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配拥有姓名”的主持人,输给了明星还是导
曾经身价不菲的主持人们,现在早已不复当年的盛景,不少人甚至靠做网络主播来维持生活。
情形的急转直下是从传统棚内综艺的没落开始的,或者说是从明星户外真人秀的兴起开始的。
2012年7月,《中国好声音》横空出世。
引进国外模式,节目有制作手册,大牌明星来当导师,身为主持人的华少,用神速广告口播的“中国好舌头”为自己刷足了存在感。
这样主持了两季之后,华少再登台与大家打招呼,台下只传来响亮的呼声:“念广告!念广告!”
华少展示完口播技能之后,台下掌声雷动:“再念一遍!”
这样的经历让华少对自己和所处的行业感到了忧伤,“主持人,除了能报幕和报广告之外,还能做什么?”
2013年1月,《我是歌手》第一季开播,主持人是参赛歌手胡海泉,公布成绩的是导演洪涛。
虽然胡海泉说主持词时经常卡壳、嘴瓢,虽然洪涛总是爱喝矿泉水,但是观众乐得见到这样的主持观感,他们念得磕磕绊绊的广告都格外能听进去。
这种变化让华少的危机感更强烈了,“只要有名气或态度,似乎谁都可以成为主持人,有名气的歌手可以,有态度的作家也可以。”
他感觉自己像持证上岗的出租车司机,被优步司机抢了饭碗。
更大的危机来自于户外真人秀节目的兴起。
2013年10月,《爸爸去哪儿》开播,李锐被抹去了主持人的头衔,以“村长”的身份参与,实则还承担着主持的功能。
而等到2014年4月《爸爸回来了》播出,已经彻底取消了主持人,只需要画外音解说即可。
此后的户外真人秀节目,基本不再设置主持人,运用剪辑手段,配合画外音和字幕,明星嘉宾完全可以自成一体。
到了这里已经不需要司机了,进入无人驾驶模式。
最近几年,棚内综艺又开始回温,但主持人的黯淡前景并没有得到缓解。
《偶像练习生》《创造101》中张艺兴、黄子韬、迪丽热巴以”发起人”的角色串联节目流程。
哪怕再没有主持经验,听着耳返里导演的要求跟着说就行。
哪怕是照着台词提示器念词,观众也不会提出异议,反正看脸就好。
节目组的算盘是,“在谁都能念稿的基础上,肯定找知名明星更能引起关注。”
除了流量明星,制作人亲自下场也成了主持趋势,比如《中国有嘻哈》里导演车澈就全程控场。
有时担任主持功能的都不一定是人,《我是唱作人》中负责节目转承启合的“制作人C”,就是一个电子合成的画外音,很多晚会也开始启用AI主持人进行互动。
而真正的主持人却“不配拥有姓名”了。在《我家那小子》《我家那闺女》这样的观察综艺里,主持人化身“观察员”。
在《妻子的浪漫旅行》里,谢娜是带队的“团长”。
不是专业主持的来当主持人,专业主持人却要“伪装”成各种角色穿插在节目里。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刘雨涵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