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公式相声李宏烨新作《万事如疫》,被指滥用成

公式相声李宏烨新作《万事如疫》,被指滥用成语,博士就这水平?

疫情防控目前是全国的头等大事之一,而为了武汉,各行各业的人士也纷纷慷慨解囊,捐款捐物。即便是一些没有捐款捐物的人士,也在用自己最擅长的方式,为武汉加油,给武汉送祝福。比如,有的歌手就非常应景的创作出了非常励志正能量的防控疫情的歌曲。还有些相声名家、演员,也与时俱进的创作出了新的相声作品。

比如公式相声的创始人、上海交大的博士李宏烨,就在这期间原创出了一段相声新作,名字就叫《往事如疫》。

众所周知,李宏烨的这个“往事如疫”,显然是源自人们常用的一句祝福语“万事如意”。

利用汉字音同字不同的特点,抖包袱,这也是相声作品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手段和方式。

但李宏烨将自己的相声作品命名为《万事如疫》,显然是不妥的。

大家都知道,万事如意是一句祝福语,它本身就带着美好祝愿的意思。

这里的意,是意愿、心意的意思。就是每件事(一切)都能符合自己的心意、意愿。还有很顺利的意思。

逢年过节,或其他一些特殊的时刻,人们往往都会送上这样的美好祝福。

这个词最早出现于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的第15回:

不过都是在那里邀福,以为我做了好事,便可以望上天默佑,万事如意的。

万事如疫中的“疫”,是传染病的意思。在这里也可指代病疫、疫情、疫病等等。很显然,万事如疫,就成了一句骂人甚至可以说是诅咒的话。

“万事如意”是美好的祝福。“万事如疫”则是邪恶的诅咒。这就是滥用成语的结果。

所以说,李宏烨的这段相声,就名字而言,是很不合适的。

作为上海交大的一名博士,即便是理工科的博士,也不该以“万事如疫”来命名自己的相声新作。

当然,李宏烨的这段相声并不是一无是处。

就创作而言,李宏烨的这段作品也有可圈可点的地方。

从内从上看,这段相声基本上是在宣传对疫情的防治、防控。

比如告诫大家不要聚会,尤其是不要和从武汉、湖北回来的亲朋好友聚会、走亲戚什么的。

如果有问题,就要主动报备、不要隐瞒。要自我隔离14天,要将自己的情况报备给有关部门。要去政府指定的发热门诊接受正规的诊断和治疗。

出门一定要戴口罩,一定要勤洗手、常消毒等等等。

李宏烨还表示,要保持乐观,不要谈“鄂”色变......

总之,就创作的内容看,还是比较与时俱进的。通过相声的方式,提醒、建议、监督大家该如何正确地做。

但就相声本身而言,李宏烨的这个作品,和好相声还有很长的一段距离。

因为,这不像一段相声,反倒是一些常识性防控知识点的堆集和累加。

台词写的比较生硬,基本上没有三番四抖、铺平垫稳,更别说先挂、砸挂什么的。

与其这样,大家还不如看看新闻、翻翻微博朋友圈什么的。

可以说,李宏烨的初衷是好的,创作意图是好的,但他确实没有能力创作一段好作品。

或者说,这段作品基本上没有经过打磨、加工、润色、反复的排练,然后再请人提意见建议,再查漏补缺,就急匆匆地上线了。

所以让懂相声的观众,听了之后感觉效果非常一般。

尽管李宏烨夫妻在表演的时候,有笑声也有鼓掌声,但由于这是在家里(宿舍、公寓)表演的,而且镜头也没有给到现场的观众,所以实际效果还有待大家自己听了再去评价。

再者就是李宏烨两口子的表演,讲真,他们真的不太适合说相声。

感觉两人还是在背台词,一个字一个字的往外掉、挤,表演不自然、不放松,基本上没有相声的那种韵味。

当然,李宏烨夫妇对相声的热情是不容小觑和抹杀的,但真的不适合说相声。

事实上,这个问题很早之前就有人给李宏烨提出过,郭德纲也在《相声有新人》中说过“你那个不叫相声”。很显然,李宏烨根本没有听进去,还是原地踏步。

有一个变化可能就是,台词背的比以前更熟了。

说实话,相声谁都可以说,但能说好的却不多。要说好相声,不仅需要勤学苦练基本功,需要充沛的热情,需要阅历的积累,更需要灵气、悟性。

如果不是说相声的这块料,就不要勉强自己了。

而对于李宏烨的这段相声,网友也给出了不同的评价。

比如上面这个网友,就调侃李宏烨:真有担当,捐了个相声。

下面这个网友则表示,劝大家不要谈鄂色变,呼吁大家科学防治,这也算是一种正能量。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