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对于演员,是加成还是无趣?
“努力”这个动词在艺人身上到底有没有作用,这个话题最近被讨论的很热。
对很多人、很多行当来说,努力是达到目标的重要通道,我们可以通过努力熟能生巧,继而也有成为自己行业内的佼佼者,但这个逻辑到了演艺圈好像并不完全适用,甚至还出现了“反噬”的效果。
一个很勤奋很努力的艺人,就是得不到观众的喜欢,自己的野心也很难被满足,有时候这种努力还会引起大家的排斥心理,很多人觉得用力过猛,并不十分有姿态。
蓝盈莹的好胜心和野心已经引起了争议,并且两极分化非常严重。一方认为一群咸鱼居然敢对努力又有实力的美女指指点点?另一方却觉得自己赞赏的野心是有作品支撑的锋芒毕露,rap词里说着“入行8年,说我没有女主脸,可姐的戏约排到大后年”,着急辩解的样子很刻意。
这个问题就像是在讨论天才和地才的区别,前者是天赋加成下的幸运,后者是训练培养出的能力。不能说这两者谁是主要矛盾,但得要承认,幸运往往会在一些关键时刻起作用,拥有这种特质的人看上去会轻快很多。当然,前提都是足够努力。
娱乐圈的努力是什么?是日复一日的常态,它和得到之间不是绝对成正比,和业务能力也不成正比。过分强调也没什么意义,它对王者是加成,对平庸之徒只会徒增无趣。
01 努力让人优秀,也让人变形
前几天,陈道明在人民网的采访中恰好提到了这个问题,他谈了谈他理解的努力。
此言一出,无数人表示被击中,尤其能解释得通影视行业的很多现象了。
蓝盈莹参加《乘风破浪的姐姐》,在节目里毫不掩饰自己对得到结果的渴望,并且她也付出了相应的努力。而了解她的观众都知道,生活中的她从没停止学习各种技能,也是把自己安排的满满当当。
这无可厚非,有冲劲儿,元气满满是一种值得大家学习的生活态度,但是这样的她却并没有招徕观众的好感,甚至被很多人说没有观众缘。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问题?就像是陈道明说的那样,过分的努力让自己处于了“变形”的状态,这个变形指的是过于执着,让他人感觉到了辛苦和心累。在这个宣扬“如果你相信只靠努力就能成功,那你就活该失败”的年代,人人都爱看的是毫不费力的样子,聚光灯下面的人尤甚。
现实生活中大家都是为生活奔波的懒惰社畜,很少有人能做到像蓝盈莹那样,所以这个现象才会被拿出来大加讨论。
这时候,也只有当“蓝盈莹们”足够优秀,取得足够显眼的成绩时,努力才会成为他们的加分项。
赵丽颖的努力和拼则是被大家所认可的,也早已成为了她大范围受观众喜欢的原因之一。这是因为从一个平平无奇的新人演员进阶到现在的头部艺人,她一步步做出了实打实的成绩,并且具有了不可替代性。
张艺兴都已经把“努力”写进了自己的微博昵称,在韩国做练习生时的那些努力也早已不再是什么新鲜事。但如果今天的他还是个只有“归国四子”称号的艺人,没有实力说话,他的努力又有什么真正的意义呢?
娱乐圈很残酷,只有像他们一样做到了“逆天改命”,曾经的努力才会加倍为他们赋能。
在很多采访中,谈到努力与红这个问题,大部分的艺人都会提到一点,即“我知道自己再努力也不会成为熠熠发光的大明星,那不如就做好现在的工作,因为能取得当下这种成绩已经是我付出了巨大努力后的结果”。
这就像陈道明说的,要随着自己的境遇和环境,清楚自己的所在,轻松一点去执行自己的人生。而这些艺人大概也是深谙这点,即便一直在演一些配角,也能够得到观众的认可。
02 缺点也能打动人
这个现象也能解释另一个被讨论很久的话题——“杨超越”们的走红。
这是和“蓝盈莹们”形成鲜明对比的一个群体,努力在他们身上忽略不计,甚至还是被别人“抨击”的点之一,但偏偏杨超越走到现在不仅没糊,而且依然很红。
如果说努力这种优点让“蓝盈莹们”少了几分魅力,那么,杨超越的动人却是通过缺点来展现的?这就是这个行当残忍的地方之一,艺人受欢迎的逻辑和现实情况并不完全挂钩。
对艺人来说,很多东西都无法做到具体的量化,那些他们被观众喜欢的地方代表着稀缺性,仔细观察会发现,更受欢迎的人拥有的往往都是大家身上所欠缺又极度渴望的东西。
坦白讲,其实这种稀缺性指的是和观众的共情能力,对艺人来说,这个能力太重要了。
以杨超越在火箭少女告别典礼上的表现为例,虽然真的笑翻了全场观众以及屏幕前的我们,但在短短3分钟之内,她完成了表达感谢,总结过往,升华主题,表达真实的自己这几个任务,共情能力无人能及。
她说自己每天在自我否定和继续努力中纠结,但依然还是跳不好。这是杨超越的困局,却让观众看到了自己,我们每天努力不懈,却依旧也无法打破生活给予的结界。
她说自己终于毕业了,再也没有10个姐妹给自己打掩护了,不加掩饰表达对跳舞的抗拒,但也承认自己的问题。这种迫切想完善自己却又无能为力的样子对观众来说太熟悉了,硬着头皮做自己不擅长的事,大家笑着笑着就能哭了。
她说像自己这种笨小孩都可以得到老天的青睐,请大家也不要放弃,说不定你就是配拥有这份喜欢。但她又说爱太沉重,必须辛苦跳舞,自己还学不会。这是给予大家希望的同时,又告诉大家这不应该成为典范,笨也并不值得鼓励。
没有套路的官腔,也没有背稿,三分钟之内让观众感受到了鲜活真实的感情。虽然哭的梨花带雨,表情都拧成了一团,但句句都走入了人心。
不管别人说她是“美丽废物”也好,说她虽然努力了但失败了也罢,这都是观众一种真情实感的带入,只是每个人带入的人不同而已。
这样的艺人真的不多见。
“杨超越们”的背后透露出的是另一个残酷地方——艺人的成功带着偶然性,但这种幸运并不是人人都拥有的。
如果真的发现某扇门自己真的推不开,不如就轻松一些,反正有些事已经来不及了,再糟糕也就这样了。
03 这一行,没有人不努力
大张伟曾经在相声里说过一句毒鸡汤,“50块的人民币再努力也没有100块钱的招人喜欢”,可谓是深入人心。但在这句话的后面其实应该还要加一句,不能因为50块的人民币不如100块的招人喜欢就不去努力了。
在《少年之名》里部分练习生的舞台表现没有得到在场导师的满意,问及这点,练习生表示自己已经很努力了。
而在旁边本来很安静的易烊千玺却拿起了话筒,他说“大家不要把自己的努力看的太重,你自己觉得你做这个很努力,做那个很努力,在座的人没有一个人不努力。你要想的是不断的提高自己的标准和审美。”
易烊千玺的话其实点破了所有行业的真相,包括影视行业。
在这个呈金字塔式的行业,二八定律被发挥到了极致。最头部的艺人占了80%的资源,剩下20%的资源却要被80%的人争抢。每个人都想在自己的圈层里再往上走一层,当你不努力的时候,自然会被比你努力、比你优秀的人取代,停下来意味着放弃领地。
所有的练习生们日复一日的在练功房里挥洒汗水,也只是为了让自己看上去不那么笨拙,这应该是他们入行之后要达成的基本共识。有了最底层的努力,大家才可以去讨论其他问题,这是游戏规则。
《青你2》中刘令姿被外界了解的是她的努力,这也是她参赛时的一个宣传方向,但这不仅没让她走入观众心里,而且被观众说“无趣”。
这其实就是没有弄清楚娱乐圈的生存规则。当稀缺性成为走红的必要条件时,再去聚焦普遍性就显得力不从心了。
不仅是影视圈,不管你是身处什么行业,如果每天都抱着“我已经很努力了”这样的想法,很容易被圈禁在原地,无法跳出自己的世界去看周围的环境。也会让周围的人不禁怀疑,到底是努力无用还是能力不够?
对很多艺人来说,他们也已经看明白了这点,也很少有人再去打造“努力”的标签了,聪明的人只会去和观众找共情。
对粉丝来说,他们也非常不希望自己的爱豆去走这个路线,因为这可能意味着不仅没实力,而且也没其他的圈粉点了。
所以,努力只是个很单纯的事,只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千万别给它赋予了太多附加意义。
当有一天真的用结果来说话了,自然而然也会让大家一点点看到背后的努力,这样的故事不是可读性更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