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款汽车的销售情况可以看出,美国消费者的
现在,请你四下看看,然后回答这样一个问题:你身边的人都处于什么状态?
为了所有人的工作、收入、退休金、房子和其他福利着想,我们最好希望所有人都保持乐观的心态。目前,美国消费者的乐观心态,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动美国经济的增长。不过最新的研究显示,美国人的心态或许很快就会发生摇摆。
虽然最近有很多文章称,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一些衰退的迹象,不过从消费者的消费活动来看,他们对这些警告完全视而不见,依然泰然自若地花钱——即便扣除通胀因素,美国消费者的人均消费水平也超过了历史上的任何一个时期。消费一直是美国经济的最大贡献因素。尤其是最近一段时期,美国消费者算是超水平发挥了。过去五年,消费对美国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85%。房利美的经济学家最近总结道:“消费支出仍然是推动美国经济持续扩张的最重要的力量。”美国经济已经连续增长超过10年了,对于这轮创纪录的增长,美国消费者是不折不扣的英雄。
不过,那些还记得10年前发生的事的人,很可能会心生不寒而栗之感。消费者的狂热消费,正是导致美国经济在2003年至2007年快速增长的主要推力,随后,美国便迎来了过去70年间最严重的经济衰退。不过,今天的消费主力军并非当年那些即便债台高筑也要“买买买”的购物狂。恰恰相反,他们算得上是模范公民了。在上次经济危机前,美国的家庭债务一度攀升至GDP的99%,如今这一比例仅为76%。在2006年和2007年的经济繁荣期,美国的个人储蓄率居然下降为零,而现在则回升到8.1%,是一个比较稳妥的比例。对此,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Conference Board)的消费者信心调查负责人林恩·弗兰科表示:“上一次经济衰退的严重性,改变了美国消费者的行为。他们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目前,美国的老百姓兜里有钱,失业率处于50年来的最低水平,实际工资不断上涨,消费者似乎完全可以继续“撒币”,无限期地推动GDP的增长。然而历史告诉我们,这是不可能的。对于美国和世界主要经济体来说,美国消费者的心情是否会变坏,特别是什么事情会让他们的心情变坏,是一个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
就业疲软是摧毁消费者信心的头号杀手,即便是有工作的人也在担心这个问题。米奇·列维是贝伦堡资本市场公司的经济学家,同时也是多家美联储银行的顾问。他表示:“只需要几个非常糟糕的就业数据,就可能导致消费者信心和支出的下降。”贸易争端的不断升级也会影响消费者的信心。就在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可能要与中国开始贸易争端之前,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和密歇根大学联合开展了一项调查,询问了消费者一些开放性问题,看哪些因素会影响他们的信心,结果表明,消费者最关心的就是关税和贸易争端问题。密歇根大学负责消费者信心调查的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科廷表示:“消费者去超市,看到玩具、衣服、消费电器等很多商品都涨价了,肯定会感到经济形势很严峻。”
看到这里,你肯定会想,美国消费者的信心是否已经开始动摇了?对这个问题,休旅车的销量是一个值得关注的指标,因为休旅车(比如房车)是一种昂贵的非生活必需品,只要消费者对经济形势比较担忧,就很有可能推迟休旅车的购买。去年,休旅车的销量只是稍有下滑,今年则大幅下降,这也是2007年以来,休旅车的销量首次出现全年下滑。曼哈顿公寓楼的房价也很能体现出有钱一族的心态。根据房地产公司Douglas Elliman的报告,曼哈顿的房价也开始疲软,同时通过抵押贷款方式买房的消费者越来越多。你可能以为,高收入阶层在买房时应该不会太斤斤计较,然而实际上,只要他们对经济形势有清晰的认识,他们就会成为第一个捂紧钱袋子的人。
另一个对当前经济形势有清醒认识的群体是企业的CEO们,他们对经济形势几乎都持悲观态度。目前,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发布的CEO信心指数(根据9月的一项调查数据编制)显示,CEO们的信心已经下降到了2009年年初以来的最低水平。就在一年前,CEO们还大多认为,当时的经济状况比6个月前有所好转,并认为经济还会继续增长。但现在,他们大都认为经济形势正在趋于恶化,而且会变得更加糟糕。
经济的走向是由亿万普通消费者的日常决策决定的。那么他们的信心水平如何呢?很可能已经开始趋于悲观了。世界大型企业联合会今年 9月的调查数据显示,美国消费者的信心目前仍然处于非常高的水平,但较8月大幅下降。今年9月,《财富》杂志联合SurveyMonkey网站对美国的1万多个家庭进行了调查,询问受访者是否预计未来12个月内将出现经济衰退,持有肯定看法的受访者占了三分之二。
不过,消费者的信心并非预测经济衰退的一个可靠指标。消费者信心的下跌总是先于经济衰退出现,这也是它为什么是一个十分重要的指标。然而即便是在经济繁荣时期,消费者的信心有时也会突然下跌,然后回升。这些都表明,肯定还有更多因素影响着消费者的信心。
诺贝尔奖得主、知名经济学家罗伯特·席勒认为,他已经找到了这个神秘的因素,那就是讲故事的力量。他表示:“人们的信心是由故事推动的,我们不能将它单纯地简化为信心本身。”比如在上一次经济繁荣时期,“每个人都听过一些言之凿凿的‘造富神话’,比如某人卖房赚的钱比你工作一年赚的钱还多。”席勒的新书《叙事经济学》(Narrative Economics)里提供了很多这样的例子,从中可以看出,历史上的很多繁荣与萧条,与这些“故事”都有密切的关系。席勒指出:“我现在特别关注的一个‘故事’,就是围绕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叙事——很多人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有一天会取代几乎所有的工作岗位。”这种叙事如果被社会媒体放大,再加上实际就业率的下降,就很有可能会让消费者的情绪从乐观变成悲观,进而导致增长的引擎熄火。
所有的经济衰退,都会演变成一个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但只要消费者保持乐观,这种循环就无法持续下去。要想知道经济走势何去何从,我们既要仔细监测信心数据,同时也要仔细辨别你听到的故事里隐含的意义。
同时,为你自己也为他人好,最好还是多传播一些阳光的故事。(财富中文网)
本文另一版本登载于《财富》杂志2019年11月刊,标题为《美国消费者剖析》。
译者:朴成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