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红楼梦》李少红怒斥,什么时候我们的对立
新版《红楼梦》一经播出,引来无数吐槽和骂声,和当年87版《红楼梦》刚播出的毁誉参半相比,新版《红楼梦》没有一点值得大家认同和喜欢的地方,从剧本,音乐,服装,妆容,道具,演员,无一例外全被骂的体无完肤。
导演李少红也承受着来自各方面的非议和批评。当初拍的时候,李少红就很清楚,谁拍《红楼梦》谁会挨骂。连当年倾尽全力拍摄的导演王扶林,当年都承受着很多压力,更何况对《红楼梦》原本没有多少研究的李少红呢?
当李少红带领一干年轻演员做客《文化主题之夜》综艺节目,节目现场有一个环节,就是李少红答记者问,节目组的初衷,是为了让媒体和红楼主创人员有一次面对面的对话。
先是搜狐网的记者,问李少红选角的问题,原著中,宝钗比黛玉胖,但这个版本中正好相反,为何这样选择?
李少红说,宝钗小小年纪,刚进府遇到一些事情,有人命案,比她妈妈还爱操心,比她妈妈还操心,所以身材显得很单薄,至于黛玉呢,生病自然就瘦了。这些跟剧情是非常吻合的一个过程。这个回答,简直大跌眼镜,真让人想不到,导演居然会这样曲解《红楼梦》。
接着,记者又提问,那剧中的造型,依据是什么?
李少红回答,书中的描写,给了艺术创作的空间,曹雪芹在第一章中,就给了后人一个很大的想象,就是无年代可靠,服装造型可以用宋朝,也可以用清朝,也可以用戏曲,这些都不重要,是服务于人物的。当时曹雪芹那个年代,戏剧里面只有一个昆曲,实际是从文人雅士环境中传播出来的。所以,戏曲和《红楼梦》有不解之缘,是我们要这样创作的原因。
这时候的李少红,态度很温和,讲解很耐心,但随着记者的提问越来越犀利,李少红无法接受对方的质疑和提问。当记者问,如果给演员打分的话,满分是10分,你给他们打几分?李少红霸气的说,如果满分是10分,我给他们打12分。记者无奈地说,好吧。
接着,东方网记者的提问,引发了李少红的怒气,让她直接斥责,我觉得与一个很奇怪的现象,什么时候我们的对立面变成了媒体?是我们两家要打架呢?
这位记者问的是,作品中的独白,是不是有些文?李少红一次又一次打断她的问话,一次次反问“你觉得文吗?”“难道书里写的不是人话吗?”“观众说他听得懂,你们为何说听不懂?”“你的意思是《大明宫词》写的笔《红楼梦》好喽?”
最后,李少红用对媒体的批判做了总结,她说:“媒体不能代表这些人,现在我们的对立面,不再真的来自观众,而是来自媒体。很多好的评价,你们不发表,而是发表负面的影响东西。”
其实,记者提问的问题,很多也是搜罗了网上很多观众的意见和评论,且每一个问题,现在看来,都提的相当有水平,比如“对白很文”“黛玉胖宝钗瘦”“黛玉掀帘子的尺度”“黛玉漱口”等,这些细节问题,很好地暴露出主创人员对《红楼梦》,根本没有深入的的理解和研究。
李少红盲目自信,她不接受大家的言论,她从自己的角度,歪曲了《红楼梦》,回答的所有问题都毫无逻辑,不能自圆其说,贻笑大方。她无法面对大家的质疑,怒气冲天,说话直接了断,这些没有素质的话,根本不应该出自一位大导演之口。
幸亏新版《红楼梦》播出的时候,是十年前,网络还没有现在这样便捷,如果是现在,估计李少红导演会被观众的吐沫星子淹死。
当初的王扶林拍87版《红楼梦》也面对很多非议和质疑,但他从来没有反驳,而是虚心接受,认真反思总结。直到三十年后,王扶林导演还说,87版《红楼梦》有很多缺憾和不足,王扶林导演还纳闷,我的《红楼梦》还是原来的《红楼梦》,三十年过去了,怎么就变成经典了呢?
时间是最好的证明,当初王扶林非常不自信的87版《红楼梦》,成了一部经典,重播千余次,电视剧史上的绝妙篇章,而让李少红霸气维护的新版《红楼梦》成了一部垃圾,无人再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