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乐队的夏天》,终于在秋天都快到的时候回来了。

对于很多网友来说,新一季的节目恐怕没有之前第一季那么惊艳——毕竟,关于摇滚乐的故事,总共就只有那么多,想要获得观感刺激的网友的阈值也是会逐渐提高了。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但是有一点是不变的:看到综艺节目里的矛盾点,所有人都会兴奋。

哪怕没有太多矛盾又怎么样呢?节目组最擅长的就是制造矛盾。

而在《乐队的夏天》第二季的第一期节目中,水木年华就光荣地承载起了舆论箭头的“稻草人”。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事情的过程,想必很多网友也已经知道了:水木年华在节目当中的第一轮初赛演唱了自己的一首老歌,也就是在2013年出品的《青春再见》,结果得到了一个并不理想的成绩,仅仅超过了189分的总得分,勉强超过临阵换歌的五条人,甚至不如几个90后组成的乐队傻白和Mandarin!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而水木年华退场后,专业乐评人的言论则引起了更多歌迷的不满。

有人说“不知道水木年华是来干嘛的”,也有乐评人说“作为23岁的自己丝毫理解不了他们的油腻感”——于是网友们疯了。

毕竟水木年华不仅仅是一个组合,他们也承载着很多人的青春、代表着华语乐坛曾经的一种组合符号、甚至是内地歌坛一代校园民谣的组成部分。总而言之,水木年华承载了很多意义。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但是最关键的是,所有的名号和资历,都不能当饭吃,也不能作为任何人争胜的筹码。

我们必须承认的一点是,水木年华的地位确实是在的,看到现如今网上有这么多歌迷依然在声援他们,就能够看出来他们究竟多么受人喜爱。

我认为他们的水平也是在的——请注意,是作为歌手的水平而不是作为乐队的水平。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在《乐队的夏天》的舞台上,让水木年华去表演音准稳定性和高音穿透力,显然是足够给99%的选手上课。

哪怕李健对于水木年华来说已经属于一种过去式,但作为曾经在内地乐坛至少能挤进前三甲的男子组合,水木年华的演唱水平都不容易否定。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水木年华也没有去刻意强调自己的资历。

除了轻描淡写地说一下自己曾经上过几次春晚之外,节目组的剪辑当真没有给他们冠以太多如雷贯耳的称号。反而是演唱结束之后即为专业评审的态度让人觉得台上的这两位跟其他选手确实有些不一样。

那么归根结底,最终的问题只有一个,那就是他们的音乐了。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回看这首《青春再见》,本身就不是一首特别独立的优秀作品。

整首歌的编曲在情绪烘托方面的核心部分是依托于享誉世界的意大利名曲《啊,朋友再见》进行创作的。

相比于他们其他的代表作《一生有你》或是《完美世界》等等,这首歌的记忆点本身就不是具备特别突出的优势。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这样一个小问题,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本可以成为水木年华哥俩的优势。作为一个流行音乐的组合参加独立音乐的节目,他们原本最需要的就是把一首成熟且有传唱度的作品做出足够多的改编,让它适应这个属于独立音乐的竞技节目。

而一首并没有那么里程碑式的作品,恰恰给到了水木年华更多做出变动让人眼前一亮的空间。

可惜他们没有。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水木年华过于相信了自己这首作品原本的精神核心,除了前奏的部分增加了一个渐进的铺垫之外,这首歌的编曲和配器都像极了参加一档普通的歌曲竞技节目甚至是商演的感觉。

并不是说最终的音乐呈现不够好——水木年华组起来的乐手班子,从演奏水平来说自然是国内顶级的——而关键的问题在于他们的作品从音乐的角度来说好得毫无新意!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在水木年华被淘汰之后,也有不少网友开启了调侃模式,说李延亮的编曲和许巍的鼓手居然被说油腻,《乐队的夏天》就是来搞笑的。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音乐变成了一种数学的加法,“知名歌手+一流编曲+优秀乐手”的模式是符合经济逻辑的,但是音乐从来都不是这样计算的。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乐队的夏天》节目组从来都没有放弃过强调乐队最核心的精神,这可能也是他们在这一年里圈粉无数的真正原因,尤其是相比于其他所谓的“乐队”综艺。

从第一季到第二季,乐夏一直都在强调乐队背后的故事——不是说某一个人的故事,而是一支乐队的故事。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在商业化程度正在增加的第二季,上场的第一支乐队“马赛克”的一次酒后打架故事就让人感到了惊讶。

其实对于一只乐队来说,这样的黑料并不太适合放到大荧幕上来,但人们能够通过这样的故事,看到他们作为一个队与音乐之间的羁绊。

这两个年轻人并不是像盘尼西林那样酒后发癫去干架,而是因为音乐的表达与呈现,最终也因为乐队的羁绊重归于好。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而水木年华这些年都在干什么呢?

他们在节目当中自己也说了,卢庚戌去拍了电影。投身电影事业的卢庚戌,先后折腾出没那么烂的处女作《怒放之青春再见》,和不是一般尴尬的《一生有你》,整体基调就是不温不火、不痛不痒。

缪杰则投入到助农网点事业很多年,甚至偶尔还会和著名足球评论员一起直播带货——当然了,投入到助农行业当中是一件值得我们点赞并为之叫好的事。

但反过来他们也必须正视自己的问题:作为音乐人,并没有那么专注地把精力放在音乐上面。所以他们交出这样的作品,并不太让人意外。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因为音乐这件事是很公平的,你投入了多少,就会有多少收获。

在最新播出的这一期《乐队的夏天》当中,老牌乐队重塑雕像的权力一定是圈粉不少的赢家。看一看重塑的排练投入度以及对于音乐的思考,反映在最终的舞台呈现上应该算是顺理成章的结果。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资本与制作脚本可以粉饰各种各样的矛盾,但是音乐从不会说谎,水木年华拿出了并没有太多诚意的作品,那么这种所谓音乐的“油腻感”,并没有太多解释的空间。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摇滚歌手、知名“老炮儿”郑钧也站出来给水木年华撑腰。

郑钧一向像是个性情中人,在视频当中郑钧强力地抨击了所谓“中年油腻”的评论,并且力挺水木年华,但是却对他们当晚的表现只字不提——也难怪,很可能郑钧都没有看过哪怕1分钟水木年华的现场表演视频。

但是最关键的问题是,更多观众也并没有觉得水木年华的人是油腻的,而是针对他们的音乐表现。

这种偷换概念式的噱头营造比较适合辩论类节目,不太适合独立音乐的舞台。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件事也有些让人心酸。

我们很容易想起上一季节目初赛阶段,果味VC一首《躁不完的青春》也让人体会到了这种人到中年还在缅怀青春的尴尬。只能说因为果味VC的咖位还是没有水木年华大牌,以至于这样的矛盾时至今日才暴露出来。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水木年华在下台的时候表情其实很尴尬,除了看到自己的得分之外,不知道他们有没有看到那些90后乐队在表演中融合精巧的配器和各种不同风格,有没有对于自己的故步自封而有一点点反思。

或者说,他们来到这个节目这件事本身,除了希望借助节目热度完成翻红之外,有没有更多对于音乐表达的欲望?

有一个细节其实很微妙,卢庚戌老师在台上鼓动气氛的时候,金属礼加上大拇指的组合本身就已经不是很严肃了。

人到中年缅怀青春没问题,但不该成为水木年华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