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命由我不由天!《绿皮书》中唐在用自身的力
《绿皮书》一度受到奥斯卡褒奖,斩获了诸多奖项,唐执意南下巡演的背后,其实就是在践行,行走的绿皮书,绿皮书可以说是南下黑人方便的通行证,践行,是一种力量,这也是影片最想要向我们传达的一种意义。改变人们观念,是为了获取应有的尊重,而改变,何其困难。
唐,为什么执意南下?
绿皮书这部影片我看了很多遍,越往南下,就越能看到黑人所受的不公平待遇,不能住好的酒店,不能在演奏的饭店用餐,甚至,夜晚黑人不能在日落镇出没。或许越看到此,越能理解唐的用意,以及一个孤胆英雄的寂寞和痛苦。
电影中有一个镜头,看起来感触颇深,车子在路上坏了,托尼下车去修,唐一同下车,伫立在车旁,车前端,一群黑人正在田地里做苦力,他们的肤色仿佛让他们深知,他们只配如此,可是,当他们抬头时,看到仰面高傲的唐,是否心中有一簇光闪过,哦,原来,我们肤色的人也可以如此高贵。
这或许就是唐的用意,在用自己的力量,去践行,去打破这种墨守成规的定律,这很难,改变众人的看法,远比突破自我要难得多。这也是他宁愿放弃比南下高三倍的待遇的舒适圈,依然要向前方种族歧视严重的南方越行越远。
当托尼因打警察被抓,唐一同被抓进看守所的时候。
唐问警察“你们抓他我可以理解,可是我是因为什么被关起来的?”
警察冷冷的说“就因为你那可恶的肤色!”
唐要求行使自己的权利,给自己的律师打电话,在警察长们不屑一顾的情况下,他们接到了肯尼迪的电话,才重新去审视唐,将他们放了出来。
电影改编自真实,事实上,唐的南下,确实起到了很好的带头作用,这在当时阶级,肤色严重的情况下,有不可小觑的影响力。
冲突对比何其明显
这部影片处处彰显冲突,这种冲突的对比,是透过唐和托尼两个人物身上展开的。冲突显现的背后,最深意的地方是什么?
制造冲突是故事艺术体现的一种,好的故事,意在强调一种危局,一个好的故事,一定是构成危局的冲突,内心的冲突,身份的冲突,环境的冲突,隐藏的表达冲突等等,如何化解这种冲突,就是在观众紧张情绪的释放中,形成的冲突的趣味性以及故事的生动性和意义感。
首先讲冲突
唐是个黑人,却是一位著名的钢琴音乐家,这就造成了一种极大的冲突,黑人首先在印象中以及当时的处境下,是处于弱势的,下等的,而唐却是一个拥有高等身份,甚至去白宫进行过演奏的,拥有多重认证的博士。
而影片处处彰显了这种冲突,唐雇佣了托尼作为他南下的助理,负责他的衣食住行,需要帮他擦皮鞋,照顾他的起居饮食,可托尼拒绝了,他的肤色让他接下这个差事以属不易,更何况是如此低微的去照顾一个黑人。
这种冲突,加大了电影的看点,这种身份,也让他游走在孤独的边缘,成为了一个中间人。既融入不了白人,又融入不了黑人。
电影中,处处可见唐孤独的身影,他独自一人坐在窗边,喝着威士忌,甚少微笑。饱受寂寞,孤独,之苦。
在身份低微的黑人中,他是如此高傲。
在白人的眼中,他又是人们歧视的对象。
唐说,白人只不过是认可他在台上的表演,离开了舞台,他的高贵身份便不复存在,也就是说,他的肤色,让他依然得不到尊重。
唐为什么如此渴望被尊重?
他是个著名的钢琴家,这让他在台上获得尊重,然而他个人却未获得来自这个白人圈子的尊重,这种身份带来的被歧视感越强,越让他对于尊重渴望。
人受到震动有种种不同:有的是在脊椎骨上;有的是在神经上;有的是在道德感受上;而最强烈的、最持久的则是在个人尊严上。―――约翰·高尔斯华馁
因而当他因种族受到歧视的时候,他总是努力的去保有自己的尊严。去维护自己的自尊,从而渴求获得一种认同,一种被尊重。
当被要求仅能上外面的厕所时,在演唱会开始之前,他让托尼驾车往返三十分钟,只为自尊。
当身为黑人演奏家的他,要为白人们演奏的他,却不能在餐厅用餐,在托尼和主管商谈未果的情况下,他毅然离开,只为自尊。
当有警察因他身份问题,强行将他扣压的时候,他没有像托尼一样大打出手,而是理智的去躲避麻烦,去解决问题,只为自尊。
在所有白人认定的黑人什么样子的时候,他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黑人都爱吃炸鸡,唐就不碰炸鸡。
黑人都爱听黑人的歌,他偏偏不喜欢。
黑人都聚集在一起粗鲁的说脏话,做着一些不雅观的事情,他偏偏不。
黑人都喜欢暴力解决问题,给人感觉低劣,他偏偏不。
他是想通过此来表达,不是所有的黑人都一样,不应该用固有的眼光去评判。
人们在人格上都是平等的。这种平等决定了我们不能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而是要容纳个性,允许差异。
如何化解这种冲突?
电影通过两个角度去诠释,第一个角度是通过唐于托尼的接触,第二个角度是唐南下巡演的行为以及演出的所遇之事。
接触能够带来改观,要想去解除某种禁锢,必须在接触了解后,方能改变其印象。
通过唐改变托尼对于黑人的偏见。
在没有认识唐之前,托尼是一个标准的种族歧视者。对于黑人,他是从骨子里有厌恶情绪的。
黑人给托尼家上门维修,妻子拿出两个杯子招待黑人雇工喝水,托尼在看见后,嫌恶的用两根手指捏起黑人喝水的玻璃杯,扔进了垃圾桶。
在两人相识初期,他不帮唐提行李,甚至将老婆准备的给唐的三明治自己吃掉。为唐打工,也仅仅是迫于金钱压力。
在两人一路南下所遭遇的种种,托尼才看到了黑人所受的不公平的待遇,才明白了唐的处境,才看到了仅仅因为肤色,唐受到的诸多不平待遇,也渐渐让他在相处中,为唐所不平,他于唐亲近的过程,也是他内心逐渐因为唐而改变自己固有歧视的一种转变。
为什么,难道仅仅因为肤色他就要受到如此不公平对待?他之前从未如此想过,是因为他从未设身处地或者感同身受的看到过他的不幸。
在两人相处中,在他逐渐在遇事中,打破了心里诸多为什么的疑问后,才真正的从内心肯定了唐。
为什么他不呆在舒适区,要南下?因为看到的种种现象,要想改变,第一步,就需要莫大的勇气,而唐做到了。
为什么他不使用暴力反抗?因为粗鲁的人才如此,黑人才如此,他要改变这种认知,暴力解决不了问题。
某种意义上将,电影树立的对立面,托尼是一个拥有白人面孔,黑人行为和思想的人。而唐是一个拥有黑人面孔,却没有黑人行为和思想的人。
托尼说过,他生活在那里,我比你更懂黑人。因为他是属于那个群体的,弱势的,低下的。
而电影也正是通过唐对于托尼的改变,来去化解这种冲突,从而从唐自身来显现出获得尊重的方式。
两人逐渐在相处中成为朋友,电影最后,当家人谈论起他的黑鬼老板时,他一脸不悦的说,别那样说他。
当唐带着酒来他家参加圣诞晚宴的时候,他热情的拥抱相迎,让唐入座。与他们共享晚宴。
通过唐试图改变种族歧视的现状
黑人同白人,在长久的割裂状态下,其实双方都对彼此存在歧视。形成固有的生活圈,黑人难以走进白人的圈,其实白人亦难以走进黑人的圈。
而电影也给我们展示了那种种族歧视的诸多表现。
而唐就是想通过自身的努力,去为这个现状的打破走出一条勇敢者之路。
去用自身行动,去告诉黑人,你们可以优秀,去告诉白人,黑人也同样很优秀。
改变一个人的思想尚且困难,改变一个群体,甚至种族的思想,其难度可想而知。
可是,不去做,是不是永远不会有改变的开始。
有些路,注定是孤独的,有些路,注定需要开创者。
唐是身体力行的践行者绿皮书。
抛开所谓的种族层面,一个人要想获得别人的尊重,不是来自别人,首先是来自自己。
要想获得尊重,自己需要努力,继而才能得到别人的帮助。
或许唐个人的努力微乎其微,但是,努力,是有看到希望的开始。
获得尊重,不在于别人怎么看,而在于自己怎么做,只有自己先做了,才有可能改变。
无论唐此行是否成功,是否在黑人和白人心中刮起过改变的心,他始终在努力。用自我的力量改变而后去借助更大的力量。个人必须先做出拼尽全力的努力。
那一场,唐在黑人旅馆随性的演出,他是快乐的,因为他是自在的,他可以放下压力和负担,尽情的释放自己。那也是他久违的露出难得的笑意。
这条路很长,那晚过后,依然需要唐孤独的去,如同朝圣般,踏向前方未知的不曾被踏过的雪路,开创一个自我艰难努力的求证。
唐的自我努力,让他得到了一定的尊重,大到肯尼迪,小到托尼个人这种种族歧视者,而相较于群体的固有观念改变,这条路还很远。
不过,个人努力的成果也是有一定的成效的,不是吗?
尊重!由个人出发!获取他人尊重,是自我价值体现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