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家庭不幸福对一个人究竟有多大的影响?1
本文由心情解语原创首发,转载请注明出处!
导语无论是国王还是农夫,家庭和睦是最幸福的。没有什么比家更温暖,也没有什么比亲情更可贵。如果一个人连家都是不幸福的那么这个人的一生得多悲哀多惨淡啊。一本名叫《原生家庭》的书中写道:有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有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我以后不会嫁给父亲那样的人”“我以后一定不会成为母亲那样的人”这样的话大概很多人在很小的时候就对自己说过吧。每个人生下来是无法决定自己所属的家庭以及环境。有的人生下来就是穿金戴银,在家宝贝长宝贝短的;有的人却不一样,从小生活苦难,父母勤奋劳作却也改变不了家庭的现状。就算原生家庭已然是这样不可改变,可是似乎这样家庭的小孩也很难逃离这样的家庭带来的影响。心底也永远有一个黑洞无法填满也无法输出。后来才知道,原生家庭真的会左右你的人生,改变你的人生观念。
现在一个热播剧《安家》中,女主角房似锦的原生家庭就是典型的例子。出生在农村,家里重男轻女,有三个姐姐,一个弟弟,自己排行老四。爸妈因为嫌弃她是一个女孩子在刚出生的时候就被丢下井口却被爷爷救下来的人,家里不愿给她上学,给她吃的用的都是别人用剩下的或者直接不给她吃。在家里只有她的爷爷给她如亲人般的疼爱,给她钱去交学费送她去上高中。她勤工俭学让自己读上了大学,然后背井离乡,离开了那个没有人情味的“家”。
可是那个原生家庭是不可能会因为距离而能摆脱掉的。妈妈天天像催债的一样问她索要钱去给无能的弟弟供房贷去给五口人维持生活。就是因为出生在这样的原生家庭中,房似锦爱钱,嗜钱如命,因为她曾经穷怕了,她拼命的赚钱成为行业的领军人物,可是她依旧没有钱去给自己买房给自己生活,因为她有一个会榨干自己的家庭。
她也因为从小就缺乏物质和爱,让她变成一个为了业绩不惜得罪同事,不去刻意维护所有的人际关系,不在意别人的眼光,只为了挣钱。她没法不这么做,因为她不光要养活自己,还要养活那个会“吸血”的家庭。这样的家庭是悲哀的,也是无法改变的。
她在剧中说道,最喜欢夜里下班回家,看着万家灯火,心里总会涌现一个念头:什么时候那其中有一间房是自己的。是的,她渴望有一个美满的家庭,渴望有人疼爱,可是她的原生家庭让她觉得这样的想法是不现实的。一个家一个疼爱自己的人,在普通人眼里是多么平常的事啊。
米奇·阿尔博姆在《你在天堂遇见的五个人》这本书中写道:“所有的父母都会伤害孩子,谁都没有办法。孩子就像一只洁净的玻璃杯,拿过它的人会在上面留下手印。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脏,有些父母把杯子弄裂,还有少数父母将孩子的童年摧毁成不可收拾的样子”。很多孩子等了一辈子,都在等父母的道歉。可是似乎很多父母都认为他们能生下你就是就是对你最大的恩赐。可是他们没有想过孩子的一生都会在他们的摧毁下慢慢变化。
穷养出来的孩子在小时候经常会听到家长对自己说的一句“我们家里很穷,你要学着省钱不要乱花钱”,这句话从小在耳边耳濡目染像个魔咒般的深深的刻在脑子里。每当有想要买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时,这句话就会蹦跶出来提醒自己不要乱花钱,把钱用在需要的地方。这样的方式真的对吗?在我看来,这样的“省钱”这样的“教导”会让一个小孩从小就自卑,从小就感觉自己比别人差一截。眼观富养出来的孩子,走路就连发丝都是散发着自信的味道。这些东西是装不出来的,因为人与人之间真的会有差距。
其实这一切也不能怪自己的父母,因为他们已经把最好的给了自己的孩子,只是都是初为人父母,不懂得如何用合理的方式教育孩子罢了。曾经有一位作家为了调查关于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特意调查了监狱里的犯人,她发现那些犯人都有几乎都有一个相似的地方,就是他们的原生家庭都是不幸福的,都是残缺的。从小父母对他爱的缺失,没有在好的教育里面得到应得的成长,导致他们长大后没有一个正常的健康的心理,致使他们走上犯罪的道路。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只能说是一个可能会影响孩子的一方面。
像房似锦这样不能逃离原生家庭的人真的很多,不只是不能改变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还有就是根本不能摆脱原生家庭的父母。《都挺好》是去年很火的一部家庭戏,也是一部受家庭影响的电视剧。我记得有一个片段,女主苏明玉和父亲苏大强在派出所里争吵,女主大骂父亲是个“窝囊废”,苏大强突然站到沙发上对着女儿喊已经逝去的老婆名字。那时苏明玉突然明白,自己恨自己的母亲可是没有想到,自己有一天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人。一个去世的父母依然会控制孩子,也依然会对他持续性造成影响。
我的原生家庭还算是比较幸福,但我也是典型的受到原生影响的孩子。我的家庭爸妈妹妹,一家四口很和谐,也很幸福。大概因为父母很年轻就生下了我,我不是一出生就是富裕家庭。记得小时候,妈妈常跟我说,“别人的东西自己买不起就不要吃也不要碰”“家里现在没有钱,我们省着点花”,小时候给我灌输的思想就是钱是万能的,人活着不能没有钱。
小学的时候,每个学期都会有一次春游或者秋游,记得有一次学校举办去一个5A级景区观光旅游,在那之前,家里虽然已经带去过那的附近旅游过一次,但是跟学校举办的地方不是同一个地方。我跟妈妈说我想去,妈妈说上次不是去过了吗,还去干嘛?浪费那个钱。那时全班同学都会去,大家每天都在班上说去旅游的事情。小孩子都会羡慕都会想一起参与进去。
我放学回家后求妈妈让我去一次吧,我给她保证我期末一定考到全班前几。她还是不给,我开始哭开始闹。那一次是我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妈妈把我拖到厕所里打,那一次她下手真的很狠,至今我都记忆犹新。后来她大概是因为打我而内疚吧,第二天就给我钱交春游费了。从那之后,我不敢随意去旅游,就连长大了也是这样。我跟自己说只有自己有了足够的钱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后来家庭渐渐好了起来,买了房子、买了车子,可是我还是那个不敢乱花钱的人。买东西也会货比三家,不敢随便进一家店,因为害怕自己买不起。对待别人只要别人对我好一点,我就用心回报别人。虽然整个成长过程中,家庭还是会属于较为幸福较为富裕的,但我也经历过穷苦,那种根深蒂固的影响是后来多少钱都改变不了的。
我会把钱看得很重,但也幸好妈妈从小教给我的道理还是比较正能量的。她告诉我“人爱钱没有错,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没有钱可以但是要有骨气,不要做一个只会伸手要钱的人而是做一个自己能挣钱的人”。我自然也变成爱财也爱取之有道的人。
心理学研究早已证明:一个人的童年经历,特别是原生家庭,对一个人性格。行为。心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且会产生长期。深远的影响,甚至会决定一生的幸福。那么真的没有尽可能的办法减少这样的影响吗?答案是因人而异的。我们没有办法改变原生家庭的模样,但是我们可以改变自己。著名明代思想家洪应明在《莱根谭》中记载:家人有过,不宜暴扬,不宜轻弃。此时难言,借他事而隐讽之;今日不悟,俟来日而正警之。如春风之解冻,和气之消冰,才是家庭的典范。坚定、乐观、积极、勇敢、勤奋,这么多美好的词语都可以用在自己的身上。我们可以交往除了家庭之外所有美好的事物,学习所有美好的东西,自己可以改变自己,也可以改变自己的下一代不再遭受原生家庭带来的不好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