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年的小夫妻,谈一谈所谓的刚需及房价的看法

我和老公都是87年的,年收入加一起有50w,两个家庭砸锅卖铁能凑够500w,在帝都飘着没有房子没有车。
今年开始看房子,由倍受打击到心灰意冷到如今豁然开朗,我想如果房价不跌到一定份上,我们是不会买房子啦。

从财务的角度来说,房子是大宗消费品,要贬值的,只是折旧期限比较长。短期来看,它是似乎很好的投资品,大家看到的只是他的保值增值。
但是20年,30年以前的房子你愿意买吗?我看到东5环90年的房子要价5.6万,买下来要500万,但是我相信能拿得出500万买房子的人一定不屑于住在那里。
如果你认为房子不是消费品是投资品,对于我们这种只有能力买一套房的人来说,房价上涨只会让我们多一点幸灾乐祸的资本,但是万一房价跌了,那就相当于天塌了。
我坚信一旦买房,我必定会和某些人一样患上买房综合症,一听到跌就神经过敏。我们不愿意过的那么神经兮兮,所以暂时观望。
我们家庭条件都不算差,没过过苦日子。不买房就不需要父母砸锅卖铁跟我们一起受苦,我们一年的收入也够我们投资收藏吃喝玩乐。
朋友圈子里没买房的只有我们俩,他们的爹妈有眼光,很多年前就给他们置办好了房产。也许是虚荣心作怪,如果不买房我们可以维持在一个消费档次上,如果当了房奴,肯定再也舍不得胡吃海喝,舍不得买衣服鞋子首饰,舍不得旅游,甚至舍不得给领导送礼,直接葬送自己前程。

我觉得80后末期和90后的小朋友很少像父辈那样吃苦耐劳,我们首先要吃好喝好玩好,买房子然后节衣缩食,似乎没有这个必要。
因此我认为我们不算刚需,所谓刚需就是,没有房子你会死,但实际情况却是,没有房子我们可以过得更好。
关于房价,我认为短期内还是会升的,一个惯性的升值。但是很有可能现在正处在股市的3000点,不同的是股市变现能力强,房子几乎不能变现。
最近一个月,中介疯狂的给我打电话,有时一天能收到同一家门店不同员工的好几个电话。一套四环某公园附近的房子,价钱比较合理,被中介电话推销了1个月也没人买。一家很大的中介说,他们已经开始代理一手房业务。
不可否认,所谓刚需还有不少,一手房火爆,但是二手房已经很难卖了。

看了一段时间的房子,我的感概就是,有些人想钱想疯了。
1、很多经济适用房空置,或者经改商后拿出来卖。看过某经适房,近6w一平,全家6口人,屋子里乱七八糟,完全没有家的感觉。小区到处都是垃圾,小广告,没有物业,没有秩序。
说白了,给你分配经适房就是纳税人可怜你们收入低,把房子低价卖你了,现在你们摇身一变成百万富翁了,可是谁又来可怜我们?
2.、80年代的房子跟对面2000年后的房子开一个价。可问题是人家房子租金都比你贵两三倍好吗?这样还急售,卖得掉不?
3、二环边上有新开盘的房子,不到8w,我们没怎么关注房子也没抢到。但是新盘对面的二手要9万还不加税,新盘的门面房7米可做两层的也才8万好吗。
二手房>一手房>商铺,这个市场也太离谱了。

很多人都认为工资会不断上涨,房价会不断上涨。比如买车。同样,很多事情也不敢想象,比如现在的房价,十年后的事情你能想象吗?
想不通这种盲目的乐观自信是哪里来的,还是已经被历史经验洗脑了。
就像15年,所有人都认为股市一定会涨一样。
无论中国现在处在怎样的经济状态,房子跌价可肯能性肯定是大于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房子涨跌我不是很关心,暂不探讨。我的理念是把买房的钱做其他投资,来抵抗通胀。比如部分换成美元,部分买理财,部分做收藏品投资等,暂不会买房子牺牲自己的生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