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网剧付费点播正在迎来大范围的集中爆发,常态化、模式化成必然。各家视频平台对此的战略布局以及对内容生产的创作影响,还有诸多问题值得进一步探讨。

文 | 余金曲

从去年的小范围试水,到如今的集中爆发,线上网剧的超前点播已不再罕见。纵观如今优爱腾芒上线网剧,超前点播似乎已经成为平台对该剧“吸金力”是否看好的一个标志,而超前点播涉及的会员再付费问题,也一再引发是否侵犯消费者权益的讨论。

今晚,央视电影频道的相关报道将#超前点播模式是否侵犯消费者权益#话题再度推向微博热搜榜。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从在播出中途“临时起意”,到开播前便部署宣传点播;从大IP强阵容的头部爆款内容到小众圈层的中腰部内容;从平台自家独播内容到多平台拼播内容……付费点播正在迎来大范围的集中爆发,常态化、模式化成必然。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与此同时,不少用户对超前点播的态度也逐渐发生反转,要知道曾经超前点播可是被观众集体诟病“吃相难看”,甚至因此向平台发起消费者权益诉讼,双方敌我矛盾一再升级,如今观众却纷纷口嫌体正直,弹幕一片“万人血书求点播”“不差那点儿钱”。

在超前点播带来的追剧爽感面前,似乎没有人能逃过“真香定律”。而在超前点播为网剧播出模式带来此番革新的同时,各家视频平台对此的战略布局以及对内容生产的创作影响,值得进一步探讨。

超前点播“真香”了吗?

去年的8月7日,暑期档爆款《陈情令》开启超前点播会员服务,这被认为是国内第一部超前点播网剧,原IP的强大号召力、粉丝的高粘性令这部剧的超前点播虽也曾一度被诟病,但照样收获颇丰,累计获得了1.56亿的点播收入。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而超前点播真正引发全民热议,则要来源于数月后的又一爆款《庆余年》。平台关于《庆余年》超前点播的试水步伐迈得有些急了,也顺利惹急了追剧的一票观众,最终落得人财两空、盗版资源漫天飞舞的可叹结局。

如今,一晃不足半年,视频平台上已经或宣布超前点播的网剧便有了20余部。关于超前点播,本质上既是平台与用户的一场博弈,更是平台对用户新付费习惯的一次养成。在《庆余年》的“抢钱”式点播后,随后而来的“伸手要钱”式点播也都显得不是那么难以接受。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那么,在这前后20余部超前点播的网剧里,都有怎样的点播趋势呢?

第一,超前点播示知时间不断提前。相比去年《陈情令》《庆余年》等几部试水超前点播网剧的“临时起意”,如今关于超前点播的部署与宣传却是一早便展开了,至少提前三四天、一两周告知,并上线追剧日历,也出现了《爱情公寓5》《成化十四年》《鬼吹灯之龙岭迷窟》在开播定档时便告知超前点播消息的案例,时间线不断往前挪,为的是提前给观众打上“庆余年预防针”。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第二,超前点播应用范围不断扩大。题材上,从以大IP、古装玄幻为主,到都市现代、轻喜甜宠都有涉及;体量上,从集中在大制作的头部爆款内容,到不断增加圈层、中腰部的作品……从接下来的情况看,这一模式在上新内容中的覆盖率还将进一步上升。

第三,超前点播不再局限于独播剧。超前点播作为视频平台另辟蹊径的创收途径,前期诞生时必然大规模出现在能够发挥平台内容优势、拥有绝对排播话语权的独播内容中,而随着超前点播的模式化,多平台的拼播内容同样开始试用于超前点播。除了此前腾讯视频、爱奇艺播出的《庆余年》,在4月10日开启点播直通结局的《三千鸦杀》则是在芒果TV与优酷双平台播出。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如此短的时间内,超前点播迅速席卷了网剧市场,除了视频平台对这一服务的优化,更关键的是用户对超前点播的态度就像是“无法自拔地爱上了渣男”。要知道,在当初腾讯视频回应《庆余年》超前点播争议的36万网友投票中,可是有近23万人反问“你叫我如何接受”,还有7.8万人表示“等着看免费”。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平台用户“和解”还是“瓦解”?

从《陈情令》开始,仅仅8个月的时间里,超前点播便顺利从单一现象变成行业大势所趋。关于这一点,早前爱奇艺CEO龚宇曾在公布2019年第四季度和全年未经审计财务报告的电话会上透露:“在未来,我们会把这种模式(超前点播)作为一种常态,一种经常的播出方式。”如今话音还为消散,超前点播便已势如破竹席卷了网剧市场。

超前点播的常态化,在许多业内人士过去的预测中都能看见些许,因为这与视频行业会员增速放缓、新的创收渠道亟待拓展的发展背景密切联系。昔日还在用户中被声讨、遭反对的超前点播,如今的扩张速度已不可阻挡,这一切既离不开平台的持续发力,也少不了用户的慷慨解囊。

平台,做好告知把握心理。

从腾讯视频与爱奇艺针对《庆余年》超前点播的回应来看,都提到了两点:告知与用户心理。关于超前点播这一规则是否存在对消费者权益的侵犯,甚至一度引来了人民日报的点评,也在日前因增设收费项目被约谈。将超前点播的消息不断前移、透明公开,为的便是满足用户作为消费者的知情权。

同时,针对付费中的价格敏感问题,尽管从《庆余年》当时50元的价格来看相比3元/集实是便宜不少,但显然仅50元这个数字便已引发用户心理严重不适。于是在今年的超前点播中,除了延续3元/集的逐集单价,直通结局的一口价也均控制在了25元以内,这巧妙地规避了用户的抵触情绪。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庆余年》50元超前点播

用户,“不差这点儿钱”。

对比国外视频网站的会员费,国内的视频会员单价算得上十分亲民,同时国内其他为用户提供网生内容的网文、音乐平台的消费也并不便宜,加之视频平台的打折活动、合作赠送、渠道兑换、会员共享等,其总体ARPU值并不算高。

但即便如此,超前点播刚出现时,还是遭到了用户的大规模谴责,过去看剧从来是门“免费生意”,那么如今用户又为何愿意乖乖打开钱包了呢?除了平台定价更为谨慎,也与大环境密切相关,当影院、剧场、音乐会线下娱乐渠道通通关停,用户很容易将这部分消费转移。一位点播追完《不完美的她》的观众表示:“半张电影票的钱而已,两个月没去影院了,就当看电影了。”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用户与平台就超前点播“和解”,其实更是平台将用户付费的抵触心理“瓦解”,超前点播常态化持续加速。这意味着过去面向平台收取版权费、面向品牌主收取广告费的To B型盈利模式,同时成为了直接面对用户的To C型盈利模式,而这对平台的战略布局、对内容生产的制作将带来怎样的后果呢?

权益分级“VVIP”流行

普通会员权益之上再设付费点播,是对会员权益的一次阶梯分级,这为平台带来了一笔可观的收入。有人乐观认为,播出模式的调整令网剧To B的商业模式同时也To C了,这很可能会成为视频网站解决亏损难题的关键,而直接面向市场也将促使内容生产的日益精品化,并最终形成生产好内容——用户买单——平台盈利——投入更多资金生产好内容的良性循环。

对于这一循环,我们当然是乐见其成,但就目前的超前点播模式而言,还有许多问题值得思考。

首先,是用户最为担心的会员权益缩水问题。早前,不少人给出的解释是,不选择点播仍然可以按照既定更新节奏追剧,因此不存在会员权益受损的问题。单个网剧短期来看确实如此,但更新节奏掌握在平台手中,很难保证不是以下情况:假如这剧是一缸水,原本每天给一杯水,如今每天只给半杯水,给到一半时加钱则把剩下的水都给你,当然不加钱只是时间线更长而已。难道因为平台最终把“一缸水”都给你了,便是会员权益没“缩水”?

其次,是行业生态中的盗版资源问题。超前点播同时也意味着更多的资源泄露,不仅《庆余年》引发的盗版资源反噬在前,一部部刚刚开启超前点播的网剧,打开微博搜索剧名,排在前列的大半内容属于最新点播“资源分享”,盗版猖獗有行业自己的生态因素,但超前点播成了盗版温床,后果也将由平台及剧方自己买单。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九州天空城2》盗版资源在微博上被售卖

而后,是内容播出节奏改变所引发的问题。超前点播改变了原有追剧节奏,有的点播结局了,有的才只看到一半,这其中既涉及了剧集本身话题讨论、内容发酵等宣发节奏的问题,也涉及了提前剧透对观看体验带来的伤害。如刑侦剧《重生》“714枪战”是整个剧最大的悬念,而该剧超前点播后,即便没有盗版,用户也会有意无意间得知案件真相,这对内容的最终伤害很难用眼衡量。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微博网友对剧透不满

有趣的是,起诉爱奇艺、腾讯视频超前点播的微博网友“吴声威wsw”、“逻格斯logics”,日前在微博更新了案件审理进展,昔日围观的吃瓜群众大多已散去,曾经宣布起诉的一条微博获6k+评论,而如今在更新起诉进展的微博下却只余数十条,那些曾在评论区表示支持甚至愿意联名起诉的网民们所剩无几,过去逻格斯logics微博热评第一“你成功了可以避免VVip的产生”,但眼下还未取胜VVip早已风靡。

独家观察||VVIP大流行已成趋势,超前点播“真香

超前点播的常态化已成必然,视频平台开发新的商业盈利途径势在必行,也是行业最终能够持续健康发展的基石,只愿在VVip的发展中能够形成更好的良性循环,而非“杀鸡取卵”式得利。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