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家辉:所有人都在演自己,而我演了所有人
梁家辉
平步青云,善感多愁,幻想童年,婚姻如戏;
虚伪情人,无奈人生,唯演是贤。
——梁家辉
文 / 杨大侠
壹·无业游民1985年,香港铜锣湾。
这天,一个市民走到一个地摊前,地摊上摆满了各种手工艺品。
市民拿起一串念珠,抬头问道:“这个多少……”
话没说完,他停了下来,直愣愣望着卖手工艺品的“小贩”:
“你长得好像那个影帝……梁家辉!”
“小贩”咧开嘴笑着说:“我就是梁家辉。”
他指着地摊上的物品:“来来来,参观一下,你认识我,我给你算便宜点!”
那年,梁家辉摆了一年地摊——
他无戏可接。
梁家辉
贰·初入江湖梁家辉和刘德华是同一届的无线电视同学。
按照无线的惯例,培训生先要跑龙套,无线通过演员的演技气质各方面,决定要不要和培训生签约。
当时无线正筹备拍《千王群英会》,周润发担任赌场老板龙哥,梁家辉和刘德华饰演周润发的左右保镖。
梁家辉,周润发,刘德华
拿到剧本那天,梁家辉激动坏了:
“我让德华来我家吃饭,我们把厚厚的剧本看完后,发现我俩就一句台词:‘是的,龙哥。’”
两人觉得这也太“龙套”了,于是决定自己加戏。
第二天开拍的时候,刘德华叼了一根牙签吸引注意力,梁家辉则把手插进胸前西装,佯装摸枪状态。
导演立马发飙叫停:
“那两个是谁?想干什么?咬牙签那个刚吃完饭啊?手插进西装那个,你以为你是拿破仑啊?”
拍完这场戏,刘德华签约了,梁家辉拿到的,却是解约合同。
演艺事业仿佛到此为止,然而生活还要继续。
为了吃饭,他创办了一本名为《La Bouche》的杂志,没多久创业失败了。
他又跑去当服装模特;晚上回来,他就给香港文汇报写文章。
他在文汇报上的专栏叫“辉笔而就”:
“里面所有的文章都与电影无关,我写阳光,写窗台的蚂蚁,我写的是生活。”
从拿起笔那天开始,梁家辉写了整整21年,
即便日后他从事的职业已经完全不同,他也没有停下写作。
他明白,在没戏拍的时候,是什么养活了他。
李翰祥
叁·第一场戏与梁家辉一同拍模特的,是一个叫李殿朗的女人。
李殿朗看中了他身上那股子拼劲,就把梁家辉介绍给了她的爸爸——大名鼎鼎的李翰祥。
当时,李翰祥已是邵氏电影的招牌导演,他发现梁家辉从神态到形态,无一不散发着演员的潜质。
一天,他把梁家辉叫来:“明天你跟我一起去北京。”
梁家辉糊里糊涂来到北京故宫,才知道李翰祥要让他参与两部大戏:
《垂帘听政》和《火烧圆明园》。
火烧圆明园
演艺事业又有了生机,他兴奋地搞来一辆脚踏车:
“每天我都骑着自行车,从西苑出发,一直到故宫这边来。”
他不会说普通话,也听不懂,但他硬是用了近半年时间来学习,用蹩脚的普通话坚持对戏。
他已经三年没拍过戏了,再加上语言不通,他只得完全按照李翰祥的要求,一板一眼地演。
他很困惑:“这算是我拍的戏吗?或者我就只是个拍戏的?”
不通语言、没有演戏经验,再加上心中困惑,梁家辉在现场表现得无精打采。
然而,李翰祥却拍手道:“演得好!”
原来,他这副无精打采的样子,跟咸丰“肾亏”般的形象误打误撞、不谋而合。
就是这次误打误撞,他斩获了1984年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那年他26岁,成为金像奖史上最年轻的获奖男演员。
江嘉年,梁家辉
肆·相濡以沫梁家辉还没来得及把奖杯捂热,就遭到来自台湾当局的一纸封杀令。
梁家辉是香港演员,但当时的台湾是香港电影最大的投资市场,而台湾当时与大陆的关系微妙,谁要是去大陆拍戏,台湾见一个封一个。
很多香港导演不敢再找他拍戏,但有些好心的导演劝他写一份“悔过书”,或许还有挽回的余地。
梁家辉坚决不写:“我在自己的祖国拍电影,我悔过什么?”
因为他的固执,所以才有了铜锣湾摆地摊那一幕。
那来往摊前的顾客,都对遭遇“低谷”的梁家辉感到惋惜。
梁家辉却置之一笑:“我的人生,没有低谷。”
这一幕,被一名叫做江嘉年的电视台制作人看在眼里。
她为梁家辉的自信打动,就回去看了他那两部电影。
看完后,她心绪难平,她找到梁家辉:“你来我这儿做广播剧的录制工作吧。”
梁家辉去了电视台,第一次见到了江嘉年。
江嘉年相貌平平,但梁家辉看到她的那刻,
“心好像被雷劈了一样,被她迷住了。”
回到家,梁家辉写道:
“她是个怎样的女人呢?她是那种——即便我穷困潦倒,但也能够让我感觉很放松的女人。”
两年后,两人准备结婚了。
但梁家辉没钱啊,怎么办?
“我用仅有的8000块港币,给她买了只戒指,租了一个小饭店的房间,请了几个要好的朋友,连结婚证都是我自己设计的。我不敢告诉家人,我们没有婚礼,没有家人的祝福,我问爱人委不委屈,她说:‘我相信你不会让我委屈的。’”
右图为补办的婚礼
江嘉年的奋不顾身,让香港媒体很是感慨。《明报周刊》登出这样一则新闻:
“梁家辉娶了个人人喝彩的老婆。”
很多电影界的人亦是受到感染,这当中,就有李翰祥、尔冬升、周润发和徐克。
李翰祥和尔冬升顶着压力,让梁家辉回归电影拍摄;
周润发和徐克斡旋奔走,为梁家辉解除了封杀令。
1987年,梁家辉和周润发共同出演了《监狱风云》。
电影的最后,梁家辉饰演的广告设计师等来了刑满释放。
梁家辉就像广告设计师,在蛰伏多年后,他终于等来了大放异彩的时刻。
梁家辉
伍·梁十三然而梁家辉并没等来他的高光时刻,取而代之的,是连轴转地拍戏。
“那时候,我有个外号叫‘梁十三’,说我一年能接13部电影。郑裕玲外号叫‘郑九组’,因为她同时在9个剧组开戏。”
与此类似的,还有周星驰、刘德华、周润发,他们一年都可以拍出10部以上的戏。
“不拍会怎样?我们就是没法想象后果会怎样。”
在黑社会的枪口下,梁家辉有三年时间没有休息,
“每次回家都不到45分钟,洗个澡换件衣服再出去赶下一场。我经常是深夜回家,我太太睡得很甜,但我亲她一下都不敢,就得马上出去拍戏。”
情人
1992年,法国导演让·雅克·阿诺邀请梁家辉,去越南拍摄《情人》。
梁家辉带着江嘉年一起去了。
一天凌晨,有人突然闯入他们的住所,用枪指着梁家辉,逼他去菲律宾拍戏,并把江嘉年囚禁起来。
面对黑社会,江嘉年的果敢再次展露:
“《情人》是一部备受中外关注的片子,拍的好他的名气会大大提升。你让他先拍完,再拍你们的,对你们票房肯定是有益无害。”
黑社会认可了江嘉年的说法,就把她放了。
再次看到太太,梁家辉紧紧抱住了她,眼泪不停地流。
“没有一个香港影人愿意回想那段时间,那是非人生活!”
《情人》大获成功,它打破了法国电影1990年以来的票房记录;梁家辉的“屁股”,也成为影史上长盛不衰的话题。
第二年,他凭借喜剧片《92黑玫瑰对黑玫瑰》,再次获得金像奖最佳男主角,
这比周星驰凭喜剧片获奖,早了九年。
当然,好的反响并不能终止之前的困境,
恰恰相反,名气的提升,给他带来的,只有更多的压迫和威胁:
到底哪一天,才是明天?
《东成西就》与《东邪西毒》里的梁家辉
陆·拒绝重复“梁十三”的经历,虽然让梁家辉胆战心惊、疲于奔命,却也让他的的舞台表现越来越收放自如,并开启了他千人千面的演绎模式。
1994年的两部大戏,《东邪西毒》里,他饰演的黄药师郁郁寡欢,醉生梦死。
“一个人有烦恼是因为记性太好”,勾起了多少人的不堪记忆。
但在《东成西就》里,他又一脸无知得对陌生女人说:
“姑娘,你的胸部可否借我看一下?”
除此之外,还有《阮玲玉》里的渣男蔡楚生,《新龙门客栈》里的风流侠客周淮安,《棋王》里的天才棋手王一生……
你几乎看不到梁家辉重复任何角色,也无法从这些角色中辨别出一个真实的梁家辉。
而回忆这些角色,你也只会回忆起戏中的人物,而几乎忽略了梁家辉本人。
对此,有人评价说:“给梁家辉一部《水浒》,他能演出108个人物。”
李翰祥看了这些“乱七八糟”的角色之后很是火大:
“我要捧你成为明星,你却跑去当演员,没出息!”
言外之意,是让梁家辉爱惜羽毛,不要什么角色都演。
梁家辉的回复则是从没想过当明星,“我害怕重复。”
“我害怕重复”,这也是梁家辉给我们的感觉:
每当我们担心梁家辉他的下一部戏会有雷同角色,他却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惊喜。
而这,就是他的明天。
《黑金》
柒·走出黑暗1997年,香港回归,香港的混沌局面开始变得有序。
这年,梁家辉的电影数量骤减到两部,其中之一就是与刘德华合拍的《黑金》。
也是从这部戏开始,他在演艺方面,又有了新东西——
为角色写人物小传。
《黑金》的剧本只有几万字,梁家辉饰演里面的黑道老大周朝先。
他迅速看完剧本后,又找来台湾政坛和黑社会的八卦杂志,“足有1米多高。”
他对比看完杂志和剧本,开始着手写人物传记:
“这个人物吃什么?穿什么?讲话语气是怎么样?开会的时候会以一个什么样的姿态出现?他老婆以前是一个舞女,他为什么会娶这个老婆?为什么他现在已经是黑社会大哥了,还带着同一个女人……”
他把传记给导演看,导演傻了:
“十万字!比我的剧本还长!”
这部戏上映后,一个刘德华的粉丝说:“眼中只有周朝先!”
谁赞成谁反对
这部电影里,有句经典台词:
“我话说完了,谁赞成,谁反对?”
如果把这句话改成“我要得奖了,谁赞成,谁反对”,然后放在九年之后的颁奖典礼上,肯定全票“赞成”。
2006年,金像奖颁奖典礼,《黑社会》以所向披靡之势横扫四项大奖,其中之一就是最佳男主角。
梁家辉在化妆间得知自己第三次获得该奖的时候,兴奋得手舞足蹈,满地打滚。
这次,他饰演的是黑社会老大。
但这次,他迎来了自己的明天。
梁家辉
捌·成为梁家辉这几年,梁家辉的电影,票房、口碑都一落千丈。
观众骂导演、骂编剧、骂演员,骂他们毁了梁家辉。
观众几乎不会指责梁家辉,因为梁家辉在观众心中几近封神。
但谁是梁家辉?
估计又没几人能答上来。
如果问谁是周星驰,人们可以说他是至尊宝。
如果问谁是周润发,人们可以说他是小马哥。
但梁家辉,他是咸丰、是林冲、是棋王、是周淮安、是黄药师、是周朝先、是大D哥……
绝大多数演员都是演的自己,而梁家辉——
演的是市井、是庙堂、是他笔下的生活、是他遭遇的黑道、是他身居底层的挣扎、是他一见钟情的确信。
他用自己的经历与感悟,演出了所有人。
他说:“电影是文化产业,代表了你的国家的文化。”
这个文化包含了文艺、动作、喜剧等诸多类型,他就把自己分解、沉淀,再分别融入到各种类型中去。
《三体》里有句经典的话:
“给岁月以文明,而不是给文明以岁月。”
梁家辉也是如此:
让自己融入影史,而不是让影史记住自己——
千人千面,大象无形。像水一样,入瓶,则为瓶;入杯,则为杯。
像草一样,风动,则随风摆动;风止,则傲然而立。
这,就是梁家辉。
他,不是明星,不是巨星,不是流量王,不是嘉宾艺人。
他,是一个纯粹的“演员”。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