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日新增确诊破万例,巴西疫情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日新增确诊破万例,巴西疫情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5月4日,意大利约440万名民众获准恢复工作,这标志着曾被病毒肆虐的意大利已经进入抗疫和恢复经济并行的第二阶段。而在北大西洋另一头的巴西,目前虽也是在防疫情的同时保经济,但相比之下,后者却仍深陷在"病毒大军浩荡而至"的恐慌当中。

回溯今年2月26日,巴西国内确诊了首个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位来自圣保罗市的61岁男子,刚从意大利回来,并且去过当地疫情最严重的伦巴第大区;随后确诊的第二、三名病例,也都是有过意大利旅行史的圣保罗市民。再之后,巴西确诊人数日渐攀升,这座南美最富庶繁华的超级大都市,也由此变成了南美疫情的风暴中心。

要想走出这场风暴其实并不容易,巴西目前也是深有体会。据巴西卫生部当地时间5月8日公布的数据,巴西单日新增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0222例,累计确诊145328例,累计死亡9897人;此前的5月6日,巴西单日确诊数达到有统计以来的最高值,新增死亡病例也同样创下单日新增数最高纪录。

确诊病例飙涨的背后,是否暴露出了巴西抗疫不力的问题?而在病毒大军不断攻入城市内部的背景下,巴西又能否真的如愿做到"保经济"?本文就将从这两个问题入手,探索巴西在疫情暴发的当前,能否顺利找到破局之法。

1. 姗姗来迟的"封城"措施,巴西已错过最佳防御期

"没有恐慌的必要",是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在疫情初期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巴西总统博尔索纳罗口中,这场波及全球的疫情只是"小流感"——即便圣保罗以及里约热内卢这两座大城已出现感染病例,但他仍在3月6日公开讲话中强调:没有恐慌的必要。

一周之后,博尔索纳罗的新闻秘书确诊,巴西内部集体被迫接受医学监督;但在这期间,博尔索纳罗仍出现在巴西利亚的街头,与支持者近距离互动。

日新增确诊破万例,巴西疫情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3月底,巴西的确诊数已经逼近6000例,但博尔索纳罗仍对病毒带来的风险不屑一顾——不仅公开呼吁放松隔离措施、鼓励人们重返工作岗位,称封锁和隔离措施正在重创经济,这比病毒造成的伤害更为严重;同时还似乎对死亡人数的上升丝毫不上心,"的确有一些人会死亡,很遗憾,这就是人生。"

相比起总统不以为然的态度,巴西地方政府则显得积极许多。当地媒体报道,巴西27个州中只有3个州放松了社会隔离措施,近60%的巴西民众按规待在家里。这当中,圣保罗州一直实施严格的隔离政策,并告诉民众不要听总统"瞎指挥";里约热内卢州也拒绝放松严格的社会隔离措施。

而当前接近疫情大流行的最关键时刻,巴西东北部的马拉尼昂州就下令,将从5月5日至14日,对首府圣路易斯市及其周边都市区实施"封城",5月14日之后还可能延长"封城"措施;由此,马拉尼昂州也成为巴西第一个对下辖部分城市采取"封城"措施的州。

虽说总统坚持一意孤行,但巴西不少地方州已经团结一致共同抗议,照理说在这种封锁措施下、疫情不至于大规模爆发才对,那为何如今巴西防疫却似乎"形同虚设"一般?分析来看,巴西疫情形势急转直下主要存在以下几点原因:

(1) 错过最佳防御期

在3月17日出现首例死亡病例之前,巴西疫情仍算是处于前期的相对平静的状态,但彼时巴西政府却疏于应对——上文提到,巴西总统与支持者近距离互动的事情就发生在3月15日,同时,巴西总统还与该国卫生部、各州围绕"封锁城市"与"反对封锁"展开口水战;内部意见难以高度达成一致,这势必阻碍了防疫措施的开展,进而促使巴西错过了最佳防御期。

(2) 检测能力较弱

随着确诊病例和死亡人数的与日俱增,巴西的医疗卫生系统也面临着巨大的考验。举个例子,亚马孙州某医院日前就被曝出:正在接受治疗的病人无奈与14名因新冠肺炎去世的死者同处一间病房;由此体现出来的是,巴西现有的医疗资源已难以应对疫情暴发。

日新增确诊破万例,巴西疫情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另外,巴西卫生行动与情报中心日前发布一项研究结果,认为巴西公布的确诊病例数仅为实际数量的8%,预计实际确诊病例数最高可能接近30万例;而漏报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检测能力无法跟上疫情发展的速度。更加关键的是,高度漏报可能将导致误导性问题,比方说降低隔离政策执行力度、减少医疗设备供应等。

(3)防控存在漏洞

原住民是巴西文化的标志之一,而贫民窟则是巴西绕不开的话题,但这两者目前却成了巴西疫情的催化剂。众所周知,贫民窟卫生条件差,住宅简陋封闭,大部分家庭都是一家人挤在一间屋子,这些因素让贫民窟成为病毒滋生的温室;巴西丛林中的89万原住民和贫民一样,由于大部分居住在医疗卫生条件较差的村野地区,一旦疫情蔓延,形势不容乐观。

2."疫情应对之争"背后:巴西经济在奇迹和萎缩中反复

巴西当前的防疫形势已然十分严峻。回归到最初的问题,巴西疫情出现大规模暴发的直接原因,在于该国错过了最佳防御期;而之所以没能在疫情前期采取有效措施,归根结底则在于巴西"疫情应对之争"——以博尔索纳罗为首的部分内部人士担心社会隔离措施将拖累该国经济增长。

无法做到"暂时牺牲经济来保民众不受病毒伤害"的巴西,其经济发展对这个国家而言真的高于一切吗?如果我们从巴西近几十年的经济情况进行分析,或许也能从中得知一二。

(1)1968-1973年:巴西经济奇迹

近几十年来,巴西经济在高速增长和停滞甚至衰退的周期间反复;而这样的循环在巴西历史上多次出现,其中最具代表性的高速增长期是1968年至1973年。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在这段时期,巴西经济创造了前所未有的高增长,GDP年均增长率达10%以上,被誉为"经济奇迹"。

日新增确诊破万例,巴西疫情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奇观",市场的普遍分析认为,一是巴西国内局势稳定,二是进行了适合巴西国情的经济改革,同时国际形势也为经济奇迹的产生提供了重要条件。巴西实行的经济改革包括工资改革、经济进一步对外开放、金融体制改革、税收政策改革等,其中经济对外开放成了推动巴西经济实力增强的关键所在。

细分来看,巴西当时不仅大幅减少出口税收,加强对出口的鼓励;还实行货币小贬值,刺激出口;同时又大力发展同欧洲、日本及亚非拉国家的贸易关系,实行出口市场多边化;最为关键的是,巴西还采取各种措施,积极引进外资,70年代中,外国投资已每年递增25%。

巴西的开放措施让该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绩——80年代初巴西经济已跃身世界经济8强;然而,随着刺激效应的不断退散,巴西改革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出来。

(2)20世纪80年代:巴西"失去的十年"

由于长时间靠大规模投资来拉动需求增长,巴西通货膨胀率上升和外债负担加重,这也促使巴西政府在80年代开启了一系列反通货膨胀的措施,并放弃进口替代战略。然而,当时巴西的高外债、高通货膨胀率、高贫困率的问题已经发展到了一定的阶段,政府反通货膨胀措施均告失败,巴西终结了较高的经济增长率时代。

在80年代开始的十余年时间里,巴西经济危机接踵而至,政府被迫大量发行货币和国债,这更加导致通货膨胀急剧上升,生产下降,人民生活水平近乎停滞。更为直观来说,巴西经济已经陷入了一个恶性循环当中。

日新增确诊破万例,巴西疫情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具体数字显示,巴西1989年通货膨胀率达到创纪录的1863.6%,同时外债也在剧增——债务危机爆发的1982年到1989年间,巴西外债累计从696.5亿美元上升到1120亿美元,增加了1.6倍。

经济情况不断恶化,这也使得原本处在世界经济8强地位的巴西,其排名也开始一落千丈。比如,和巴西几乎同一时期经济起飞的韩国早成功跻身高收入国家,但巴西则深陷危机——居高不下的通货膨胀率和外债危机令整个20世纪80年代沦为"失去的十年"。90年代初,巴西经济已连续三年陷入衰退。

(3)2015-2016年:奥运会救不了的经济衰退

进入21世纪后,得益于建立自由市场,以及采取更审慎的宏观政策和实现央行独立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巴西奇迹"再度吸引全球目光——即便在经历次贷危机后的2010年,巴西经济增速仍高达7.5%;2011年,英国智库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巴西的经济规模首次超过英国,成为全球第六大经济体。

但好景不长,近年来"痉挛"再次发作,巴西又一次经历严重经济衰退。从2014年年中开始,国际大宗商品价格暴跌,以能源为支柱的巴西经济增速大幅放缓。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数据,2015年巴西GDP同比下降3.55%,创下1982年以来最低增速,最终经济萎缩3.8%。

2016年,巴西本以为经济能在这一年获得巨大的突破,因为全球瞩目的奥运会将在当年的8月于里约热内卢举办,巴西希望藉着奥林匹克的东风,抓一把发展的红利;可一场类似于当前的"意外"却让巴西经济蒙上了阴影。

日新增确诊破万例,巴西疫情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2016年2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全球第四次公共卫生应急事件——寨卡疫情。寨卡病毒病是由寨卡病毒引起的一种蚊媒传染病。2015年4月起,巴西暴发了历史上最为严重的寨卡疫情,同时出现小头畸形和格林巴利综合征聚集病例,世界卫生组织强烈怀疑与寨卡病毒疫情有关。

当时的数据显示,2015年10月初,巴西14个州均报告了寨卡病例。到了2016年1月,全球有24个国家和地区报告了寨卡病例,其中22个在美洲。基于此,2016年2月,世卫组织将寨卡宣布为国际公共卫生应急事件。

同年5月,来自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等机构的150名科学家、医生联名致信世卫组织称,出于公共卫生考虑,里约奥运会应当延期或者易地举行。但世卫组织拒绝了这一提议,并表示推迟或者易地举办奥运会"不会显著"改变该病毒的传播情况。

与此同时,巴西国内也在积极行动防疫,通过全民灭蚊、研制疫苗、全面消毒等方式,力保奥运会顺利进行。奥运会结束后,随着疫情在全球范围内缓解,2016年11月,世卫组织宣布解除寨卡病毒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地位。

可疫情对巴西经济的影响却并未减退——即便是有了奥运会的"加持",巴西经济仍难逃萎缩的命运。巴西地理统计局(IBGE)公布的数据显示,2016年巴西GDP下跌3.6%,这是继2015年GDP下滑3.8%之后,巴西经济连续第二年出现衰退。

日新增确诊破万例,巴西疫情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或许是因为有了寨卡疫情这一前车之鉴,巴西对于当前的新冠疫情才显得十分"纠结"——担心原本就会因疫情受到重创的经济,在社会隔离措施之下,俨然将陷入更大的困境当中。巴西经济部长保罗•格德斯当地时间5月7日就警告,由于巴西国内采取居家隔离措施控制疫情,再加上食品短缺和"社会混乱",巴西可能在一个月内面临"经济崩溃"。

内部情况已不容乐观,巴西如果想实现防止经济再次出现"痉挛",短期来看只能将希望寄托于外部力量身上;而中国作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且国内疫情形势已逐渐平稳,中国市场又是否能成为巴西经济复苏的药方呢?

3.避免再现"经济痉挛",中国成巴西经济复苏"药方"?

纵观中国与巴西这两大经济体,作为亚洲拉丁和美洲最大的经济体,同时也是"金砖国家"的成员,相似的身份正不断推动双方在经贸领域实现"量质同升",而由此,双方经贸关系也变得愈发密切。举个直观的例子,在当前疫情席卷全球的背景下,巴西外贸对中国市场依赖不降反升。

官方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巴西同中国的双边进出口赤字为43.3亿美元,远高于2019年同期的29.6亿美元,占巴总赤字的77.9%;另据巴西农业及畜牧业联合会的数据,第一季度巴西向中国市场出口了约1600万吨大豆,同比增长17%;对华鸡肉出口额则同比增长55%,牛肉对华出口额猛增124.7%。

实际上,仅从双边经贸的维度出发,中巴关系层级几乎是连年递升。

进入新千年后的头十年间,中巴双边贸易已取得年均超过30%的增长率,中国还在2009年取代美国成为巴西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巴西工业、发展和外贸部官员韦伯·巴拉尔就曾评价,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变化",中国成为继葡萄牙、英国和美国之后,巴西历史上第4个最大贸易伙伴国。

日新增确诊破万例,巴西疫情为何突然急转直下

也就是说,对于巴西整体外贸而言,中国市场的重要性是无可替代的;如果细分来看,从贸易平衡角度分析,中国对巴西的重要性则体现得明显。就拿正引发全球市场关注的大豆来说,大豆在巴西对华农产品总出口中所在的比重一直处在70%以上,甚至超过了巴西对其他国家大豆出口量的总和。

可以看出,中国不仅成为巴西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同时还是巴西实现贸易平衡的重要市场,这一点对于近年来正面临诸如经济衰退、财政亏空、债务高企、金融动荡多重困境的巴西尤为重要。

另一方面,上文提到2015-2016年是巴西经济增长低迷的一个阶段,但当时,中国投资巴西的节奏却出乎意料地呈现加速趋势。分析来看,受经济危机、大企业腐败丑闻的影响,巴西企业普遍存在盈利能力严重萎缩,为降低债务水平,巴西企业出售资产的情况增多,再加之巴西雷亚尔持续贬值的因素,出现了并购巴西资产的热潮,而中国企业就是其中的主要参与者。

从整体的合作诉求来解读,中巴关系是发展节奏较快、不存在明显利益冲突、没有太大起伏的"南南关系的典范"。巴西强化与中国市场的经贸合作,不仅能促进本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在经济持续低迷的局面下,中国的市场需求以及在投资层面的优势更是当前巴西对华的核心诉求。换句话说,我们讨论中国市场成为巴西经济复苏"药方",其实也不为过。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