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粟裕调空军入闽,伟人在杭州听闻大怒:谁
1955年,福建地区成为了我军与国民党残余势力的斗争焦点。为了加强当地的兵力部署,粟裕请示中央军委调拨飞机等空军装备至福建沿海地区,以配合海军给予敌人沉痛一击。
毛主席看到报告后作了批复,但由于天气原因,空军入闽的时间需要推迟。无奈之下,粟裕只得先委托时任空军司令的刘亚楼,去往上海、杭州等地做前期准备工作。
毛主席在杭州见到刘亚楼很是疑惑:你来杭州干什么?刘亚楼如实回复:组织空军入闽的行动。毛主席听后大怒:这么大的事,为什么中央不知道?是谁做出的决定?
粟裕为何自作主张部署空军入闽事宜?毛主席看到他的检讨后又是怎么说的?
多年的戎马生涯里,粟裕指挥万军屡建奇功,但也曾6次负伤。体内残存的一些弹片和弹头,让他时常头痛、头晕,并且已经严重影响到了他的日常生活。
解放战争结束后,全国的战事基本已经落下帷幕,此时的粟裕终于有时间去好好地养一养伤。在上级的批示下,1950年12月,粟裕将军前往苏联治疗疾病。
经过了几个月的治疗之后,粟裕的身体已明显好转,并逐渐恢复到了正常水平。随后他也从苏联回到北京。1951年9月,周总理和朱总司令前来看望粟裕。
一番寒暄之后,周总理给粟裕传达了一个重要的命令:中央决定将你调往解放军总参谋部工作,并希望你可以尽快上任。粟裕听到这个消息后很是意外,一方面他觉得自己水平有限,恐怕难以胜任。
另一方面他认为还有其他比自己更合适的人选,粟裕把自己的想法告诉给了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然而他们二人表示,任命你前去总参谋部工作,这是毛主席的意思,并且我们都认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你就不要推辞了。
听到这番话之后,粟裕也不好再说什么。就这样,1951年11月2日,粟裕正式被任命为副总参谋长。毛主席一直以来对粟裕十分看重,此次任命也是主席对粟裕个人能力的认可。在粟裕调往总参谋部时,主席曾说道:粟裕能够比较好地看出问题,关键时刻他很可靠。
新中国成立不久,毛主席任命徐向前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一职。但是由于徐向前的身体状况不太好,从接受任命之时就在青岛养病,一直无暇顾及工作的事。
因此,总参谋部的主要工作长时间都是由第一副总参谋长聂荣臻处理的。而总参谋长的职位实际上也因此一直空缺着,毛主席深知这一职位的重要性,他一直在寻找合适的人选,长久以来粟裕的优秀表现引起了他的
于是,在1954年徐向前转任为中央军委副主席之后,毛主席便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长,10月31日下达了正式通知。为了让粟裕提前有个心理准备,毛主席事先找他进行了一番谈话。
与先前周总理对他说时的反应一样,这次粟裕依旧很惊讶。毛主席却笑着表示,根据我对你的了解,你是没问题的,相信自己可以胜任这项工作。
随后主席思索了一番说到,不过牡丹虽好,也需要绿叶来衬,你只管加油干就行。
因此,在任命粟裕为总参谋长之后,中央还任命了邓华、许世友、韩先楚等一批优秀的军事人才作为副总参谋长,配合粟裕一同建设新中国的国防军事工作。
上任之际,粟裕的压力是非常大的。此时的新中国刚刚取得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部队一方面需要时间整顿调整,另一方面又要加快迈入现代化、正规化的步伐。
并且,由于帝国势力的不断侵袭,从国家层面给我国施加压力,战争随时都有可能爆发,必须提前做好一切战斗准备。因此在上任之后,粟裕便立即召开会议分析当前人民解放军的建设计划,以及新中国目前面临的形势。
经过一番深思,粟裕提出了三个当时急需解决的问题:其一,要思考未来的战争模式究竟是怎样的?其二,怎样才能建立起稳固的防御反击力量和大纵深的防御体系?其三,解放军以后的规划和作战计划是什么?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粟裕耗费了大量的精力和时间去研究。虽然他的身边副总参谋长有十多位,但许多将领都身兼数职,工作繁重。
只能从参谋部的角度多考虑一些问题。真正能够投入工作的只有李克农和张爱萍二人。
但粟裕顶住了压力,并把工作完成得很好。
新中国成立之初,由于海军力量并不强大,大批国民党军队抓住这一机会,盘踞在华东沿海的岛屿上。一有机会就对沿岸进行骚扰,严重地影响了当地人民的安全。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祸患。粟裕从1954年8月开始就对华东沿海地区做出了战略部署,明确表示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打击敌人、收复岛屿。
自此,华东沿海地区的解放战役打响了,粟裕先是瞄准了一江山岛这个地方。虽然在这一处有着国民党大量坚固的永久火力点驻守,但在粟裕的指挥下,先是派华东战区海陆空三军对一江山岛进行了猛烈的攻击。
同时掩护陆军登陆,部队登陆成功之后,粟裕下令要充分利用特殊的地形展开攻击。快速构筑牢固的工事,输送运输船只,通过一系列指挥,一江山岛上的战斗仅不到十天就结束了。
歼灭了国军一千多人,并逐步积累了登陆作战的经验,为后续军事学习提供了范本。伴随着一江山岛的顺利解放,其他地区也都捷报频传。
1955年2月25日,华东地区沿岸岛屿得到全部解放,从此以后这里再无战事。
沿海岛屿解放之后,国民党残余势力只得隔海叫嚣,斗争的焦点也来到了福建地区。1955年3月,粟裕连同总参谋部的诸多干部以及空军、海军的相关领导人,商讨了眼前的复杂局势,并针对各个问题做出了战斗部署。
方案确定之后,粟裕将其上报给中央军委,中央军委予以同意。与此同时,华东地区的海上和空中任务十分繁重,为了分担压力。
也为了能够更好地震慑敌人,粟裕便请示中央军委从空军总部队调出一批飞机和装备支援福建。眼看着福建地区的新建军用机场即将在6月底竣工,5月12日,粟裕又一次给中央军委作了报告。
报告中说明,此次调拨飞机,主要目的是为了配合战斗,为解放金门、马祖等岛屿创造有利条件。福建地区的军用机场马上竣工,希望能够快速得到中央的批准,毛主席看到了这份报告后,他明白粟裕的想法。
同时也很支持他,便立刻作了回复。得到了毛主席的批示后,总参谋部决定:于6月底准备完毕之后对飞机进行转场工作。但是,好巧不巧,这一段时间机场施工地区连日降雨,工期被推迟,空军入闽的时间也需要同时向后延期。粟裕向彭老总反映了这一情况。
彭老总表示:进驻福建的空军,在7月中旬再去为宜。粟裕明白碰上了天气不好,谁都没办法,但这个时候不能停下来。于是他便委托刘亚楼同志先行去往杭州、上海等地做一些必要的准备工作。
等到时机一到,便可以立刻开展空军入闽工作。刘亚楼听到通知后便开始着手准备工作,他先去往了杭州。恰好毛主席此时正在杭州休息,刘亚楼就特地去拜访了毛主席。
主席见到刘亚楼来到这里并没有感到惊喜,反而是很疑惑。询问了之后,刘亚楼表示:此行是为了组织空军入闽的行动。毛主席听后,很是生气,他还不知道有这档子事。空军入闽的事,粟裕只是先前给他请示了一次是否同意。
具体部署在中央都还没有讨论,这么大一件事,到底是谁决定的?刘亚楼明白主席生气了,只得如实作了汇报。粟裕得知刘亚楼受到了批评,连忙向主席作了一封书面检讨承认了自己一时心急未经请示的错误。
毛主席看到他的检讨后,明白了粟裕的心情,但同时表示任何时候都不能不按纪律办事。你们虽然事先请示过了,但那次请示没有涉及到具体的战略部署,这是你的失职,你要承担这个责任。
当时的国际形势十分复杂,福建沿海的斗争也一直在持续进行着,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地发生着变化,眼看着局势一直僵持着不是办法。
毛主席在1958年7月18日亲自召开会议商定了一些问题,决定对金门和马祖等地区实施惩罚性炮击。粟裕接到命令后,第一时间召集解放军相关人员进行炮击进门的筹划工作,经过看一番准备之后,终于在1958年8月23日,“金门炮战”开始了。
这也彰显了中国强大的武装力量以及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和信心。
总的来说,粟裕将军在担任总参谋长的这些时间内,他没有辜负毛主席对他给予的厚望。他坚持自己的原则,在很多问题上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并对未来战争的许多新问题上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为解放军的发展谋得了一条道路。
壮大了国防力量,保卫了国家安全,粟裕将军的爱国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