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媛媛:8600分钟的用“心”防疫
真诚的陪伴和聆听,是张媛媛给来电者的“心灵良药”。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兼心理咨询师,我愿意用自己所学,为抗击疫情尽一份绵薄之力。”4月13日,泾源县高级中学老师张媛媛在上网课之余,向记者讲述抗疫期间开展线上心理咨询的故事。
2月8日,泾源县疫情防控指挥部组建心理健康咨询服务团队,张媛媛立刻报名。为了给更多人提供心理咨询服务,张媛媛合理安排时间,主动到医院、小区等场所张贴心理咨询热线电话,并在心理咨询微信群里公布电话号码。
一周后,张媛媛接到第一个心理咨询电话,是一名刚生产18天的产妇打来的。
张媛媛在电话中得知产妇的丈夫是一名退役军人,在抗疫一线从事志愿工作,产妇特别担心丈夫的安危,却不知如何表达,内心十分纠结。久而久之,出现了轻微的产后抑郁症状。
通话中,张媛媛以真诚的陪伴和聆听,疏导产妇情绪,让对方感受到了被理解、被认可、被尊重。当听到电话那头咨询对象情绪失控而大哭时,张媛媛给予极大的包容,并告诉对方:“把委屈哭出来,把情绪释放掉。”接着,张媛媛通过视频指导咨询对象进行放松训练,使产妇的情绪得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
“我采用封闭式的提问后,产妇自我察觉到产生抑郁的原因。接着,张媛媛鼓励产妇向丈夫说出心里话,表露自己的情感。”张媛媛说,一周后,产妇给她打来电话表示感谢,并称已经好多了。
这次咨询,让张媛媛认识到心理咨询也是战“疫”的重要武器之一。
“起初,我觉得我不是医护人员,不能到前线为确诊患者减轻痛苦;我不是科研人员,研制不出抑制病毒的药物。”张媛媛说,就在她想着如何为抗疫贡献力量时,一则开展线上心理咨询的报道吸引了她,她也就此确定了自己出力的方向。
张媛媛先后报名参加宁夏心理援助团队、甘肃省兰州市团委组建的“兰州市防疫心理咨询热线”团队,随时接听心理困扰者的来电。
2月18日,张媛媛接到一名高三学生的电话。该学生称因受疫情影响高三不能及时开课,这让她感到非常烦躁,已出现失眠症状,无法在家静心学习。
张媛媛根据学生语速的快慢和语音的高低,判断出孩子有焦虑症状。张媛媛经过38分钟的耐心陪伴和倾听,了解到孩子产生焦虑的根源。
原来,该学生小时候一直跟着外公生活。在她6岁那年,外公突然病逝,给孩子心灵造成极大创伤。然而孩子的父母因工作原因,除了提供物质条件外,只注重孩子考试成绩,没有很好抚慰孩子的心灵,让孩子始终处于一种缺爱的状态。疫情发生,假期延长,父母再三给孩子施压,家庭矛盾进一步激化。
经过分析,张媛媛引导孩子看到负面情绪产生的根源,学习缓解和释放负面情绪的方法。
在张媛媛接待的咨询中,类似的案例有很多。
两个多月来,张媛媛共接到学生、居民、医疗卫生人员、居家隔离人员、集中隔离人员等各类心理咨询电话460余次,为420多人做了心理辅导,服务时长8600余分钟。(记者 剡文鑫 文/图)
来源/宁夏日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