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直播电商,远远没你想的那么好,它到底有多坑


直播电商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商业现象,消费者可以在直播中买到几乎所有品类的商品,并且节省了挑选的时间。下面来说一下电商的进化历程。第一代电商是货架电商,基础逻辑是"人找货"。只不过,互联网形成的平台让货架更大,展示成本更低,让产品陈列更加有序,更容易被找到。货架电商最初如火如荼,但随着玩家增多,流量变得稀缺,成本居高不下。于是,借助微博、微信等各类社交平台的流量红利,产生了社交电商。拼购、会员制、社群模式,都是社交电商的具体形式。但是,随着社交电商玩家的进入,这种红利也开始消失。随后,就是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同时具备信息流和社交特性的平台崛起。他们对于流量的吸附能力太强,带来了新的流量红利。这些平台上,商家通过图文、小视频等形式的内容来带货,让用户经历"种草—拔草"的过程,成就了内容社交电商。甚至,各大电商也开始加速布局内容生态,进入了这场大战,希望在自己身上长出抖音、快手、小红书。直播电商实际上是内容社交电商的一种升级。直播是一种"更轻快"和"更交互"的内容形式,显然也应该有一波流量红利。其实,直播电商就是"云摆摊",跟摆摊极其一样,只不过搭上了互联网这趟列车,因为直播具备了摆摊的一切属性,叫卖、探讨性能、现场议价、现场下单……


直播电商,远远没你想的那么好,它到底有多坑


直播电商,远远没你想的那么好,它到底有多坑


本来电商是一件好事,但是现在的一部分电商已经乌烟瘴气,各种内幕黑幕,最终被坑的惨无人道。

直播电商,远远没你想的那么好,它到底有多坑

1 主播刷流量。当受众的注意力变成稀缺资源,当数据流量变成衡量主播人气和能力的标准时,主播刷粉丝数量、直播刷粉丝数据、销量刷单就应运而生而成为热门生意。在电商平台上高度程序化的直播刷数据产品。60元左右抖音刷100个机器粉观看2小时,100元10000个机器粉观看数据,部分真人粉观看一分钟5毛钱左右,据透漏,大部分30w观看人数,实际人数在300人左右,进店转化率不到10%。粗略统计几个知名直播平台晚上高峰期同时在线人数能达到上百亿,其实也有这种可能,估计全国人民每人抱着10块手机看直播卖货吧,画面只能自己脑补。因此会出现很多个人想搞直播结果没有人,钱大部分花在了找僵尸粉机器粉上面,最终被一些专业的MCN机构压垮。

直播电商,远远没你想的那么好,它到底有多坑

2 主播带货不靠谱MCN机构的坑。主播带货货才是关键,在2019-2020年红利到来以后,部分MCN机构将矛头指向了未知的生产商(厂家,农民等),他们称之为"杀雏计划"。趁着一些小商家或果农对直播带货一知半解的情况下,无情的向他们伸出了双手,MCN机构利用刷单快速养出几十万粉丝主播,然后与商家签订直播带货协议,每件商品10分钟展示销售时间收取几百到几十万的坑位费,如果真能帮助商家卖出产品也是好事,但MCN机构会将产品价格压得极低,基本无利润可言,对于成交订单,MCN机构与主播会找刷单人员刷单,保底的销售额上去了然后再进行最低销售额或百分比的产品进行退单(自己剩余的产品放在二手市场销售或者再次进行粉丝福利的方式二次直播卖掉),销售所有产品照样按照20%-50%收取分成(退货部分不算),因此商家到头来赔的一塌糊涂。

直播电商,远远没你想的那么好,它到底有多坑

3 观众自身的伤害。很难想象自己观看直播会有什么伤害,首先以蘑菇街为例,每个人进入直播间会有"某某某进入直播间准备剁手了"等暗示性词语引导你去购物,全屏的剁手字样让你忍不住去买买买,结果买回来的大部分没什么用。其次会产生类似明星效应的效果,你让分不清好坏,需要不需要就去买,因此会出现比较过的"戒购物中心",有一小部分女性一个月4000多一点工资能花掉2000元买东西。最主要的是自从看上了直播或者直播带货后,自己的空余时间全用来看这个,什么事都不做,更有甚者看直播"追星"已然成为醒着的主要任务。

其实电商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阻止的,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合理利用而非在其中投机倒把钻空子,坑害劳苦群众,最后给大家4点建议:1认清物品是否是自己需要合理理性消费2商家避免掉入"杀雏坑"多考虑好3多给自己点时间去做一些有价值的事情而非无所谓的"追星"4商家要卖就卖好东西,品质口碑最重要。

各位有什么想说的欢迎评论区留言,关注{骆驼羊子},持续为您爆料更多你不知道的内幕。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