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宅门:黄春和白景琦之间,是那个年代少有的
近重新看了一遍《大宅门》,发现对很多人物都有了新的认识,以前年纪小的时候看,很多剧情都忘记了,总觉得黄春在正式被白家接受之后一直是很弱的一个形象,现在个人觉得不是这个样子呢。
首先重新看《大宅门》,看见白景琦和黄春之间的互动,很暖甚至很感人,白景琦那时候真的好爱黄春哦,洋人打进北京了,他心里挂念着黄春,要一次次给她安排住处,黄春住在地窖,给她送东西,镜子,马桶,什么细节都想到了,问黄春:“我给你买的卤八件吃了没?”,全是细节,真的是少年男女之间那种感情,后面为了娶黄春反抗家里,和黄春一起吃苦,其中的感情都是无可替代的。黄春有身为那个年代女性的局限性,表现在和白景琦去山东的一路上总是关注着吃穿,但黄春很知足,只求温饱安稳,没有要更多物质上的东西,而且她对景琦也真的很好,白景琦当了冬天的棉袄买了书和好吃的,她看破不说破,最后问白景琦:“你那件棉袍呢?”,“我看你冬天冷的时候穿什么。”,笑吟吟的没有埋怨,只有心疼,白景琦过惯了有钱人的日子,不懂细水长流,做起事来有闯劲儿不假,也不懂给自己留点周转的余地,他性子里的这股子“拧”,黄春也是一直在包容。
私以为,在白景琦的几个女人中,他只和黄春有过爱情。对于杨九红,白景琦大概只是想挑战下自己,和这个女人在一起要得罪她的金主,但他就是要试一试,本来也没想跟她有未来,偏偏杨九红自己去赎了身要跟着他,杨九红的一生也是悲剧不提,后面白景琦对她确实也就那样,说不上什么好,十年去了两三次济南,在二奶奶和杨九红的冲突中,永远站在二奶奶这边,为了黄春忤逆母亲的事永远不会为杨九红做;槐花是二奶奶塞给他的,他对槐花也有喜欢,毕竟别人年轻漂亮,也可以说是打破他中年生活枯燥的一个因素,爱不爱的就谈不上了;香秀这个人比较复杂,毕竟也是陪七爷到老了的,有手段也有真情,但私以为七爷对她更多是后期的依赖,他们之间更多是各取所需的同盟关系,那个时候七爷也确实需要一位正式的太太在他身边,香秀能嫁给他是天时地利人和的事,如果二奶奶还在世,让七爷为了娶香秀忤逆二奶奶,应该也是不可能的事。别人叫什么“七爷”啊,“爷”啊,黄春可是一辈子都把白景琦叫的“景琦”啊。
重新看一遍《大宅门》,对于黄春这个角色发现的最重要的一个点,是她和白景琦之间,是那个年代少有的相对来说比较平等的关系,虽然黄春毕竟身处于封建时代,有局限性,无法施展女性自身的能力去为自己和儿子谋取生活,但白景琦一直都是敬重并爱她的。他们之间的平等,固然有白家家教的原因(白家男性中少有纳妾的,其实整个家族相比于那个时代很多人家,家风都是很好的,不谈男女平等,起码懂得尊重家里有贡献的女性,维护女性礼节上的地位,并且懂得教子女负责任),也有白景琦对于黄春自身的感情。
以前看《大宅门》,觉得黄春总是弱弱的,现在觉得还真不是那样子,她被白家正式接纳后,可以说她是依附白家而活的,但她没有依附白景琦而活。依附白家而活就是弱么,不是的,在她那个年代,她一介女流不能出去讨生活,但她在白家立稳脚跟,成了被所有人认可并尊重的七奶奶,有她对这个家庭的贡献,也因为她为人处事的情商,靠生育取得地位的观点在现代可能不是那么合适了,但在黄春那个时候,也算是她们运气或者是能力的一种,她为白家诞下男孩子,也是她的能力。看黄春在家里,尊敬陪伴二奶奶,亲自给二爷喂水还是喂药,维护小姑子白玉婷,和雅萍相处甚好,包括作为嫡母,在一些作为背景的镜头里能看出来,应该一直对白嘉莉也是慈爱照顾的,这是她为人的能力。她从来不需要依附白景琦这个个体,不需要用心机手段去获得他的爱来存活了,如果非要说依附,她依附的是白家,有二奶奶在一天,没有人能动得了黄春的地位和生活,就算二奶奶走了黄春还没走,以三老太爷白景怡等人为首的家族成员也不会允许任何一个人取代黄春,白家给她的支持她早就稳稳地把握住了。况且白景琦得多混蛋才会去伤害黄春啊,这是极端的现象,他爱黄春敬黄春,把最稳定的东西都给了她,他也不会去做的。他们两在剧中有很多互怼的镜头,还蛮有爱的,有一幕他们年纪都不小了,白景琦陪黄春去找哥哥和母亲,上下马车都扶她,牵她的手啊。
再说黄春和杨九红,也就是黄春对白景琦纳妾问题的看法,嗨,现在看私以为还真是微妙呢。黄春为什么能接受杨九红啊,因为她永远都代替不了自己的位置,有二奶奶来反对了,自己替她说说好话,还能搏个贤良的名声,再说说破天了,二奶奶都不会接纳杨九红,况且从始至终,黄春也没有态度鲜明地帮杨九红争取过什么,在她心情不好时陪陪她,顺便的事,不过黄春本来也是个善良的人,她做这些,不存在什么心机阴谋论,但也不能说明她妥协了。在二奶奶把槐花给七爷之前,七爷还有过其他的妾室没有,没有了!杨九红是七爷自己想娶回家的么,也不是!在七爷身边同时有黄春和杨九红两个人的那段时间,杨九红没有再生孩子(也可能是火车上小产伤到身子了),黄春还生了个白敬功呢。所以杨九红进白家,这只不过是黄春的选择,黄春如果不选择做贤妇,坚决不同意,白景琦能强硬地把杨九红带回来么,估计也没什么办法。而在那个年代,大户人家男子纳妾本来不是什么原则性问题,黄春不过是选择要贤良的形象,再加上她原本善良,杨九红才能在白家的夹缝中找到一个位置而已。
黄春其实是个聪慧的女孩子,虽然对于白敬业的教育失败了点,但白敬业虽然纨绔也不是坏人,而且他性格的养成更多来源于二奶奶的溺爱,黄春对于这种教育方式也不是完全支持的,毕竟还有占元这个进步的孙子呢。有人说杨九红是个厉害的女人,在商业上也很有头脑,但是杨九红那些才华手段大多上不得什么台面,比如纵容哥嫂放高利贷什么的,黄春在白家的时候,有其他人带着白家一直在走上坡路,她没有机会展示自己在事业上的才华,她有没有这个能力大家无从知道,但最重要的,她不走歪路,她善良,这个比有能力更重要,在现代人认可的价值观里,多数情况下看一个人,人品其实也比能力重要。另外说一个细节,可能是我想太多了,杨九红是被哥哥嫂子卖进青楼的,这才是她一生不幸的根源,但她反过来对哥哥嫂子是怎样的?日子过好了还想要帮着他们,对你好的人要帮,对你不好的人还要帮就有点那啥了,拼命找存在感啊这是。黄春呢,知道自己母亲一生的悲剧和父亲有很大的原因,和哥哥黄立一样,对父亲也不是完全不养,但是也就那样,态度上没什么问题,因为你才有了我,那我也管你活管你死后善后,但其他感情上的东西,对不起给不了,蛮拎地清的。黄春身上其实还有点叛逆呢,就是和景琦地窖里那一段,哈哈哈,感觉她也应该是一个能把自己的果断用在关键点和正确时间上的人。
总地来说黄春是整部剧里我很喜欢的一个角色。她有不幸的地方,小时候生活苦,也不知道自己的父母是谁,算起来是名门之后,但是又不算是贵族光明正大的子孙,没有受到大户人家的教育,也没有成长成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大家闺秀。但是她又真的很幸运了,被白三爷带到洋人教堂抚养,有机会学了文化,形成了相对开明的三观,遇到白景琦,可以说是在那个时代,她作为一个无依无靠的女性很幸运的事了,再说二奶奶虽然一开始对于她是詹王府的后代,对于她和白景琦私定终身还有些芥蒂,但也懂得教育白景琦始乱不能终弃,懂得儿子做错了的事不能让别人闺女来负责任,还有大格格和黄立,她的母亲和哥哥,也一直都在默默地守护她啊,她虽然没有长寿,却死在了白家经历的动荡之前,也算是有福了。她有些缺点,她逃脱不了那个封建时代的束缚,她眼界有限,她选择顺应那个时代做一个时代中的聪明人,这也有时代的原因。她有很明显的优点,善良,贤惠,聪慧,能把自身有的优点发挥到最大,这些已经是很难得的了。这些不幸与幸运,优点和缺点交织在一起,成为了一个同样值得去认真解读的黄春,感谢茹萍老师塑造出的这个经典角色,也感谢《大宅门》这部经典的电视剧,和这部剧背后每一个为之付出的人。
再说一句,我跟家人探讨到何为经典的电视剧,认为经典的就是里面塑造的大部分人物形象,都不是一两句能总结清楚的,他们有很多面,很饱满很真实,很值得回味和认真解读,他好像是你生活中的人,不是书本里荧幕上的人。《大宅门》里的白三爷,做了那么多坏事,但你就是讨厌他不起来,雅萍这个人,多么微不足道的配角,她这辈子受的那些苦,没办法让你放声痛哭,但是每每在电视上看到她受苦的那几幕,你就是钻心地疼啊,詹瑜这个人,拢共出来了几次呢,他却是那个封建时代,那个詹王府里,让人感觉有点温暖的存在,让人一言难尽,让人觉得这电视剧演的就是人世间。
最后,再一次感谢《大宅门》这部经典的电视剧,感谢为之付出的每一个人,也希望一代一代文艺工作者踏实努力,让国产剧中出现更多这样的经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