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岁牛犇给岳母养老送终,2个儿媳和睦,有2套房
85岁的牛犇,他是中国影坛的活字典。从影七十余年来,他演活了无数的小人物。他这一生中获奖无数,在金鸡奖上也获得了终身成就奖。他身上有着老一辈艺术家的优良品质,敬业和认真也是他的座右铭。
牛犇在七十余年的演艺生涯中一共受过7次伤,最糟糕的一次伤是从驴背上摔下来,整整躺了9个月。为了不耽误剧组的拍戏,他硬是打了止疼药坚持拍戏。这份敬业和拼命是时下很多年轻演员不具备的。
牛犇的敬业和认真也成为了一个时代的印记。他会在凌晨三四点起来背台词。这样的演员才是真正德艺双馨,值得称颂的好演员。
人生得一贤妻足矣牛犇在19岁的时候就遇到了妻子王惠玲。王惠玲出生在一个富裕的家庭,家中的姐妹中她是排行最小的。王惠玲和牛犇是在乒乓球桌上相识的。在结婚数十载中,王惠玲一直是一个勤俭持家的贤妻。她是一个老师,退休后一直以家庭为主。
在牛犇的印象中,妻子王惠玲是一个不攀比的女人。每一次她到剧组给牛犇送饭也从来不进后台,只是站在门口。她不贪慕虚荣喜欢追星,甚至都不和同剧组的演员打招呼。每一次拍照她都躲在背后,年纪大了才有几张和老公的合照。她是一个淡泊名利的女人。
最让牛犇感动的是妻子从来不抱怨,每一次不管多晚都会等他回来吃饭。即使他在外面吃过饭了,妻子也不会有情绪,自己默默扒了冷饭菜吃。年纪大的时候,担心妻子一个人在家孤单,牛犇带妻子一起去出外景,妻子也一直都呆在酒店中,不愿意出门。她是一个很传统的女子。
牛犇至今都觉得委屈了妻子。妻子目之所及只有他和孩子。妻子从小是在富裕人家长大,不缺吃穿。嫁给她之后,她十分节俭,每一次有好东西都留给儿子们和老公吃。
有一件事情让牛犇印象深刻,妻子每周都会去他们的另外一套空置的房子中打扫卫生,每次去她都会买两个包子,妻子总是舍不得吃,每次只吃一个,剩下一个包子带回家。他们不是没有钱,妻子是勤俭已经深入骨髓了。
儿子和儿媳妇也给她买衣服,她就是不舍得穿,连商标都没剪掉,一件衣服补了又补,拿去穿。她宁可对自己节俭,却对儿子和儿媳妇很慷慨大方。2019年王惠玲因为生病住院就这样匆忙离世了。儿媳妇收拾婆婆的遗物,看到衣服之后都忍不住落泪。
牛犇对妻子的感情深厚,他称之为结发夫妻。他们之间互相包容理解,共同承担。牛犇给时下很多人年轻夫妻建议,夫妻在一起就是要信任。结婚了就不能AA制,要共同承担。
比如娱乐圈中颖儿和付辛博婚后就是AA制。牛犇透露他把赚来的每一分钱都上交给妻子,房子也是写妻子的名字,他对妻子十足的信任。老一辈这样的简单、专一的婚姻是令人羡慕和渴望的。
替岳母养老送终牛犇在四五岁的时候就失去父母,跟着当司机的兄嫂一起生活。后来牛犇就去香港当演员。可能是小时候父母的缺失,他对亲情是很渴望的。他和妻子王惠玲结婚生下两个儿子之后,由于妻子是教师,工作忙碌。丈母娘就帮忙带孩子。
妻子负责一边工作一边带小儿子,岳母负责带大儿子。牛犇很感恩岳母的付出,在他的印象中岳母是一个很爱干净的老人家年老的时候,其他几个闺女都不愿意给她养老。牛犇决定给岳母养老送终。
这也算是他对缺失亲情的一种投射。牛犇是一个懂得感恩的人,在他最忙碌的时候是岳母帮忙带孩子,才有了两个那么优秀的儿子。
2个儿媳和睦牛犇有两个儿子,二儿子随母姓。二儿子有一个女儿,是一个幼儿园教师,出落得亭亭玉立。大儿子有一个读幼儿园的小儿子,牛犇对这个小孙子格外疼爱。小孙子长相帅气,大方活泼,还当着镜头表演节目。
牛犇在家的家庭地位很高,两个儿子在父亲面前都很有威信。牛犇住了十几年的家重新翻新要暖房,请来了两个儿子和儿媳妇们。牛犇虽然已经85岁了,仍然很新潮。他会吃西餐,还教儿子们做越南春卷、蔬菜沙拉、肥牛火锅、寿司等。两个儿子之间的手足情很深厚,儿媳妇也慈眉善目,和睦相处。
时下很多人都嘲笑生2个儿子的家庭,都担心以后儿子长大之后要娶两个儿媳妇。看了牛犇的家庭才明白兄弟和睦与否,都与父母的教育是分不开的。牛犇从小就教育两个儿子一定要守望相助,不管哪个兄弟遇到困难,另一个一定要挺身而出帮忙。
这样的家庭教育下,也养育出了两个相亲相爱的兄弟。牛犇是幸福的老人。
有2个儿子还住养老院都说养儿防老,有了2个孝顺贴心的儿子,还有两套房子。为何去住养老院呢?从牛犇和儿媳妇的相处方式看出,两个儿媳妇都是好相处的人。牛犇为什么不喜欢和儿子同住呢?
很多老人到老了都喜欢和子孙同住,为的是共享天伦之乐。牛犇是一个开明的老人家,他不愿意给儿子们增加负担。他并没有和儿子们同住,而是和老伴一起住。2019年老伴离世之后,牛犇为了不在家睹物思人,他选择了住在了养老院中。很多人以为养老院都是孤苦无依的老人才去的地方。实则不然。
牛犇住的养老院是一个高档的养老院,收费可不是普通人能够负荷得起的。这个养老院中有各式的娱乐方式,还有专人送餐,还有医疗团队。住在这里面的老人都是非富即贵。
牛犇老师是一个值得大家尊重的老艺术家,看着他渐渐老去充满了无奈和伤感。他身上拥有更多的是那代人的共性。对婚姻专一,对工作认真,对孩子爱而不宠。骨子里的认真敬业,虽然这种认真在如今看来已经不合时宜了。他吃过很多的苦,也让他懂得珍惜和感恩。
这样的老艺术家身上的美好品格,值得被传承。
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