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导演都提醒了你,鲍毓明不止一个
如今,鲍毓明性侵养女的新闻让不少人再次关注到未成年人的保护问题,以及延伸到孩子成长中遇到的种种教育和防范问题。
这个一直在成年人手中掌握的世界,此类问题从不曾消失。
相比起我们应该去加强孩子在这方面的教育,我们该教育的应该是大人。
因为很多成长问题出现的原因都在成年人身上。
我们终究会孤独的长大
曾经有不完全统计,在国内有近3亿会离开农村前往一线城市打工,这其中的多数人会选择将子女留在家乡。
而这种外来务工人员有些是夫妻结伴而行,导致孩子与老人一起生活,或由家里大点的孩子帮忙照看弟弟妹妹。
留守儿童的数量就在这种现状下逐年增长,一度占全国儿童总数的20%,其中一年能见到三次父母的孩子不超过一半。
这类群体不少人都知道,但关注度却很少,除了图片摄影作品和公益广告之外,这属于国内少有导演触碰的题材。
在为数不多的成片中,有一部叫《归途列车》的纪录片让人们看到了另一种成长。
父母去了广州打工,孩子留在四川老家,不到一岁就与父母分离的她和父母几乎没有熟悉的时间。
靠着一年到头来的几次见面,“爸妈”这两个称呼对她来说,只是一种特定的称谓。
15年的成长过程,她和奶奶一起生活,要承担很多这个年龄不该承受的事情。
而当她逐渐长大,她又会重复父母的选择,独自进城打工。
这种孤独童年对孩子造成的影响会让孩子模糊家的概念,从而找不到自己的归属感,这种现状并非只发生在农村。
《过春天》中的女孩佩佩和母亲生活在深圳,但她的父亲却来自香港,而她的生活也是游离于两个城市之间。
虽然父亲会定期支付她的生活费,但父亲已经有了自己的家庭,不好对她多问。
母亲则在麻将桌上挥霍度日,两人几乎没有交流。
两地都生活着有血缘的家人,但对她来说,两个城市都没有归属感。
她决定存钱去日本看雪,而这种从未到过的远方和从未见过的雪,自然是象征她渴望逃离的心情。
哪怕是为了攒钱铤而走险做起的带货走私生意,都让她感受到了久违的温暖。
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对越少的东西,表现得越珍惜。
父母一方的缺席会导致其执迷的追求那未获的一份爱,而追求的后果往往是让人倍感心酸的。
成年人的恶意
其实孤独成长的定义并非停留在表面的父母一方缺席,即使表面健全的家庭中也存在不少恶意。
日本影片《垫底辣妹》中重男轻女的父亲,《无爱可诉》中那对能在争吵时说出“当年把孩子打掉多好”的夫妇,以及近些年用一句“为什么生我”质问世界的《何以为家》,都在讲述一种成年人的恶意。
关于家庭关系和成长的影片,国内有过不少佳作。
早期的创作者喜欢将冷漠、尖锐的父子关系搬上银幕,导演张扬在《洗澡》《昨天》等影片中所呈现的中国式父子冲突与和解,放在当下也屡见不鲜。
而近期的影片中,将“绝对的服从”定义为父母眼中的“长大”,这种近似于“我们都是为你好”的控制欲是不少当下父母仍然坚持的“爱意”。
如果说这是内忧,那外患就更加明显,一部《嘉年华》直接将受到性侵的女孩置于绝望。
只因犯罪者的地位问题,从警察到医生,乃至家长,每个人的回应都近乎冷淡,这无疑又造成了一次伤害。
而导演这次让每个人都站在了被害人的角度,感受自尊被碾压的痛苦。
国内这方面的讨论相对较少,但鲍毓明事件的爆发让不少人发现此类事件并非罕见。
就像几年前对于拐卖儿童问题的讨论热潮一样,地狱空荡荡,恶魔在人间这句话,并非说说而已。
共同成长
关于校园暴力国内外有不同的力度,国外起步较早,目前的校园暴力已经上升到了校园枪击案的地步。
而国内近几年出了一部《少年的你》,虽然不少人对片尾的法制宣传感觉生硬,但这必不可少。
《未成年人保护法》在少年的成长中应是保护伞的作用,但身边共同成长的人却反过来利用法律伤害别人。
震惊一时的少年A事件便是如此,该少年自称是“酒鬼蔷薇圣斗”,杀害11岁男童和10岁女童,但日本司法程序是严谨明确揭露少年犯身份,他的真实姓名没有被公开,被舆论称作:“少年A”。
但杀人犯却是年仅14岁的少年,因日本刑法第41条规定:未满14岁的儿童及青少年不具备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对于14岁以下的犯案少年,法律不处以任何形式的处罚。
导致这位日本历史上最著名的少年A依旧没有受到什么“惩罚”,辗转呆过两个少年院,最终于2004年3月10日假释出院,恢复了常人的生活。
这类事件直接导致日本描写少年犯罪和残酷青春的影视作品暴增,以光市母子杀害事件为背景的电影《来自天国的情书》、因千禧年左右少年犯罪事件频发而诞生的电影《青之炎》以及东野圭吾的原著改编电影《彷徨之刃》都与少年犯罪紧密相关。
而《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修订正是让越来越少的少年不再选择沉默,让他们有勇气站出来,保护自己以及重要的人。
毕竟现实中的成长相对电影来说,充满了太多不确定性。
越来越多的导演将这类故事搬上银幕,为的是让更多的成年人看到, 让他们重视孩子这转瞬即逝的几年。
但对孩子,他们想说的,叶芝早就替他们想好了。
“人间的孩子,与一个精灵手拉着手,走向荒野和河流,这个世界哭声太多了,你不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