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懿传》:阿箬的思维方式,决定了她的遭遇
.1.
这几天重看《如懿传》,看到皇后为了巩固自己的后位和儿子的太子之位,把贴身宫女莲心嫁给了皇帝身边的贴身大太监、大内副总管王钦。
宫女配太监,众所周知,这是件悲苦的事情。况且莲心对这桩婚事是打心眼里抗拒的,但人轻言微,身为奴婢,哪敢反抗呢?所以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这桩婚事,后宫嫔妃们大都替莲心惋惜,一众宫女都感慨她的可怜。但同为宫女的阿箬,却表现得大不相同。
在莲心还未出嫁之时,阿箬陪着娴妃,在御花园碰到独自躲起来哭泣的莲心,娴妃还未开口问话,阿箬便急不可耐地奚落起莲心来。明知莲心正在为婚事悲伤不已,她却明面上恭喜莲心婚事,实则直戳人痛处。连娴妃都忍不住责备阿箬这样不地道。
莲心出嫁那天晚上,从王钦住处传出两声凄惨的呼叫声。第二天大家对此事议论纷纷,在贵妃就此事询问娴妃时,阿箬抢先就要回答,幸亏娴妃给她挡了下来。
面对娴妃的责备,阿箬仍然没当回事。
在莲心追出来归还娴妃落在皇后那里的手帕时,阿箬逮着机会又当着众人的面刻薄,给莲心难堪,说莲心嫁给王钦这个太监,少了生儿育女的苦楚。
连娴妃都生气地说道:“阿箬,你再要这样放肆,本宫就要好好地罚你了!”,然而让莲心没想到的是,自己刻薄莲心的一番话正好被贵妃听到,贵妃以“出言不逊,嘲笑宫人,无视中宫,冒犯祖宗”为由,当场处罚了莲心,不仅让她挨了几个耳光,还罚她在石板地上跪了六个时辰。
哪怕就这样,阿箬从头到尾都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2、
一个人有什么样的思维方式,就会怎样去看问题和处理问题。
阿箬觉着自己是娴妃的陪嫁大宫女,自认为在宫女中就要高人一等。甚至仗着自己有几分姿色,加之自己的父亲在工作中办事得力,受到皇上嘉奖,她觉得凭什么自己要低人一等呢?所以哪怕皇后倡导节俭,她也敢把自己打扮得花枝招展,向皇上暗送秋波,想要飞上高枝,为嫔为妃。
奚落莲心算什么?于她而言,那是莲心命不好,活该受罪。
就算娴妃一再提醒她要谨言慎行,但她却越来越霸道跋扈,最后被贵妃狠狠地处罚了一顿。面对她的被罚,娴妃并没有为自己的这个贴身宫女过多维护,在阿箬受罚向娴妃求情时,娴妃对她说:“自己的过错,自己担着。”
而同为娴妃贴身宫女的惢心,与阿箬的表现便大相径庭,处处谨小慎微,时时留心细致,设身处地对莲心的婚事同情不已“好好的一个姑娘家,可惜了”,从头到尾没有说过莲心一句坏话,反而还替莲心鸣不平,批评那些说说三道四的嫔妃“当面给人道喜,背地里却说别人的笑话”
也许是惢心比阿箬善良,但其根本原因,是两个人的思维方式迥然不同,导致个人遭遇和命运的不同。以至于到后来,阿箬把自己所受的一切委屈,都怪罪到如懿身上,黑化后背主求荣投靠皇后,最后却没落得个好下场。
3、
对同样的事情,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和处理方式,而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会决定这个事情的走向,不同的走向,则必然导致不同的结局。
有一个故事,一只骆驼在沙漠里行走,一块玻璃碎片把他的脚掌硌伤了一下,本来他可以选择不理会这点小事,继续往前走,偏偏这骆驼大动肝火,觉得这碎玻璃实在碍事,抬脚把玻璃碎片狠狠地踢了出去,这用力的一踢,一下子把小伤痕裂变成了大伤口。
血迹的腥味引来了秃鹫,凶狠的狼和黑压压的食人蚁,活活把这头骆驼逼上了死路。骆驼在临时之前,追悔不已:我为什么要跟一片碎玻璃过不去呢?
英国著名的女首相撒切尔夫人曾经讲过一段话:
注意你的想法,因为它能决定你的言辞和行为,
注意你的言辞和行为,因为它能主导你的行为,
注意你的行为,因为它能变成你的习惯,
注意你的习惯,因为它能决定你的性格,
注意你的性格,因为它能决定你的命运。
你的想法,是你思维方式的体现,它决定了你的言辞和行为,决定你的习惯和性格,最终决定了你的命运。
4、
一个人的思维方式是不是一成不变的呢?当然不是,它是可以得到提升的。一个人的思维方式,会随着知识面,交际的范围等的变化而变化。
知识的提升会扩展一个人的认知,提升一个人的眼界。而阅历和交际的拓展,则会使你对人对事从多角度出发去考虑,不至于钻了牛角尖。
曾经有一幅广为流传的漫画,不读书的人蹲在墙角,只看得到墙角的小草,读了一些书的人,头已经探向墙外的世界,读更多书的人,已经站到了半空中,而学识渊博学富五车的人则已经穿过了层层迷雾,得以见到云雾之上灿烂的阳光和云霞。
不断深入的学习,会让你的认知随着知识的充盈而不断得以提升。
跳出那口困住你的井,你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大地和风景。
这个时候,你的思维方式才能得以改变,你的处事方式才能得以改变,你的人生才有可能得以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