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史海钩沉之五:巧施战法,小炮也能痛打越寇

在两山轮战期间,我们通常将120mm以下的迫击炮、无后坐力炮称为小炮。小炮虽然口径小,但是在老山这一特殊地形环境下只要用好了,也能发挥巨大的作用。我军防御阵地地形复杂、山高坡陡,原始森林密布,不便于观察,给大口径火炮支援步兵战斗带来了困难。但是小炮由于轻便灵活,射击准备简单,发射速度快,精度好成为直接支援步兵近战歼敌的主要火力。

史海钩沉之五:巧施战法,小炮也能痛打越寇

一、抓住战机适时地“压”

山岳丛林地防御战斗,偷袭之敌通常利用中间地带的溶洞或无人防守的阵地作为“跳板”向我偷袭。因此,当发现敌偷袭时,首先要组织火力对其实施可靠的压制。因此,事先要在上述各点计划火力,进行火力设伏。同时要加强观察,做到敌动我知,敌到我打。偷袭之敌通常兵力规模不大,行动灵活,且惯用佯动和欺骗行动作掩护。因此,把握好的时机,才能做到消耗少、效果好。通过观察和作战实践发现,敌在由溶洞跳板阵地、通道向偷袭目标接近前和撤退时,兵力相对集中,是我运用压制火力的良好战机,各级指挥员应审时度势,抓住战机适时压制。6月6日夜,敌对我F45号阵地偷袭后,我们判明敌躲藏在F44号阵地北侧溶洞内,6月7日敌再次由溶洞向我偷袭时,我即向溶洞口部行两个排压制射击,破坏了敌进攻准备,对敌造成威慑,使敌当晚没再敢轻举妄动。

史海钩沉之五:巧施战法,小炮也能痛打越寇

二、短“线”多“点”不规则的“拦”

炮兵以拦阻火力打击、消耗和迟滞敌行动,是直接支援步兵守住阵地,抗敌偷袭、袭扰的主要方法。为充分发挥拦阻射击的效能,应着眼特点,不拘常法,采取不规则的拦阻射击。拦阻射击的“线”要短、“点”要多。越军对我防御阵地多以小群多路进行偷袭、袭扰,展开正面较小。这就决定了我们拦阻射击的“线”要短,一般排射击20米左右,连射击25~35米左右;同击,在计划火力时应选择数个点。这样就可以短线对小群,数点对多路,既集中了火力,又减少了消耗。5月18日,当敌兵分3路向我F18号阵地偷袭时,我仅在预先计划的7条拦阻线、10个拦阻点上发射54发82迫击炮弹,就有效地制止了敌人的行动。

史海钩沉之五:巧施战法,小炮也能痛打越寇

三、根据需要有重点地“护”

我军防御部署,因受地形限制,个别阵地哨位前出孤立,且遭偷袭时不便于阵地(哨位)间兵力机动和步兵火力支援。为确保这些阵地(哨位)的防御稳定,我们采用了小炮护点的射击方法。5月12日夜,敌约一个班的兵力偷袭我F38号阵地,企图攻占孤立突出、兵力机动困难的83号哨位,连即组织了60迫击炮护点射击,使敌迟迟不敢向我哨位接近粉碎了敌人的偷袭企图。我认为,实施有重点地“护”,要注意以下三个问题:(1)要确定好护点火炮,应以60迫击炮为主,82迫击炮为辅,射击精度要高,炮手操作要熟。(2)严密组织试射。目标确定后,要组织炮手到现地与被掩护阵地(哨位)人员明确实施护点射击时的协同事项,以确保射击效果,保证阵地安全。(3)把握好护点的时机和安全距离。护点射击的时机,是敌通常在我阵地(哨位)可能被敌占领时实施,60迫击炮担负护点射击的距离,通常距我阵地40~60米为宜,过远耗弹多,效果差,过近易危及我步兵安全。如我工事坚固,敌已占领我工事顶部,必要时亦可用60迫击炮向占领工事顶部之敌行护点射击。

四、巧施战法灵活地“变”

接防以来,敌多次偷袭均遭我小炮沉重打击。敌为配合其偷袭分队行动,先后采取各种手段袭扰我炮兵阵地企图干扰我射击指挥,破坏我炮兵火力。针对敌作战特点,我们采用了灵活多变,以变抗扰的战术手段,保障了炮兵以不间断地火力支援步兵战斗。

一是执行任务的单位变。我们对同一任务、同一目标射击通常指定2~3个炮兵连担任。当正在支援步兵战斗的炮兵连阵地遭敌袭扰后,迅速转换射击单位,做到单位转换,火力不断,60迫击炮建立一炮多位,一位多射向的阵地配置。“5.18”战斗中,敌对我F18号阵地实施偷袭的同时,对三营炮兵连阵地进行袭扰,该连执行射击任务受到影响,此时,团即令100迫击炮连担负射击任务,为防敌再次袭扰,又令一炮连接替射击任务,有效地支援了步兵战斗。

二是炮种变,对同一目标射击,用不同口径火炮,大小结合,使敌判不明炮种摸不清炮位。

三是射击方法变。在执行射击任务中,采用单炮单发等速射,不规律的监视射,连排等速射、齐射等。使敌搞不清我射击方法,摸不准我采用的战术,抓不住我射击规律,以灵活多变的战术有效地打击敌人。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