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乐队》豆瓣评分6.4,乐队综艺到底该怎
音乐类综艺一直都是综艺的热门品类,在网综迈入圈层化的当下,乐队综艺逐渐被提上日程,并被行业抱以“下一爆款”的期待。近几年来,许多电视台和视频网站都对乐队综艺进行了尝试,包括江苏卫视《中国乐队》、爱奇艺《乐队的夏天》、优酷《一起乐队吧》等。
前不久刚刚上线芒果TV、江苏卫视的《我们的乐队》,找来了谢霆锋、王俊凯、萧敬腾当导师,通过选拔核心成员、双方选择组队、队伍比赛、淘汰重组的方式,最终选拔一组乐队与其签约并帮助其出道。
节目评分从开播至今一路走低,从7分多下降到了6.4,一方面是因为有王俊凯的黑粉和对家刻意打低分、给差评,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节目质量不太行,当然c型的评分肯定出了问题。这么多节目乐队节目,目前只有《乐队的夏天》特别火爆,还有点扑街的特别惨,比如《一起乐队吧》,不仅无人问津,豆瓣还只有4.2分。今年还有很多乐队综艺要上线,那么乐队综艺到底要怎么做才好看?
乐队综艺形态:乐队101和 我们是乐队纵观这几档乐队综艺的节目形态,逃不开「乐队选秀」和「乐队竞技」两种模式,而这种不同的节目模式也就决定了不同的节目发展逻辑。但乐队节目的评选机制,到底应该是导师点评制,还是观众选择制,目前仍然具有较大争议。
《Super Band》、《一起乐队吧》、《我们的乐队》的形式是过程导向的乐队选秀,可以看作是“乐队101”。这些节目遵循的是偶像养成的选秀逻辑,是为乐器演奏者制定的选秀,目标是在所有参赛者中挑选优胜者组成乐队团体。它们继承了《Produce101》式的选秀样态,是新型选秀模式下的变体——练习生表演才艺接受考核,辅以导师点评、组队练习,经历“初考核”-“选拔”-“成团公演”的流程顺序。
不同的是,为了配合圈层型综艺的标准,在人员选拔上,这类乐队节目的比赛选手通常都是训练了非常久或有足够乐器功底的名校生、网络人气博主以及专业型音乐人。就像《我们的乐队》里,唱着目不转睛的王以太还有派克特,上过《歌手》的张天都来了。
《乐队的夏天》的形式是结果导向的乐队竞技,遵循的是竞演PK的比赛逻辑,乐团整体为一个代表接受观众投票,每一场都有强烈的胜负压力,成为hot5乐队是终极目标。在比赛的进程中,没有养成的展现,重点更多地放在了参赛队伍的压力和对于获胜的欲望上。
它的逻辑,沿袭了《我是歌手》的竞演样态,即成名组合巅峰对决。在这一类型的节目当中,每一队都是正式出道的成熟艺人,也有着不可小觑的粉丝后援,更是各大音乐节的常客。
而《中国乐队》没有竞争、淘汰,遵循的是文艺晚会的表演逻辑。它的主要目标是寻访发现中国乐队,以乐队表演与背后的故事作为衔接,像是中国各个乐队的科普纪录片。若以综艺节目角度评判的话,它的悬念组织方式较弱,情节叙事动力不足,在同类型乐队综艺中明显略逊一筹。
乐队综艺声量小,破圈难,《乐队的夏天》难复制制作乐队节目,核心应该是展现乐队文化。而乐队文化的流行与live house的发展密切相关。与舞台演出不同,live house更加强调乐队与乐迷之间足够近的物理距离,也更加注重演唱过程中台上与台下的互动,这都是在制作中需要被节目化的重要环节。
在目前来看,由于题材和制作方式的关系,乐队综艺的出圈之路依然漫长。回顾在播或已播的国产综艺,声量较大的仅有《乐队的夏天》这一档节目。它的优势在于主打音乐节的热闹氛围和晋级淘汰的竞赛规则,向上引入足够知名的乐队进行比赛,向下则给予观众更多的决定权,兼具强竞争关系和强权力授予。
此外,为了寻求更多乐队圈层外的可能,各栏目也都在技巧术语标注、乐理知识科普等方面下功夫,试图吸引更多音乐爱好者的兴趣,争取更大范围的观众。此外,还在乐手选拔中增加女性选手,并通过采访等故事展现,描摹出不一样的女性特质,这也是相较于其他国家乐队节目所独有的。
作为垂直圈层的小众品类,乐队综艺的最终出口应该是「建立狂欢」。这样,不仅能还原最真实的乐队文化,也能带来更广泛的观众吸引。观众得到「酷」和「帅」的认知,远比看到选手高超的技艺来得满足。更何况,每个人对于乐队的评价标准往往由于自己的经历而具有差异性,单纯的技艺比拼无法让其产生身临其境之感。选秀也许能选出优秀的乐器表演者,但并不是有了优秀的人,就能组成优秀的乐队。随着时间酝酿出的默契,和流淌在每个乐队中的独特风格,才是乐队综艺产生魅力和引发尖叫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