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个富人思维,犹太人的经商智慧

柏林犹太人博物馆
在全世界,犹太人的人口数量才1600多万,只占世界人口的0.3%。但是他们所取得的成就,不在其他任何民族之下!
世界新首富“股神”巴菲特、科学巨人爱因斯坦、“华尔街之子”摩根、石油大王洛克菲勒、“金融天才”索罗斯、“普利策新闻奖”的创始人普利策、电影巨头华纳兄弟、著名导演斯皮尔伯格、“甲骨文”CEO拉瑞·埃里森、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
这些声名显赫的人物虽然在不同的领域成功,但是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犹太人。
另外,美国华尔街有一半以上的超级富翁是犹太人,诺贝尔奖的获得者中犹太人占总数的30%以上。
这其中到底有什么秘密呢?其中的奥秘就在《塔木德》。
《塔木德》是犹太人精神的百科全书,为犹太人提供了生活的准则和处世、经商、教育等方面的道德规范,所以犹太民族被称为“一本书的民族”。
在犹太民族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话:“为了贫穷女孩子的一份嫁妆,可以在犹太教堂里把《圣经》卖掉。为了使这个女孩子一生富足,她的嫁妆里必须要有一部《塔木德》。”
目前《塔木德》已被译成12种语言,在全世界广泛流传。尤其是犹太人几乎人手一册,从生到死一直研读。
现在我们开始介绍《塔木德》这本书的3个富人思维。
01
积少成多
犹太人在教育自己的子女时,总是教育他们要从平凡的小事做起,且不可看不起小事,只有小事做好,才能做大事。要既能承担大事,也能办好小事。
十九世纪第一个亿万富翁,被人称为“石油大王”的洛克菲勒有这样的一个故事。
车站上有一个老妇人,手里提了一个重重的的箱子;看到车厢上还有一个老头,鞋子上粘满了泥,一看就是干力气活的人。
于是富人对老头说,帮我提箱子吧,我给你1美元;老头听后接过箱子,把老妇人带到站台前,这时车站的工作人员向老头打招呼:洛克菲勒先生,你也来坐车么?
洛克菲勒回答道:我做了一个徒步旅行,现在要回纽约;老妇人听到:天啊,您就是洛克菲勒先生,竟然还支付给你1美元,于是想讨回1美元。
洛克菲勒微笑说到:这1美元,是我挣的,所以我收下了。
石油大亨洛克菲勒如果没有类似的无数个一美元的积累,也就没有后来的亿万财富。
02
22 : 78法则

犹太人也发现,整个社会富人与普通人的数量比例大约是22∶78,而富人总共拥有的财富与普通人总共拥有的财富之比正好颠倒过来,大约是78∶22,这就是犹太人的“78∶22法则”。
犹太人实践了这个法则:钱在有钱人手里,所以做生意就赚那些有钱人的钱,只有这样才可以迅速赚钱、赚大钱。
环顾世界,大多数犹太商人从事他们所谓的“第一商品”——金、银、珠、宝、裘皮等的贸易。这些商品尽管昂贵,但富人需要,必能获取高额利润。
03
厚利适销

犹太商人一般不做“薄利多销”的买卖。他们认为薄利竞争如同让脖子套上绞索,是愚蠢至极的。他们做的是“厚利适销”的生意。
他们还认为,同行之间开展竞争,总希望以比竞争者更低的价格售出商品,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在考虑低价销售前,为什么不考虑多获一点利润呢?
如果大家都相互以低价促销,厂商怎能维持长久的经营呢?何况市场是有限的,商品占有率达到一定程度时,价格再低也很少有人要了。
犹太商人的“厚利适销”办法,是以有钱人和巨额营业为目标的。名贵的珠宝、钻石、金饰,只有富裕者才买得起。他们讲究身份,对价格就不会那么计较,而如果商品价格过低,反而会使他们产生怀疑。
俗语说:“价贱无好货。”这句话富有者印象最深。犹太商人就是这样抓住消费者的心理,开展“厚利适销”策略营销的。
以上是犹太人的3个经商智慧,你学会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