琳凤因患癌症走到了生命的尽头,在爱人的陪伴下,安详的闭上了眼睛。

“我爱人坚强乐观,与病魔斗争了4年!这一路上,很多病友早就离我们而去,而我跟琳凤一起携手挺到现在已经很不容易。在生命的最后,她跟我发了一个短信,说她死而无憾。她来得平凡,去得伟大!”蒋琳凤的丈夫欧阳贵东此时已经泪如雨下。

“我清楚我快离开人世....谢谢亲爱的老公在我生病四年里不离不弃的陪伴,治疗和关爱,我已不能陪你了,也不能在人生路上拼博奉献了。我死后,请将我的遗体无偿捐献红十字会,器官用于救治患者,遗体用于科研和教学。死而无憾!蒋琳凤。”这是蒋琳凤在生命的最后给丈夫发来的短信。人生如白驹过隙,在时间的长河中,短短的文字一边记载着夫妻两人与病魔斗争的深刻记忆,更浓缩了夫妻两人深厚的情意与念挂,让人看过无不动容。

当天上午11点,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工作人员及蒋琳凤的亲朋好友向她作最后的告别,之后,她被专车接回湘雅医学院,按照蒋琳凤生前的意愿,她珍贵的眼角膜将捐赠给湖南省红十字角膜捐献爱尔眼科接收站救助眼疾患者,遗体则捐赠给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供医学研究和教学,成为众多医学生的“无语良师”。学生们将从她的身上,认识第一根血管,辨别第一根神经……

“生命得以升华,爱心永留人间。琳凤是湖南邵阳人,1974年出生的她在大学学习的是法律专业,她从来不乱说话,与邻居相处融洽,在家尊老爱幼。她与我身体都不太好,这四年来,我们相互扶持,与病魔斗争渡过了很多难忘的日子。希望她在天之灵,可以看到她自己这份大爱,从某种意义上,她还在这个世界,这对我也是一个坚强活下去的理由!”蒋琳凤的丈夫欧阳先生在遗体捐献书上签字并按下手印后说道。

湘雅医学院负责人潘爱华教授介绍,“没有解剖,就没有医学。遗体是医学教研的“活教材”,是医学教学的重要支撑。遗体捐献是目前获得人体解剖教学标本的唯一合法渠道。但遗憾的是,与巨大的医学需求相比,遗体捐献缺口十分大,用于解剖教学的遗体标本更是一具难求,学生只能采用“数字人”教学。但数字化教学再好,也替代不了真实的人体教学。”

据悉,如果有意愿成为遗体器官捐献志愿者的民众,可关注“中国人体器官捐献”微信公众号进行登记。需要说明的是,进行捐献志愿登记,只是一种个人意愿与爱心的表达。而真正完成捐献,不仅需要符合一定的医学、伦理条件,还必须经过家人的书面同意才能完成。

潇湘晨报记者张树波 通讯员潘爱华 杨丽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