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莱坞的邪恶,只是关乎娱乐本身!
“I want to go to dreamland“
在很多文艺工作者的眼里,“dreamland“,即好莱坞的代称。
这个位于美国西海岸加利福尼亚州洛杉矶郊外的地方,
依山傍水,景色宜人,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是美国电影工业聚集地,许多著名电影公司设立于此,
因此来这里逐梦的演艺人,编剧,导演,制作人,经纪人,广告商人趋之若鹜。
好莱坞,即“梦之岛”,
很多人背井离乡,想要从这里抛弃原来的身份,获得一个新的身份,
这个新的身份代表成功,代表自由,代表光鲜,代表富有。
成功推出《美国恐怖故事》系列的瑞恩·墨菲,
算的上是全美国最懂美国传统文化的创作者,也最懂得如何把美国文化融入当下。
今年,瑞恩·墨菲再一次推出了自己的新作品,
《好莱坞 Hollywood》
不同于昆汀的《好莱坞往事》,
《好莱坞》以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好莱坞的黄金时期为背景,
虚构了这样一部有真实人物原型,但重要事件却进行了戏剧化创造的作品。
比如:吉姆·帕森斯(谢耳朵)扮演的亨利·威尔森。
比如:杰克·皮克金扮演的洛克·赫德森。
瑞恩·墨菲对当时的好莱坞是一个极端理想化的理解和认知,
他把他所认为的好莱坞大事件,通通放进了这个好莱坞演艺人群像的作品里。
这个虚实交织的故事里,既有玛戈这种虚构的人物形象,
也有洛克·赫德森,安娜·梅·王,哈蒂·麦克丹尼尔这种跨时代性,极具突破的好莱坞人。
洛克·赫德森,
他是好莱坞第一位公开爱情取向的男演员。
安娜·梅·王,黄柳霜,
她是好莱坞第一位留名星光大道的华裔女演员。
而哈蒂·麦克丹尼尔,
则是第一位获得奥斯卡殊荣的黑人女演员。
《好莱坞》全剧共7集的篇幅,
以一个乡下男孩前往好莱坞寻梦拉开序幕,穿插了好莱坞梦乡里不同肤色,性别,种族逐梦的生活往事。
并且,它的关注点不仅仅是演艺人,
还有和好莱坞相关的所有行业,经纪人,助理,导演等等,
《好莱坞》的重点不在台前,更多的是在幕后,
电影制作,演艺人和制片厂以及制作公司的关系和往来,这也是该剧区别于其它好莱坞题材作品的亮点所在。
这样一个成熟的工业体系,
背后是由无数颗螺丝钉共同的运转,才可能成就这个世界辉煌之地,
而这份夺目背后,也背负着无数人的辛酸和挫败。
演员在试镜过程中所承受的压力,
为了成为一个光鲜夺目演艺人所做的形象改变,如何打开知名度又规避职业风险,
甚至在名誉和个人生活习惯之间,都在进行着不间断的斡旋。
以演员洛克·赫德森为例,
这个瘦削的年轻人从改名为赫德森开始,自己的人生就如这个直布罗陀海峡之石原名一样,慷慨激昂却又身不由己,
试镜中,说错台词几十次,重拍几十次,都是家常便饭。
赫德森并不是天赋型演员,他只是一直在完善着自己作为演艺人的人设,
太过瘦弱,那就靠饮食和锻炼增肌,达到美国硬汉的形象要求,
爱情取向不明,那就结婚,继续塑造自己的完美偶像形象,
现在常常说的一句话就可以代表他:
“有些人活得并不像一个人。“
对于明星来说,这还真是:
想做人就无法做别人的偶像,想过平淡的生活就无法享受成功之下的纸醉金迷,
想做偶像,就得牺牲自己作为普通人的欲念和平凡。
而安娜·梅·王和哈蒂·麦克丹尼尔的故事,则指向了种族和女权,
一个是华裔,一个是黑人,注定了在这片白人的天地要比别人付出更多,才能得到应有的位置。
安娜·梅·王是星光大道的第一个华裔女演员,可她凄惨的身世则很少被诉说,
哈蒂坐在了奥斯卡领奖台下,而她被分开在白人区之外入座,也是璀璨背后不被人提及的往事。
而由石头姐饰演的玛戈一角,更是代表了好莱坞世界里那些破碎的梦,
有人成功,自然有人失败,
失败的人或许不够漂亮,不够天赋,不够幸运,包装不够,不会营销,没有好的团队,
种种原因都会让天上的星星成为一颗陨落的陨石。
在《好莱坞》里,一群胸怀大志的人,在好莱坞闯荡,
追求成功,不惜一切代价,光鲜亮丽的舞台背后是无人诉说的艰辛,
观众通过不同角色得以了解到好莱坞的各个侧面,也可以从制度、种族、性别、取向和偏见等角度重新审视好莱坞。
《好莱坞》从纸醉金迷,酒池肉林入手,又深入内里,
把热血青春,美国梦,照进历史,镜中窥物的形式来总结这场浮华梦,
有意思的是,《好莱坞》并没有去打碎好莱坞神话,更加没有去刻意挖掘好莱坞背后的丑陋,
它把问题抛出来,最终又以好莱坞大团圆收场。
是的,它的结局似乎过于完美了,
每一个人都获得了好的归宿,每一个人都突破自生局限,获得了最大成功,
连那些在当年看来不可能突破的禁忌,都以“好莱坞梦”进行了粉饰。
留声机下的落日大道,指尖烟雾环绕威士忌,
那种有着金子质感的年代,不如就让它保留那份虚幻和朦胧,
瑞恩·墨菲不是一个喜欢修正历史,传达严肃人生观的创作者,
他更倾向于把那些东西融入娱乐中,给予娱乐更多的展现形式。
无论是《美国恐怖故事》,还是《好莱坞》,都是娱乐先行的作品,
如果你要把它当做一部书写好莱坞的传记片,那就有些过激了,
瑞恩·墨菲的底色虽然都是黑色的,但他从来不愿意去调侃底色的深不可测,
相反他常常以黑色这个底色作为他的工具,去渲染人们渴望却又触不可及的异世界,
这个世界里,有我们好奇一切的邪恶,这些邪恶不是要传达一些关于人性,欲望的高深道理,
这些邪恶,只是关乎娱乐本身!
“吸睛”一直都是瑞恩·墨菲在致力打造的黑色影视元素,
他一直在这个基础上进行升级,完善,《好莱坞》之后,他或许能在黑色娱乐上做出突破,成为另类的黑色大师,
瑞恩·墨菲对于影视作品的看法,也正如那个诞生了无数经典的好莱坞一样:
一切其实都是一场梦,又何必当真!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