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李小龙第一足球比分网无关,《好莱坞往事》
《好莱坞往事》在海外上映之初,就因为李小龙之女李香凝,就昆汀在电影中“丑化”李小龙形象一事发出严正声明,而闹得沸沸扬扬。
当《好莱坞往事》计划在国内上映之际,电影更是直接被要求“回炉重造”,据悉与“李小龙形象被丑化”的问题息息相关。
但出乎多数人意料的是,《好莱坞往事》的导演昆汀,并没有配合剪辑出能在内地上映的版本,而是直接拒绝了剪辑要求,导致《好莱坞往事》在内地上映遥遥无期。
有人认为昆汀太鲁莽,错失内地市场自讨没趣。有人认为昆汀太有性格,不向商业屈服是条汉子。
我则认为,昆汀不配合剪辑是合情合理的,与李小龙无关,《好莱坞往事》即使能在内地上映,也不会得到良好的票房和口碑,因为这部电影完全是昆汀拍给美国人的一部“嗨片”。
《好莱坞往事》我只给6分,与李小龙无关但在解释为何是属于美国人的“嗨片”前,我想先解释一下为何电影只值6分,与李小龙形象问题无关。
相信许多人都已经看过不少有关《好莱坞往事》如何“丑化”李小龙的描述,总的来说就是根据一场武打戏以及一段对话,归纳出两点:一是弱化了李小龙的武力值,居然被布拉德皮德饰演的特技替身克里夫“胖揍”;二是让李小龙表现得傲慢自大,把他刻画成一个“满嘴跑火车”的丑角。
对于第一点,其实电影中的李小龙并没有被“胖揍”。在三盘两胜的赛制下,电影中的李小龙和军队退役的特技演员各得一分,尚未分出胜负就被片场工作人员喝止了。
一个武术家能与实战经验丰富的退役军人“五五开”,个人认为并没有弱化李小龙的能力。毕竟现在所谓的“武术家”们,又有谁能在擂台上打出个名堂?更多都是被职业拳手一轮击倒,然后赛后再耍嘴皮子。
对于第二点,李小龙现场“吹牛”的确让人感到不适,但克里夫的形象本身也不是什么“光伟正”的人。他有“暴力倾向”,而且“酗酒”还有“杀妻”的嫌疑。从这样一个角色口中说出来的评价,代表不能电影中的主流价值观,反倒是显示出这个角色不懂处世之道,到处得罪人。
更何况电影中还有几个镜头展现了李小龙正在为好莱坞明星指导动作,证明在当时的主流价值观中,是认可李小龙的地位和能力的。
所以,希望大家在研究这部电影前,先放下因为李小龙形象问题而带来的偏见,深入探究电影的剧情、背景元素以及一些相关的背景故事。
《好莱坞往事》主要讲述莱昂纳多饰演的过气明星瑞克,和布拉德皮特饰演的特技演员克里夫在好莱坞共事的一段经历。其中穿插了两条支线讲述了女星莎朗·塔特以及当时盛行的嬉皮士文化。
主线大量西部剧情,向经典好莱坞致敬瑞克是以饰演正派西部牛仔闻名的影星,但随着好莱坞新人辈出,他的表演机会逐渐被取代。尽管有制片商建议他转战意大利电影市场,但瑞克却自怨自艾,认为自己要“被赶出好莱坞”。
瑞克的好朋友兼特技替身克里夫虽然很想安慰他,但由于是一介武夫,不懂花言巧语,只能在日常帮瑞克开开车,修理电视天线,打理杂务,尽量减轻瑞克在生活中压力。
在不情愿的状态下,瑞克接下了一个反派西部牛仔的角色。从阳光帅气的主角变成嬉皮士装扮的反派,瑞克一时难以适应,他通过酗酒麻痹自己,却让自己状态下滑,表演频繁出错。
但在与童星小女孩以及曾是自己粉丝的年轻主演对话后,瑞克顿悟了并不是时代让他走投无路,而是自暴自弃把他逼入绝境。
一轮发泄过后,他决定不再逃避,用认真的态度去面对自己的新角色,并发挥出了真正的演技,让在场的所有人赞不绝口。随后他还答应了转战意大利电影市场的邀请,最终在意大利西部电影中名声鹊起,还收获了属于自己的爱情,荣归好莱坞。
主线故事是典型的“失意者振作后崛起”的套路,剧情上并没有任何创新点,属于知道开头就基本能猜出结尾的类型。但由于剧情的人物是一名过气的西部牛仔演员,所以在剧情展开时,会出现不少致敬西部牛仔的经典镜头。
例如在沙尘滚滚的荒漠上,主角骑马来到一间破败的酒馆,并被一众脸上写着“坏人”两字的家伙包围。
又例如主角与敌人一言不合就拔枪决斗,还满口“中二”台词。
西部片,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是好莱坞的“宠儿”。莱昂纳多饰演的瑞克,正是在这个西部片兴盛年代走出来的大明星。
但《好莱坞往事》发生的年代是1969年,正是西部片从兴盛走向衰落的年份。这个时候,虽然一众西部电影制作人及明星演员齐心一致,希望能把西部片复兴。但依然无法力挽狂澜,西部片最终只能成为好莱坞电影历史长河中的一朵浪花。
所以,尽管瑞克在电影结尾通过意大利西部片成功翻身,但如果电影继续往下拍,瑞克始终还是难逃“过气”的命运。这一点相当关键,请大家圈起来,会与结尾关联。
西部片的兴衰史,对美国人而言是相当吸引力的题材,毕竟属于美国文化发展不可或缺的环节。但对于国内观众而言就不那么友好了,不仅因为对这段历史陌生,有一定的观影门槛。
而且文化差异也让部分观众对西部题材不感兴趣,满嘴“中二”台词,一言不合就决斗的牛仔,与中华传统文化中的侠客相距甚远,导致许多观众体会不了牛仔的幽默和正义感。
《好莱坞往事》的主线剧情里,用大量西部片的经典镜头,致敬了好莱坞的经典年代,让熟悉这段历史的观众会心一笑。这种行为,反应出昆汀在拍摄时就已经明确了电影的受众类型,所以他又怎会为不熟悉西部片的内地观众专门剪辑一版呢?
在主线剧情中,莱昂纳多和女童星扮演者茱莉亚·巴特斯无疑贡献了极佳的表演。
莱昂纳多的演技有多精湛,相信已经不需要我过多吹捧。
他既能用丰富的脸部表情配合诙谐的台词及搞笑的动作,为观众带来欢乐的表演,如忘记台词时窘迫又强装镇定的镜头。
又能通过深邃的眼神和扎实的台词功底,爆发出让人胆战心惊的气场。
如果你是“小李子”的影迷,不用怀疑,这里面的他依然是那个演技巅峰的莱昂纳多。
至于女童星茱莉亚·巴特斯,则是让人眼前一亮的存在。
她不仅拥有精致的五官,而且与莱昂纳多对戏丝毫不胆怯,一开口气场十足,用网络流行语形容就是“又A又飒”,很难想象她只是一个12岁的小女孩。假以时日,她必定能成长为不容小觑的“女王”。
主线剧情中,我给小李子演技2分,小女孩表现1分,但剧情老套,趋于平淡,难以给分。
说完主线剧情,让我们来看看支线剧情。
支线剧情埋藏的彩蛋和致敬的内容比主线剧情要多,但由于部分内容对剧情没有太大的影响,所以下文只抓取与剧情相关的彩蛋来论述。
丰富的嬉皮士元素,缅怀过去岁月嬉皮士文化盛行于上世界五六十年代。文化的核心意识,是表达对当时主流社会的反叛,本意是反对民族主义和越南战争。主要盛行于年轻人中,具体表现为成群结队地离开正常的生活环境,四处流浪。
但随着嬉皮士运动的越演越烈,有些别有用心的人,假借嬉皮士之名,运用精神控制的方法组织了自己的小团体,并指使团体成员为自己谋利,甚至引导他们犯罪。
《好莱坞往事》中关于嬉皮士文化的支线,就是讲述了这么一个极端团体。
如果说莱昂纳多在主线中的形象是致敬了西部牛仔,那布拉德皮特在支线中致敬的,就是美国人心中的另一个经典形象——硬汉。
布拉德皮特饰演的克里夫是一个人狠话不多的角色。
一言不合单挑李小龙,二话不说拳打嬉皮士,三言两语之间,配合斗牛犬瞬间制服入侵者。再加上刚硬的脸庞,一身健美的肌肉和极具当地特色的衣着,简直就是美国硬汉的完美化身。
展现美国硬汉魅力的剧情都很简单,“刚”就完事。因此布拉德皮特在《好莱坞往事》中基本就是动作担当,从头打到尾。唯一比较出彩的文戏,就是车上与嬉皮士女孩的对话以及独自前往嬉皮士老巢探望旧友时的对话。这样的安排并没有不妥,毕竟硬汉角色的发挥空间仅限于此。
但布拉德皮特在这个角色上并不能发挥自己全部的实力。回想一下他在《十二猴子》中饰演的杰弗里,疯癫的神态,狂乱的言语,把一个精神病患者诠释得惟妙惟肖,连布鲁斯威利斯也被震住了。
又例如在2011年的《点球成金》中,布拉德皮特饰演的职业棒球经理人比利,在面对高薪诱惑和留队与队友奋战的抉择时展现出复杂的情感,表演张力十足又不做作,十分经典。
比起上述角色,《好莱坞往事》中的克里夫逊色不少,形象单一缺乏深度,难以让布拉德发挥演技。
这条支线发生在克里夫开车接送瑞克的间隙,与主线故事关联不大。虽然无法为主线剧情提供任何帮助,但剧情之间尚算无缝衔接,并不显得生硬,对于电影质量的提升无功也无过。
但电影中展示的嬉皮士团体,只是极端分子假借嬉皮士之名组成的非法组织,并不能代表真正的嬉皮士。昆汀如此编排,明显带着强烈的美国保守派色彩,刻意放大嬉皮士的丑化形象,并不客观。
所以,我依然无法给这条支线剧情评分。看在布拉德皮特的硬汉形象以及嬉皮士妹子的性感份上,给出1分形象分。
改编曼森谋杀案,“嗨”翻美国人如果说关于嬉皮士文化的支线,在结构上依然能与主线无缝衔接,那这条莎朗的支线则完全是昆汀为了自嗨以及“嗨”翻美国观众而刻意安排进去的。
这条支线唯一与主线相关的元素,就是莎朗本人是好莱坞影星,且在她身上发生了一起由嬉皮士引发的好莱坞惨案。如果你是对曼森谋杀案一无所知的内地观众,那么我建议你不要为了《好莱坞往事》刻意了解案件,因为内容极度容易引起不适。
在莎朗的这条支线上,我们可以看到好莱坞上位者的奢靡生活,与“过气”中的瑞克形成鲜明对比。除此之外,在两个多小时的电影里,关于莎朗的镜头不仅与瑞克逆袭的过程无逻辑关联,又不足以丰富到可以成为一条有意义的独立故事线,略为尴尬。
这条支线中值得称赞的就只有莎朗扮演者玛格特·罗比的颜值,以及欲言又止的暗喻式结局。
玛格特·罗比是90后澳洲演员,上一个被大家赞不绝口的角色,是《自杀小队》中的小丑女哈莉·奎茵。
《自杀小队》这部电影虽然不怎么样,但玛格特·罗比饰演的“小丑女”却能逆风而上,广受好评,她的颜值以及演技在其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
不要被“小丑女”妖娆的身姿蒙蔽了双眼,玛格特·罗比除了颜值出众,身材傲人,演技也十分了得。
凭借2018年《我,花样女王》中的花样滑冰选手哈丁一角,玛格特·罗比成功提名第90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演技受到专业的认可。
但在《好莱坞往事》中,玛格特·罗比除了秀颜值和身材外,唯一的台词集中片段,就是在电影院观看自己上位后的影片前与票务员的对话,完全没有高光时刻,简直就是一个花瓶般的存在。
莎朗这个角色,浪费了玛格特·罗比的一身演技。
由于曼森谋杀案容易让人引起不适,所以直接搬上荧幕是不可能的。因此,作为结尾剧情,昆汀对案件进行了改编。这个改编个人认为是全片精华,不仅把主线支线收拢在一起,也别出心裁地给观众展示了一个看似与历史事件截然不同的结局。
为什么用“看似”呢?因为昆汀在结尾用了大量的彩蛋,暗示了我们电影的结局,并不是莎朗的结局。
首先在时间上,结尾用旁白配字幕的方式,多次提醒了镜头发生的时间点。最终,三个入侵者闯入瑞克家的时间为凌晨十二点,比莎朗实际遇害的时间要早。所以,莎朗遇害的剧情是发生在电影结束后。
其次,电影结束时,故意让莱昂纳多加入到莎朗的周末派对中,还最后给了一个全景,证明此时莎朗的家中有5个人。这个人数与莎朗遇害时的受害者人数相符,用意不言而喻。
最后就是瑞克的处境提示,作为西部片明星,在接下来西部片彻底没落的年代肯定会过得更加不堪,再加上他迎娶了异国妻子,生活上也不节制。最终必然会迎来一个悲剧结局。让他成为莎朗遇害案的第5人,其实也是一种讽刺式的隐喻。
结尾的精彩以及玛格特·罗比的容颜各得1分,加上上述的4分得分,《好莱坞往事》评分6分。
根据以上的剧情解说,大家可以了解到,《好莱坞往事》是设有一定观影门槛的,如果对美国文化不了解也没兴趣认知,那观看这部电影就会是十分煎熬的事情。
昆汀拍摄这样的电影,本身就没打算照顾所有的受众,他完全是为了“自嗨”以及满足特定观影人群而制作的这部电影。既然如此,他又怎么会愿意配合剪辑适合内地播放的版本呢?
我是一木支危楼,大家对《好莱坞往事》有什么看法?欢迎在下方留下你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