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第一大权臣,为大清立下战功无数。最后被
在电视剧《康熙王朝》中,有这样一段剧情。康熙皇帝在得知太子胤礽和索额图计划阴谋造反、弑君夺位的事情后,是气愤之极,并且捶胸顿足、声嘶力竭的大吼道:“索额图,你就是本朝第一罪臣哪!”
而正史中,索额图并没有同太子胤礽密谋造反,然而,康熙大骂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却是确有其事。而康熙皇帝之所以会如此评价这位尽心尽力辅佐他多年并且立下无数功勋的朝中重臣,也是与太子胤礽密切相关。
“智擒鳌拜”,索额图堪称首功之臣。
顺治十八年(1661年),顺治皇帝去世,年仅八岁的康熙皇帝登基。
顺治皇帝在临终前,安排了四位辅政大臣,即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鳌拜,共同辅佐年幼的康熙皇帝,其中索尼为首辅大臣。
起初,这四人尚且能“遵循誓言,和衷共济”,但是伴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本排在四人中最后一位的鳌拜,权势不断提升,逐步开始专权施政,而“四大辅政大臣共治”也逐渐变为了“鳌拜专政”。
鳌拜的擅权专政极大的威胁到了皇权,然而此时的康熙皇帝尚未亲政,孝庄太后又受到了“后宫不得干政”制度的限制,因而想要扳倒鳌拜,只能从四为辅政大臣中找寻联合的力量。
于是,在朝中享有极高声望的四朝元勋,并且位居首辅大臣之位的索尼,成为了孝庄太后联合的对象,而联合的方式就是政治联姻。
康熙四年(1665年),在孝庄太后的主持下,康熙皇帝迎娶了索尼的孙女、也就是索尼长子噶布喇的女儿赫舍里氏为皇后,使得整个赫舍里家族的利益与皇家的利益紧紧地绑在了一起。
康熙六年(1667年),索尼劝谏康熙皇帝亲政,康熙皇帝“欲擒故纵”式的拒绝了索尼,但是却加封其为一等公。三个月后,索尼病逝,又过了一个月,康熙皇帝正式亲政,而这也有赖于索尼为他打下的基础。
由于索尼的长子噶布喇资质过于平庸,因而能力出众的索尼次子索额图接过了“接力棒”,成为赫舍里氏家族的“掌门人”。
与此同时,根据索尼生前与孝庄太后的密谋,索额图辞掉了包括大学士、吏部侍郎在内的所有职务,专心担任康熙皇帝的贴身侍卫。之所以如此,除了是要索额图保证康熙皇帝的绝对安全外,便是让索额图帮助康熙挑选并且训练布库少年。而接下来就是我们非常熟悉的“康熙智擒鳌拜”的剧情了。
最终,在由索额图全程参与策划和实施之下,康熙皇帝依靠着索额图和他训练的布库少年,在武英殿智擒鳌拜,当即宣布鳌拜的三十大罪状,决定将鳌拜革职、处斩。已经知道自己已然是穷途末路的鳌拜,脱掉上衣,亮出了身上的伤痕,而康熙皇帝也为之感动,宣布将鳌拜有死刑改为监禁,然而仅仅两个月之后,鳌拜就郁郁而终。
而索额图也就此成为了“智擒鳌拜”的首功之臣,并且康熙皇帝重新委以重任,成为朝中权势地位极为显赫的重臣。
“太子胤礽变坏”,康熙将所有的责任推卸给了索额图。
康熙十三年(1674年),赫舍里皇后为康熙皇帝生下了嫡子胤礽,但是赫舍里皇后因为难产,于胤礽出生两个时辰后去世。
康熙十四年(1675年),出于对赫舍里氏皇后的感念,以及也是为了表彰索尼、索额图等赫舍里氏家族成员在扳倒鳌拜集团过程中的功绩,康熙皇帝将当时只有13个月的胤礽册封为皇太子。
对于太子胤礽,康熙皇帝可以说是倾注了其半生心血,他非常希望胤礽能够不断成长,进而承担起统治和治理整个国家的重任,成为一名合格的君王。
然而胤礽汇报给康熙的无比的失望。
康熙最先察觉到太子的异常是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第一次亲征噶尔丹的时候。此时,康熙因风寒病倒,太子胤礽在与三阿哥胤祉共同探望病中康熙的时候,全然没有伤心之意,甚至还是兴高采烈的,这引得了康熙的极大不满,胤礽不仅遭到了康熙的训斥,还被直接撵回了北京。此后,康熙在“一废皇太子”的时候曾说:
“朕承太祖太宗世祖弘业,四十八年于兹,兢兢业业轸恤臣工惠养百姓,惟以治安天下为务。今观胤礽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难出诸口,朕包容二十年矣。”
这里提到了“包容二十年”,就是说的这件事情。
而也就是从时候开始,康熙发现了胤礽正在不断的变“坏”。
首先,是胤礽的生活是非常的奢靡。
实际上,历史上的康熙还算是节俭的,除了后妃的数量在清朝所有皇帝中排名首位,其他方面康熙过的并不奢侈。然而太子的生活奢靡程度远超他的父亲康熙皇帝,甚至在使用的器皿、铺盖、装饰等方面,比康熙所使用的还要贵重。
其次,胤礽开始变得非常的贪婪。
身为太子,胤礽的俸禄已经是远超其他皇子,但是这些钱远远不足以满足胤礽铺张而又奢靡的生活。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太子胤礽经常性主动向官员索贿,并安排其心腹人员,打着自己旗号到各地收受贿赂。
再次,就是胤礽对于朝臣和兄弟们的态度是非常的傲慢。
太子胤礽经常仗着其尊贵的身份,打压、排挤、羞辱其他的皇子,使得皇子们对于太子胤礽都有着极度的不满,特别是十三阿哥胤祥,可以说是与胤礽势同水火。在对待朝臣上,太子也非常傲慢,让朝臣对其是怨声载道。
于是,这个时候康熙开始审视太子胤礽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
是胤礽的老师们的问题么?并不是。
康熙皇帝先后给胤礽安排了多位老师,其中较为重要的包括了张英、李光地、汤斌、熊赐履等四人。而这四个人不仅是当时的饱学之士,更是朝堂之上的能员干吏,并且皆以勤政清廉著称。所以原因不在胤礽的老师们身上。
是抚养胤礽的荣妃马佳氏的问题么?也并不是。
荣妃的子女中,活到成年的有一儿一女共两人。其中,固伦荣宪公主是康熙最喜欢的女儿,她深明大义,远嫁漠北蒙古札萨克多汗部,为了维系大清王朝与漠北蒙古的关系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而皇三子胤祉自也不用多说,是所有康熙皇子之中,读书最多,也是学问最大的,他通古博今、知书达理,典型的学究派。所以,马佳氏能够教育出这样的子女,胤礽自然也不会是受到了荣妃马佳氏的影响。
于是,这个时候,康熙将目光锁定在了索额图身上。
索额图是赫舍里皇后的亲叔叔,也是太子胤礽的叔姥爷,本就与胤礽关系非常的密切,而索额图也正是利用这一层关系,将胤礽变为了自己夺取政治利益的工具。再加上此时的朝堂上,索额图和明珠这两个集团持续不断的党争,弄得朝堂上乌烟瘴气,令康熙皇帝对其是极度的不满。
特别是在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康熙皇帝南巡,走到德州的时候太子病重,康熙急召索额图赶来照看太子胤礽,索额图与太子就此朝夕相处了很长一段时间,而在此之后,太子的种种恶习一下子全部都暴露了出来,并且是愈演愈烈。
于是,忍无可忍的康熙皇帝终于下定决心对索额图动手了。
索额图不仅被活活饿死,还被扣上了“第一罪臣”帽子,就此身败名裂。
对于太子胤礽,康熙倾注了全部的希望和半生的心血,生活上康熙力求无微不至,学业上康熙也是用心良苦,甚至在胤礽得天花期间,康熙不惜放下朝政十数天之久,可见康熙对于胤礽的重视。
也正是因为如此,康熙对于胤礽的失望是可想而知的,而这直接导致了康熙将所有怒火和怨恨全部倾斜到了索额图的身上。
于是,索额图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被康熙圈禁,进而被活活饿死,一代权臣就就这样以如此屈辱而又讽刺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一生。
原本康熙只是想借处死索额图,给胤礽提醒,让他能够改过自新,然而另康熙没有想到的是,胤礽竟然会以一种近乎于报复的心态对待康熙,致使父子二人的关系愈发的紧张,就连京城中也在盛传皇帝与太子不和的消息。
终于,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的时候康熙与太子胤礽之间的矛盾彻底爆发了。
这一年的热河秋闱过程中,康熙非常喜爱的皇十八子胤衸病重,胤礽对此再度表现出了“绝无友爱之意”,引得康熙对其的痛斥。随后康熙更是惊讶的发现
“(胤礽)每夜偪近布城,裂缝窃视。”
胤礽这样窥伺康熙、意图刺驾的行为让康熙感到震怒,在这样的情况下,康熙当机立断废黜了胤礽的太子之位,这也就是“康熙一废皇太子”事件。
与此同时,康熙将已经被处死五年的索额图再度提起:
“从前索额图欲谋大事,朕知而诛之,今允礽欲为复仇。朕不卜今日被鸩、明日遇害,昼夜戒慎不宁。”
在康熙看来,胤礽之所以如此,完全是索额图教唆的结果,而胤礽对于康熙的“太子不孝,所行不善”,也完完全全是在对康熙处死索额图的一种报复性的回应,而这更无疑增加了康熙对于索额图的愤恨。
于是,这便有了康熙怒斥“索额图诚本朝第一罪人也”,并且下令,将索额图的两个儿子格尔芬与阿尔吉善处死。
就这样索额图彻底的身败名裂的了,而整个赫舍里氏家族也就此沉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