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papi酱怀孕:生孩子真不能催

去年11月,“集才华与美貌于一身”的papi酱通过一则视频,向大家宣告她成为了准妈妈。


网友们纷纷送上祝福的同时,也很自然地想起两个多月前她在《女儿们的恋爱》中与爸爸们的互怼。


郭碧婷的爸爸表示:“本来结婚就是为了生小孩,传递下一代啊。”

一旁的陈乔恩的爸爸也表示赞同:“本来就是这样啊,不然你结婚干嘛。”

主持人张绍刚随即问:“陈乔恩如果结婚的话,你会第一时间让她生小孩吗?”

陈爸爸不假思索地回答:“对啊,我会帮她带。”

面对爸爸们的催生,papi酱反对道:

“如果结婚就是为了生小孩,我这五年婚都白结了。我不认为结婚就是为了生小孩。”



相信很多朋友都吃过三文鱼,但较少有人知道三文鱼繁衍的故事。

小三文鱼出生在加拿大的一条小河,当它们长到3个月大后就会离开这里,开始环游太平洋。

每年的7月至10月,成熟的三文鱼又从太平洋逆流而上,回到它们的故乡,为的是繁衍下一代。

进入淡水区域后,三文鱼不再进食,全力赶路。

当三文鱼艰难地达到产卵地,全身的能量已所剩无几。

在马不停蹄地挖坑产卵受精后,雌雄三文鱼会因筋疲力尽双双死去。

由于返乡的跳跃过程中,三文鱼的身体不停地撞击河床上的石头,血管破裂,所以它们死去时全身通红。

三文鱼一生的使命似乎只是为了繁衍后代,这种精神可谓悲壮。

但这种精神并不值得我们人类学习,因为我们不可能像三文鱼那样“只生不养”。

不是提倡不生,而是反对盲目催生。

因为当事人如果有了被逼迫的感觉,这种负面情绪就很容易在往后的生活中放大升级,影响自己也影响孩子。

生孩子这事儿真不能催。

因为你不是当事人,你没法替她承担生孩子后的种种后果。


Facebook首席运营官雪莉.桑德伯格在《向前一步》书中写到了孩子出生后她在职场的挣扎。


生完孩子当天,桑德伯格就开始在病床处理工作邮件。

结束产假返回工作的某一天,她把车倒出车库,准备去办公室的时候,她感到胸口一阵巨大的压迫感,眼泪不由地奔涌而出。

她意识到,如果她还是和以前一样每天工作12个小时,就得在孩子醒来前离家,在孩子睡着时到家。

为了保证既能照顾孩子又不影响工作,她不得不调整作息时间。

她开始早上9点到公司,下午5点30离开公司。

同时,为了防止自己的公信力受损,使她丢了工作,她不得不在早上5点开始查收邮件,并且每天晚上孩子入睡后再次回到电脑前继续当天工作。

当今社会对女性的要求确实不低。

一方面鼓励女性做事业精英;但另一方面又苛责女性做个贤妻良母。

难怪有人说:“一个女性要想在职业、婚姻、孩子家庭关系中都光鲜亮丽,必须每分每秒都在用力。”

每个女性在生孩子前深思熟虑是对自己的负责,也是对孩子的负责。

而催生往往只关注当事人的生理状况,而忽视当事人其他方面的困境。




有的催生套路是:“你就只管生,孩子以后我们帮你养,到时候你该干嘛还干嘛。”

于是我们常看到一些父母,他们把孩子扔给老人,一回家就刷手机、打游戏。

结果很可能就是造成隔辈溺爱,或者孩子小小年纪也沉迷电子产品。

还有些催生套路是:“孩子是拴住对方最好的礼物,要想感情稳固必须生个孩子。”

于是我们常听到一些夫妻说:“要不是因为孩子我们早就离了。”

如果把孩子比作维系家庭的纽带,那么维系着貌合神离的家庭并不是孩子的本意。

更有些催生常用语是:“你现在不喜欢孩子,等你把孩子生出来后就会喜欢了。”

说这话的人可能不知道产后抑郁发生率为80%,达到诊断标准的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5%左右。

产后抑郁症最严重的后果就是自杀或杀婴。

这不是危言耸听,这些都是真真实实发生在我们生活中的事情。

而这一系列问题都是催生不会考虑的。

一个人是否做好了物质上的、精神上的准备,迎接一个生命的诞生,这些只有当事人最清楚。


前段时间有位朋友要去另一座城市,走之前她想把她的小柴犬托给我。

狗狗的可爱让我很是动心,加上我平时一个人生活,想着有了狗狗的日子会温暖许多,于是欣然答应了。

后来当我告知父母的时,遭到了他们强烈反对。

他们说:“你上班那么忙,哪里有时间照看它?你有耐心它上厕所,教它不乱叫?养了狗你的心思全被占据,下班后你什么也干不了。”

这一系列的灵魂拷问让我深思,最终我决定放弃养狗。

因为自己刚工作,确实有很多不稳定因素,无论是经济和心理上都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

但有意思的是,我问父母:“那按你们的说法,为什么又催我这一两年内生孩子呢,养孩子难道会比养宠物轻松?”

他们闪烁其实地回答,这不一样。

而要我说,养宠物都需要如此慎重,养孩子难道不该更深思熟虑?

主持人李小萌在37岁结婚,38岁生下女儿本本。

她表示,自己那么快要孩子并不是因为年龄因素,而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她说:“30多岁的时候,我已经感到,我受困于小忧郁、小得失,需要一种东西把我吸引出去。我想,孩子能令人有烟火气,烟火气让人茁壮。”

成为母亲后的李小萌,确实经历了再生和成长。

她吸收学习各种育儿知识,自己也得以审视自我。

她教育女儿识别和表达情绪,自己也学着体会需求和情绪。

她帮助孩子交朋友,自己也打开了社交圈子。

李小萌的成长与其说是孩子赋予的,不如说是她深思熟虑后内在的选择。

比起要孩子,更重要的是明白自己要什么。


25到30岁是人生重要的转折阶段。

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几件人生大事都可能在这个阶段一并完成。

这种多重身份的迅速转换,需要一点时间、一点思考、一点准备去适应。

因此在生孩子这个事情上,可以建议、可以沟通,但千万别催。

希望每一个女性拥有宝宝时,不是因为外界的压力,也不是因为年龄的焦虑,而是深思熟虑后发自内心的觉得,

我准备好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