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感染者 这个90后从害怕接触到跟踪帮助
中国青年网武汉2月26日电(记者 潘佳秀子 通讯员 杨槐柳 王辉)“小赵,你今天可以来接我吗?医院说我已经痊愈了。”2月25日一大早,武汉市公安局硚口区分局宝丰街派出所的青年突击队员赵闯接到正在同济医院住院的新冠肺炎患者文先生打来的电话。“我向街道咨询了,您出院前区里会统一安排隔离点,一安排好我就来接您啊!”在打听清楚相关事项后,他立即给文先生回了个话。电话那头,文先生语气平和,心里悬着的石头放下了。
20多天,转送了59名确诊患者、疑似感染者、发热病人、密切接触者,从起初的恐惧,到主动接触,跟踪帮助,27岁的赵闯坦诚自己的感受,“这些患者好多和我父母年龄相仿,我帮助他们感觉就像关心自己的爸爸、妈妈一样。”
四个年头回家不到三天立即返岗
2月25日上午,在宝丰街派出所正在备勤的赵闯,一口地道的武汉话,半点感觉不出这是个重庆娃子。“他是重庆奉节人。2016年,他从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毕业直接来到武汉,就再也没有回过家,天天吃住在所里。”宝丰街派出所分管刑侦工作的副所长朱武谈及这个手下得力干将很是喜欢。参加工作3年多,连续3年优秀公务员,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嘉奖两次。
干刑侦,没有白天和黑夜,加班熬夜连轴转,今年是他离家的第四个春节了。节前尚未接到启动一级勤务的通知,农历腊月二十七,朱所长代表所支部给赵闯下了道特殊的命令,今年务必回家探望父母。
一别四个年头,说不想家是假话,赵闯懂事地点点头。次日,他匆匆收拾行装踏上了返乡的路。一家人久未会面,其乐融融正准备年饭,赵闯通过新闻看到武汉封城的消息。城都封了,公安肯定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任务。他思忖片刻,便怀着歉疚和父母说,“现在,所里需要我,武汉需要我,我得提前回去了。”
确认驾车可以回汉的信息后,大年初一,他和家人告别,在再三的叮嘱声中,他噙着泪水又踏上归程。没想到正准备上高速时,当地防疫工作人员将他拦下,按照规定,需要隔离观察14天才能放行。于是,他又被带到了隔离点。心中万分焦急的他不停地和所里联系,了解所里工作,请求所里协调,以便他早日返汉,投入抗击疫情的战斗中。一周过去,赵闯身体没有异常,他多次和当地卫生部门联系,并到医院做了筛查检查,1月30日,检查结果显示身体正常,当地抗击疫情防控部门终于同意放行。1月31日,经过9个多小时的长途奔波,赵闯回到了派出所。
从怕接触到主动攀谈
“国家、城市安危面前,作为武汉公安青年,应该敢于担当,主动作为,冲在抗击疫情第一线。”“我向组织正式申请加入分局抗击疫情突击队,积极践行入党誓词,发挥公安民警不怕苦、不怕累、不畏艰险、不惧牺牲的先进精神,努力实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的光荣口号。”这是还在重庆的隔离点的赵闯手写的一份慷慨激昂的请战书,拍照了用微信传到了所支队。这个刚离开父母温暖怀抱的90后,已经知道突击队主要承担转送病人这项危险的任务。“对于新冠病毒害怕吗?”“不怕是假话,一开始连话都不敢和病人多说一句,但是大家都怕,警察不上,谁上?”他很坦率地回忆当时的情形。
1月31日,他送第一批病人,任务是将3名疑似患者送到位于长丰街的留观点。“小伙子神态凝重,呼吸也有些急促,当时我意识到他很紧张。”朱所长回忆道。“这是我们的任务,我们一定能够胜利完成。”朱所长给他说了一句打气的话后就送他出征了。送病患的车是一辆全顺牌的警车专门改造的,驾驶座后用木板作了一个简单的隔离。这次有两男一女3个患者,赵闯说,自己当时掀开后面的车门,除了说“当心”“慢点”,不敢有多的交流。一路上,车厢里不断有人咳嗽,每咳一声,他的心就发慌一下。全程忐忑不安,到达目的地,联系医护人员,停留了半个多钟头,他也是小心翼翼。

赵闯转送病人。杨槐柳 供图
这一趟回来,赵闯掏出手机、钥匙,酒精喷手,脱下第一层防护服,再脱下第二层防护服,褪去头套,褪去鞋套,再喷酒精,最后摘下护目镜和口罩。一整套程序细之又细,生怕半点疏漏。
第一次转运任务顺利结束,赵闯的心理也很快适应。他告诉记者,从第二次执行任务开始,他便主动和病人攀谈,了解他们的病情,判断他们的状态。遇到年纪大、腿脚不利索的病人,他跑步上前主动搀扶,帮助拧东西;遇到心情不好,满是抱怨的病人,他耐心地疏导他们的情绪,鼓励他们积极配合治疗;对于那些眉头紧锁,神情凝重的,他格外用心,因为他发现这些人一般有家庭牵挂和实际困难,于是主动留下患者的手机号码,主动加患者微信。在送病人的路上,他更多地想着病人有没有不适。有一次,一个病人途中胃部不适,他停下来,拍着病人的背,让病人呕吐出来舒服一点。
一天最多转运了18个患者
整个转运患者的特殊任务中,2月1日是赵闯最难忘的一天。“从中午忙到深夜,总共送了5批18个患者,最后一泡尿把我憋坏了,因为只想着节省防护服。”讲到这个细节,赵闯不好意思地笑了起来。
那天中午,他接到的第一批转送任务本来只有4个人,正好坐满车厢。刚准备开车,一个病人强烈要求上车。赵闯告诉他,这趟送到马上回来接他。“警察你莫把我到方舱医院报到登记的时间错过了,要是没有床位了,你要负全责啊!”那个中年男子性子急,喉咙粗,大声一嚷,气氛有点僵。赵闯心想,早入院、早治疗,也是派出所积极服务的初衷。于是,他又协商车厢里的4个病人,劝服别人同意挤一挤,一趟送到。
第2趟、第3趟都只有3个患者,但他一看名单,患者年龄普遍偏大,行动不方便。他将车开到单元楼下,自己到患者家里去接。步行爬楼,帮拿行李,搀扶患者,他忙得额头上的汗水不停地往眼睛里流,但又无法擦拭,只能靠眨眼来缓解疼痛。
晚饭的饭点到了,他肚子饿得咕咕叫了,但街道的联系电话又来了,第4批患者要转送,其中两位老人七十多岁了,腿脚不好。他楼上楼下跑了两趟没找到老人,车上另外两名患者却又着急催他走。车开至宝丰二路路口,他发现两个老人坐在路边,细心的主动下车一问,正是需要转送的两位老人,他连忙把老人扶上车。这一趟送到他已经有尿意了。
没想到刚回所,还有一批患者还需要送,其中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迟迟不下楼。“那里有没有药,饭吃不吃得饱,生活配套行不行……”一连串的问题不搞清楚他就是不走。面对这样的大叔,赵闯不得不耐着性子,介绍方舱里面的治疗、生活情况,打消他的一切顾虑,直到他自己解开思想疙瘩来上车。时间一拖,赵闯感觉憋尿憋得真难受。“开车都不敢开快,尤其是转弯……”深夜,他终于将患者一个个送到医院。
那一天整整送了18个患者,洗完澡后,他又到警务指挥室值了个晚班。
跟踪帮助病患他乐在其中
2月25日来电联系出院事项的文先生,起初对赵闯很有戒备心。赵闯在送他去医院时,观察发现他状态很差,通过攀谈了解到他家中还有一位年迈半瘫痪的岳母,一位已过半百的身体状况不太好的妻子,甚是放不下心。赵闯主动留下了他的电话,并告诉他,有什么事需要帮助,可以直接与之联系。住院后,赵闯通过手机号搜索到文先生的微信,主动加他好友,没想到一连几天也没通过。“我是送您住院的民警,看您有困难,很想帮帮您,您和我父母差不多,我想用得上我。”
一番番贴心的话终于打动文先生,他通过了赵闯的好友申请。其后,每天赵闯都会问候、关心他的病情。文先生这才慢慢信任这个年轻警察。
“我妻子身体不好,你能不能帮我去我家里消个毒?”2月18日凌晨4时,文先生给赵闯发了一条微信。赵闯立即回复,当天就可以完成。当天上午,他完成了手头的任务后,带着消毒液、消毒工具来到文先生家,将三室一厅的每个角落,文先生用过的每个东西,仔仔细细消了毒。文先生看到微信中的反馈,连声道谢。
刚回到所里不久,文先生又打来电话,“麻烦你,社区医院通知我的妻子和岳母去做核酸检测,你帮忙接过来,做完了再送回去。”
赵闯又一次来到文家,老人不好背,他便和文妻一起将老人从床上扶起,架着一步一步挪到车前。他在车上抱,文妻在车下抬,折腾20分钟才将老人搬上了车,来到医院顺利地检测。次日出来的结果,二人全部阴性,终于让文先生放了心。
像文先生这样的患者好友,赵闯加了六七个,每天他都会联系他们,一旦发现有困难,他主动上门送菜、买药……
随着大排查的结束,转送患者的任务少了,但赵闯并未闲下来,他很快加入到社区封控工作中。“爹爹得了急性白血病,药吃完了急着买。”昨日,硚口区三五零六社区牌坊门口,一个老婆婆扶着一辆轮椅,脸色焦急。“婆婆,您家莫急,您把电话号码留给我,药买来了我给您家送到屋。”赵闯一边说一边把药盒拍了个照,记下了厂家和品牌。
入夜,他又加入方舱医院周边巡控的队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