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寄生虫》| 穷人寄居在富人家,富人看待他们,


引言:奉俊昊导演的电影《寄生虫》获得了第72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大奖,也是韩国电影史上的第一部金棕榈大奖。


《寄生虫》海报


《寄生虫》讲述了发生在身份地位悬殊的两个家庭身上的悲剧故事。

男主基宇和妹妹基婷以及父母,常年住在狭窄拥挤的地下室,一家四口相依为命。一个偶然的机会,基宇的同学因为自己要出国留学,便拜托基宇代替自己,去担任一个有钱人家的女儿的家教。

故事就这样展开,一家四口为了能够去富人朴社长家打工,想尽一切办法。儿子伪造大学学历,女儿冒充资深美术老师,更是使用卑劣的手段:用“内裤事件”促使雇主辞退前任司机,父亲顺利上位;因前任保姆对水蜜桃过敏,故编造对方得了肺炎,母亲借此趁虚而入。

随着时间的推移,雇主一家外出露营,基宇和家人们鸠占鹊巢,正在雇主家肆意撒欢时,前任保姆突然造访,由此一系列秘密逐渐暴露无遗。


基宇和基泽在寻找无线信号

当秘密面临着被曝光,他们丑陋的嘴脸即将被揭露时,基宇一家又会如何处理?是否又有更让人意外的计划?

《寄生虫》揭露的是社会贫富差距下,两大阶层的不同生活方式,穷人想尽一切办法寄生于富人家,而富人的生活一样离不开穷人劳动付出,到底谁才是“寄生虫”呢?

本文将根据电影故事发展的三个阶段,去分析《寄生虫》到底为我们展示了哪些发人深省的人性真相,在本文的第四个部分,将会结合电影的拍摄手法进行分析。

一、为了面试家教,基婷替基宇伪造学历证明:在儿女为达目的不择手段时,父母非但不加以指责,反而拍手叫好

基宇虽然英语水平高,但是重读四年仍旧没有上大学,在朋友敏赫拜托下,基宇需要前往富人朴社长家面试,而基宇一家人也把这看作是跻身上流社会的一次机会。为了能够抓住这次机会,不辜负家人的生计希望,基婷用自己高超的PS技能,替哥哥伪造了一份逼真的大学证书。


基婷替基宇伪造大学证书

俗话说:“父母是孩子一生的导师。”基宇的父亲在看到伪造证书时,不仅没有指责,反倒沾沾自喜,甚至感叹:“大学要是有伪造文书系,女儿肯定位于榜首。”

故事发展到这里,你也许会觉得这一家人,乐观上进,努力的抓住身边的机会。然而,事实相反,在影片一开始,一家四口蜗居在潮湿狭窄的地下室,在接下整理披萨盒的单子后,却敷衍了事,根据基宇网上找的教学视频,胡乱一叠。在产品不过关,披萨店老板要求相应减少佣金时,仍旧恬不知耻的争辩。

基宇一家人得过且过,不求上进,钻空子的生活态度,也给了我一些启示:

1. 物质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心理贫穷。

根据美国学者英格尔斯对心理贫穷的定义,它是相对于物质贫困而言,是指人的道德、信仰、理想、价值观、风尚、习惯等生活观念、价值取向等不能满足现实生活需要,落后于社会主要物质生产方式的状态。

其中一种表现方式就是:安于现状,进取心不足,投机取巧。

剧中的基宇参加了四次高考,仍旧没有考上心意的大学。他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但他却把这期待赋予在朴社长女儿的身上。他期待着成为上流社会的女婿,成为大房子的主人。所以当前保姆夫妇知晓基宇的秘密后,他害怕自己的梦想破灭,于是拿着石头试图杀了他们。

正是因为心理上的贫穷,基宇不愿通过实际的努力去实现梦想。物质贫穷尚且可以改变,最让人害怕的是心理贫穷。

2. 别做黑暗中的蟑螂,要成为打不死的小强

当基泽为计划沾沾自喜时,老婆毫不留情的嘲笑他像只蟑螂。蟑螂总是躲在黑乎乎的角落,在暗处肆意狂欢,一旦开灯就会四处躲藏。所以,当朴社长一家突然回家时,基宇一家不得不躲在桌子底下,像蟑螂一般在雨夜中四处逃窜,说不出的狼狈。



穷人们最需要的是意识觉醒。

如果总是为一时的得失沾沾自喜,那么只要灯光一开,立马就会被打回原形。而蟑螂还有一个值得学习的特征,那就是生命力顽强。人的出生无法改变,但人的命运可以被改写,学会改变与反抗,要敢于和所谓的命运作斗争。

二、基宇一家按照计划成功“寄生”于朴社长家:为什么贫穷会使人失去善良呢?贫穷不应该成为我们不善良的借口

基宇如愿以偿的进入朴社长家,并和基婷制定了“鸠占鹊巢计划”。计划实施起来天衣无缝,父亲替代了司机,母亲也替代了保姆的位置。到此,朴社长和夫人绝不会想到,表面上毫无关系的四人,实质上却是安排着他们生活的一家人。

朴社长一家为庆祝小儿子生日,外出参加露营活动。本该空荡荡的别墅,却成了基宇一家四口新的住所,他们泡着浴缸,喝着各种洋酒,仿佛就是这所别墅的主人。他们四人在沙发上肆意吃喝,侃侃而谈的画面,最是让人咋舌的一幕。


我无法理解,这一家四口为何能够心安理得的“占领”着他人的财产,在基宇爸爸感叹前司机的前途时,甚至受到了基婷的呵斥:“我们先管好自己吧。”

贫穷不可怕,可怕的是人性。

社长夫人可以说是影片中最为单纯的一个角色,基泽评价她善良时,却遭到了老婆的反对:“不是有钱但却善良,而是因为有钱所以善良”。这句话就如《白毛女》中黄世仁说的:“穷生奸计,富长良心。

为什么贫穷的人会失去善良呢?

一方面,有些生活贫苦的人总是自顾不暇,无法有过多的精力和财力去顾及他人,所以在旁人看来,他们多半是自私自利的。

另一方面,贫穷的人所经历的事情,不是一般家庭能够体会得到,他们用尽全力去拼搏,到最后可能才到达富人家的地下室。在他们拼搏努力的过程中可能会被欺骗、被利用一次又一次,见证人性中最丑陋的一面。久而久之,其中有些人会因此世界观扭曲,对他人缺乏信任感,更别提对旁人施舍善良了。

但是,贫穷不应该是我们不善良的借口。生活条件优越,确实能让人更有安全感,但是真正让我们丧失善良底线的是心理的贫穷。

、基泽(金司机)将刀捅向朴社长,两个家庭的悲剧就此发生:生活环境会影响一个人的言行举止,我们不经意的一个举动,在对方看来却是致命的伤害。

影片的高潮部分出现在前保姆的深夜造访,以及朴社长一家突然返程,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基宇一家措手不及。在慌乱之中,基宇妈妈将前保姆踢入地下室,造成前保姆死亡。

而前保姆的死亡也成了两家悲剧的导火索。前保姆的丈夫(另一个寄生在朴社长地下室的人),看着自己妻子死亡,最终精神崩溃,将刀刺进了基婷的胸口。而基泽看着毫不关心自己女儿生死的朴社长,神情恍惚的拿起刀刺向了朴社长。


事故发生后,人们仓皇而逃


看完电影,很多人疑惑为何基泽会将刀捅向朴社长。朴社长似乎并没有做什么伤天害理的事情,基泽杀他的动机又是什么呢?

这里有一个镜头是对准了捏着鼻子的朴社长,而金基泽正是看到这一举动才拿起刀。而这一幕也让我对基泽的动机有了新的看法:我们对待人和事,都应该保持同理心,用同理心去理解和体会。

同理心是站在当事人的角度和位置上,客观地理解当事人的内心感受,且把这种理解传达给当事人的一种沟通交流方式。通俗来讲,同理心就是将心比心,同样时间、地点、事件,而当事人换成自己,也就是设身处地去感受、去体谅他人。

首先,朴社长正是因为自身的优越感,导致其同理心的匮乏。当金司机想像个朋友一般同他唠家常时,他却直接拒绝金司机“不要越界”。在朴社长心里,自己和金司机之间有着明确的划分。金司机只是他下属中的一员,所以他安排工作也不会去理会金司机的感受和需要。

其次,朴社长关于“气味”的说法,最让金司机感到伤自尊。他觉得金司机一家身上都有让人难以忍受的味道,而这味道就是经常坐地铁的人会散发的味道。因此,在朴社长捏着鼻子捡起车钥匙的那一刻,金司机的自尊彻底瓦解,所以才会做出连自己都觉得意外的举动。


朴社长捏着鼻子

所以,最戳中人心的打击,往往不是刻意的指责,而是下意识的态度。

四、导演通过画面构图,表现出上层阶级与底层阶级之间一条无形的“线”

《寄生虫》采用的是精准的、没有炫技的、却有着丰富象征性的镜头拍摄。

基宇一家代表的穷人,当拍摄他们的房子时,多是采用由上往下降的镜头拍。相反,富人家在高处,采用的是由下往上升的镜头拍,多为仰视。而且,去富人家需要向上爬楼梯,而去穷人家则是一直下楼梯。一层层的阶梯象征了两个家庭的贫富差距。

另外,影片中还多次采用了光线、物体做分割线,将两个阶级的界限恰到好处的表现出来。

1. 基宇第一次拜访朴社长夫人时,观众和基宇处于同一视角,这里采用的是俯视镜头,从玻璃望去,基宇、保姆和女主人之间被一条细细的玻璃线隔开。



2. 基宇在和女主人对话时,镜头在两个主角之间进行切换,冰箱的门把手恰到好处的将两人隔开,就像是两个阶级之间一条隐形的分界线。



3. 楼梯在电影中则更为重要,其本身就有“上升通道”的寓意。导演多次将穷人家的成员安排在楼梯附近。通过楼梯的遮挡将他们隐藏在其他角色的视线之外,以此体现“寄生”的寓意。



在我看来,《寄生虫》之所以豆瓣评分能够高达8.8,是在于这部电影“不做高深”。它没有晦涩难懂的情节,剧情中穿插着幽默、悬疑、扣人心弦的情节,简单的情节不断的引申出让人深思的话题。

结语

芒果台有一个招牌节目——《变形计》,很长一段时间收到观众的追捧,而它也用16年的时间告诉我们:大山里面的生活治不好城市孩子的富贵病,城市里的生活反而会让农村的孩子,做着不切实际的梦。

电影中的金家四口就如大山里面的孩子一般,富人家的生活给了他们希望,同时也让他们生出欲望,畅想着如寄生虫一般依附着富人去生活,而这欲望也最终侵蚀了他们。



文 / 鹿蜀Alli

人生的路,难与易都得走,关注我,带你领略文字的美好。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