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霸王别姬:小楼依旧当年貌,世间再无程蝶衣

《霸王别姬》是由陈凯歌执导,李碧华、芦苇编剧,张国荣、巩俐、张丰毅主演的电影,于1993年1月1日在中国香港上映。

影片以小豆子,也就是张国荣所饰演的程蝶衣为第一主角,讲述了他和他所认识的人一生的故事。

而他的故事,开始于一个谎言:我本是女娇娥,又不是男儿郎。

张国荣饰演的程蝶衣

他虽然长得像女人,但并不是天生就认为自己是一个女人。

他反抗过,他唱了那么多次我本是男儿郎。可惜,并不被周围人所认同,周围的人甚至否定这一说法。

于是,在师哥狠狠的“教训”后,他顿悟了。

并不是你想成为什么就可以成为什么,是别人需要你成为什么,你才会成为什么

人一直在变成别人需要的样子。

他想,既然如此,那么干脆就当自己是女娇娥吧。

于是,他接下来的一生,就都按照这句话来活;直到最后,那么多年过去了,他突然意识到,我本是男儿郎,并非女娇娥。从而豁然开朗,拔出宝剑,如同霸王别姬中的虞姬一般,自刎了。

这样的他就能以女性的身份,死在自己的戏剧中,沉眠在了自己理想的世界里。

他的一生,可以用美丽的谎言来概括。

霸王别姬剧照

虽然这个谎言是假的,但是,它却是美丽的。

我们所熟知的一切戏剧,它们同样具有这个特性。

戏剧虽然是假的,但是它却是美丽的,而且它比残酷的现实生活更美丽。

所以,戏剧才能受到人们的喜爱。

戏剧,也是一种美丽的谎言。

从这个角度来说,程蝶衣把自己的人生,活成了一部戏剧,并且最后选择死在了戏剧里;这并不是愚蠢,这正是他在追求着自己的理想,这种追求,超越了谎言的本质,真实;也超越了生与死,是非常值得敬佩的!当然,敬佩是一回事,去模仿他,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霸王别姬剧照

影片长达171分钟,导演采用了顺序结构的叙述方式;这种叙述方式很容易让人入戏,所以,导演又把整部电影的剧情设计得很“紧凑”,没有丝毫的拖沓。从开始到结束,让观影的人,越看越紧张,直到程蝶衣最后拔剑自刎的那一刻,又突然有一种轻松的感觉,绷紧的神经在慢慢的放松,然后感叹,原来,解脱是如此的美好。

为了配合电影戏中戏的双重叙事结构,陈凯歌导演还在剧中采用了两种电影叙事方式,一种是通俗化的,另一种则是舞台化的。

通俗化的叙事方式用来叙事,将电影的整个故事讲的更清楚一些;舞台化的叙事方式,则用来点题,表明电影的主题。

在这部霸王别姬中,两种叙事方式是近乎均衡的。

但到陈凯歌后来的电影,《荆轲刺秦王》跟《无极》,就开始注重舞台化的叙事方式,放弃通俗化,从而让整部电影的质感,都偏向于一边的。

所以,电影口碑都……

从结果上来说,霸王别姬这种通俗化与舞台化都很均衡的电影,是更容易受到大众们喜爱的。

130多万人打出了9.6的评分,在豆瓣电影TOP250中排名第二。

豆瓣评分前十的电影,外国电影占了九部之多,所以,这部在豆瓣评分9.6排名第二的中国电影,就显得格外的耀眼与弥足珍贵。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一种无奈,也是一种惊喜。

在中国观众心中,这个仅次于,影史第一的电影,是代表着华语电影最高的荣耀!这份荣耀也在时时刻刻的提醒着我们中国观众内心深处对于中国文化的归属感!

当然,这部华语电影的巅峰之作在中国人和外国人的眼里,却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

imdb评分8.0,并没有排进TOP250。

其实,对于这个结果来说,并不奇怪。

因为,如果没有对中国文化有足够的了解的话,是无法体会到京剧对于整部电影的意义和它本身的魅力的,也无法理解,故事所展现出的那一系列从民国初年到粉碎四人帮的历史变迁意义。

电影中的京剧元素是作为整个故事主题阐述的关键,而历史的变迁则是作为一种强大的戏剧冲击力,来带动整个剧情的走向。

如果不了解这些东西,仅仅只是把目光放在人和人之间的纠葛上,那么霸王别姬其实是一个相当简单的感情故事而已。

所以,霸王别姬这部电影,或许真的就只有中国的观众才能看得懂。

霸王别姬剧照

影片曾获得第46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这也是中国人第一次获得金棕榈奖。

霸王别姬拿金棕榈被很多人所熟知,但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其实,霸王别姬的金棕榈是跟简坎皮恩的《钢琴课》一起拿的,而这两部影片在中国观众看来,其实是有不小的差异的。

两部影片都因为文化背景差异的缘故,都很难被本国人以外的“外国人”所读懂,就如同我们看不懂为奴十二年这部电影在外国人眼中为什么会伟大,外国人也同样看不懂京剧所表达的东西,只当是台上的人在唱歌。

故事的背景从香港作家李碧华的原著小说发展而来,再由西影厂的知名编剧芦苇改编。

还原时代而来的现实主义,让整部影片具有一种强烈的真实感;但在人物的性格塑造方面和经历上,却又有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传奇感,这就让整部影片都散发出浓厚的理想主义。

故事是一个悲剧,这难免有很多的情节看起来会很残酷,但顾长卫的摄影却又让整个电影画面都有一种唯美的感觉,在残酷中注入了一丝温柔而又浪漫的气息。

从而让影片的质感,一分为二:赞叹和惋惜

而这些,恰恰是导演陈凯歌所要表达的情感。

电影中,有一个故事,很有意思。

楚霸王是天下无敌的盖世英雄,可偏偏老天爷却不愿意成全他。

张丰毅饰演的段小楼

人纵有万般能耐,终究是敌不过天命。

最后只有一匹马和一个女人跟着他,霸王让虞姬逃命,虞姬却不肯,她最后一次为霸王斟酒,最后一次为霸王舞剑。最终跟随霸王而去,拔剑自刎。

这个故事是关师傅对徒弟们说的,其实也是在讲述本片的另外一个主题,忠诚

当然,这个忠诚并不是指一个女人对一个男人的忠诚,而是,对理想追求的忠诚

当小豆子在戏班看到真正的角儿的时候,他理想的萌发就开始迸发。

当关师傅讲述霸王别姬这个传奇的故事的时候,他内心对于理想的追求才真正的坚定了起来。

再到后来关师傅责打他,他全程都一声不吭。

这时候其实已经体现出他对于理想的忠诚!

而正是因为这种忠诚,程蝶衣才会在法庭上说京剧传到日本的事情。

这么说,并不是说他没有民族情感,而是因为在他心里,他对于艺术理想的追求是高于民族情感的。

后来因为他对艺术理想的这种极致的追求,才导致他在特殊时期无法继续他心爱的艺术,还吃尽了苦头。

但是,恰恰是因为这种忠诚,才让他在真实的世界中成为了他在戏剧中所扮演的人:虞姬!

霸王别姬剧照

他之所以坚守这个“谎言”,就是因为他从一而终的忠诚

从这个角度上来看,饰演霸王的段小楼其实是没有资格做他的项羽。

他的理想,才是真正的项羽!

说完程蝶衣的理想,再来说说其他人的。

其实从影片前面来看的话,小石头也是有理想的,当小豆子留给他三个大子,跟他告别的时候,他几乎都要流下眼泪来了;那时候的他,比小豆子更加坚定自己的理想,可惜,他并没有坚持下来,他被现实击败了,他在这个残酷的现实社会中,慢慢的放下了自己对于理想的追求。

袁四爷这个角色,应该是一个在现实中却向往理想的人。

葛优饰演的袁四爷

他自己做不到,但是他又保留着那份纯粹的理想。

他对程蝶衣的爱,并不全是欲望,还掺杂了许多他对于理想的追求。

小四,其实可以算得上是一个理想的背叛者。

雷汉饰演的小四

他背叛了自己的理想。

他是最早顶着水盆挨罚的人,那时候的他,是有理想的;但到后来,他却没有从一而终的坚持,他被现实击败了,放弃了自己对于的理想追求。

菊仙,则是整部电影最有意思的人。

巩俐饰演的菊仙

在电影中,她是把霸王段小楼带到世俗生活的人,但是在人物的刻画上,她却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最像程蝶衣的人。

她自杀,并不是因为自己是妓女!

而是因为段小楼说自己从来没有爱过她,要和她划分界限。

爱情的背叛,才是菊仙自杀的原因。

她把剑,还给了程蝶衣,然后上吊自杀。

她虽然是一个妓女,但是,她却做到了真正的从一而终的忠诚。

在电影中,她虽然是程蝶衣的敌人,但是在人物的刻画中,她却是另外一个程蝶衣。

看到影片中的这几个人对于理想的追求,再回过头来,就能发现,几乎是我们面对自己的理想时,最初的样子。

虽然有些让人难以接受,但是,在现实中,大部分人都是段小楼、袁四爷和小四,只有少部分人能做到程蝶衣和菊仙。

这是一种事实,一种客观存在的事实。

社会的环境在慢慢的变化,压力也在逐渐的转变着。

霸王别姬剧照

回头一想,为什么那些选择离开,甚至是背叛了霸王的人,没有任何的故事,将他们记录下来?反而,一匹马,一个女人和霸王的自刎却被当成了故事,流传千古?

这其实是因为人们的内心渴望着这种从一而终的忠诚。

人纵有万般能耐,也终究敌不过天命。

这正是我们前面提到过的:赞叹与惋惜

惋惜的是,从一开始结局就已经定好了,拔剑自刎的虞姬,她的宿命早已经被安排。

赞叹的是,她那从一而终的忠诚,她因宿命的安排而悲剧,但是却得以绽放出无数的光彩

这种赞叹和惋惜,恰恰就是中国人最爱的悲剧形式。

这么说来,这部影片,真的就只有中国人才能看得懂,才真正的热爱它。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