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暴力分拣快件”,主管部门不该“痛心”了
近日,在《问政山东》栏目中,对暴力分拣快件怪象,该省邮政管理局长表示,很气愤、很痛心、很惭愧不安。(4月9日 齐鲁晚报)
网络科技的快速发展,催生了消费方式的变革,身在家中,通过点击手机或键盘,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购物的快乐;然个别快递公司竟然似消费者千拣万选的“宝贝”当作“手榴弹”,抛来飞去,真让人提心掉胆。
诚然,快递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面对激励的竞争,为追求高效,为实现利润最大化,在人手不足的条件,尽快将成堆的“快递”分门别类,让其以最快速度奔向消费者,乱丢乱扔,动作粗暴些,不是不可理解。
在消费者选择的货物中,不乏玻璃、陶瓷之类的物品,如此粗野分拣,不仅可能让这些商品“破碎”、“损伤”,让商品变废品;虽说也可获得相应之赔偿,但难免会出现纠纷、给消费者事,让其感到不舒服。
再者,这些快递虽在分拣者眼中,不过是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物件,而在消费者心中,却是耗费心血选出的“宝贝”;如此丢来扔去,在某种程度上,还亵渎了消费者的感情,更是对其“商品选择权”的不尊重。
为切实维护网购消费者合法权益,国家有关部门早就为“快递分拣”产下了规矩,从“离地高度”角度,对不同物品,进行了规定;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之所以会在个别地方还存在如此怪象,不是无规矩可依,而是“规矩”形同虚设,而是有关部门监管不力。
快递分拣过程中的乱象,既侵害消费者利益,又影响行业健康发展,理应对其实施整治;而要有效整治,需表明了态度,更需推进出切实可行的举措,对其亮法律与制度之剑,付之于行动,不能止于“痛心与自责”。
其一、畅通维权举报途径,及时受理。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要有效整治“粗暴分拣”,理应依靠群众,畅通举报电子箱什么的,及时受理,并将处理结果,及时向社会公布;强大的社会监督,让其不敢粗野。
其二、充分运用现代网络视频技术,对分拣作业进行全程监控。在快递分拣场地,统一安装摄像头,将其分拣作业过程,进行全程监控,一旦发现问题,第一时间赶赴现场,实行亮剑执法,让其不能“分拣任性”。
其三、修改相关规则,加大赔偿力度,让其不愿“粗野分拣”。要加大相关制度修改步伐,既需明确要求,也当明确惩戒措施,要改变“轻赔”怪象,凡因物品出现“破碎、裂口”等,很可能是“粗野分拣”造成的,一律要求快递业加倍赔偿;通过惩戒,倒逼“企业”加强管理,自觉执行国家规定。
“粗暴分拣”不可能主动退出历史舞台,文明分拣也不可能自然形成,而需负有管理之职的主管部门,勇于担当,敢于承担社会责任,让相关规定“落地生根”,用严厉的处罚,让文明时尚的好习惯、好风尚油然而生。
“暴力分拣快递”看似小事情,却除了侵犯消费者权益外,还影响到了快递业自身健康发展;对此,有关部门感到“痛心”,远远不够,还需推出“硬核”措施,持久给力,将此乱象稳步铲除之。(尚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