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丁路德金抗议政策的不断转变,其背后的实质
文/正说文史
马丁路德金出生于1929年的美国南方城市亚特兰大的一个中产阶级当中,他从小便目睹了黑人在美国社会上遇到的种种不平等对待,所以,为黑人平权,是马丁路德金的一个毕生目标。
在他就读于莫尔豪斯学院期间,受到其校长梅斯的反种族歧视影响,他便选择了牧师作为自己的职业,并且潜心研究学习基督教神学。而后在他就读于克鲁泽神学院时,不仅继续研究神学,还阅读了大量哲学书籍,尤其受到甘地的“非暴力”思想最深刻。
马丁路德金便把爱与非暴力作为自己的信条和手段,并用其在自己的反种族歧视道路中。但值得一提的是,马丁路德金的这种“爱与非暴力”的策略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其中根据形势的变化,也经历了许多次的转变。
一、马丁路德金在南方时用劝说策略企图唤醒白人良知,遭遇挫折之后便转为非暴力强制策略在1955年的蒙哥马利,一位黑人因拒绝让座给白人,因此蒙哥马利爆发了黑人拒坐公交的公交抵制运动,而马丁路德金开始首次用这种策略,并且很有效的占据了舆论点,促进了公交法案的通过,而这便是非暴力策略的起点。
基督教的“爱”,加上甘地倡导的非暴力抵制,成为了马丁路德金的策略,这种方式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精神上的积极,企图用这种态度来赢得对方的友谊。
在奥尔巴尼运动中,当时马丁路德金想要让抗议者们用和平非暴力的方式来进行抗议,以此来取得对手谅解。但是奥尔巴尼的警察局局长普里切特大量逮捕抗议者,并且在逮捕之后用政治手段使其假释,这样一来,不仅让抗议者们不会出现过激行为,媒体也没兴趣报道这些平淡的事件。因此奥尔巴尼运动并没有产生太大影响。
马丁路德金由此开始了反思,他明白,利用这种非暴力的策略是不可能改变对手的心意的。如何让对手屈服,马丁路德金想到光靠自己的力量是不行的,只有靠媒体曝光,让全国民众都共同反对才行。因而,马丁路德金将他的非暴力策略转变为了强制性,并把目标放在了暴力的种族歧视警察居多的伯明翰。
马丁路德金让经过培训的1000多名黑人小孩去伯明翰游行示威,但是在第16大街游行时,遭到了伯明翰警察局局长康纳的暴力镇压,他命令警察用警犬和高压水枪对付那些孩子,而此举,经过媒体的报道让全国都知道了这一骇人听闻的恶性暴力事件。这件事也震惊了美国司法部副部长马歇尔,他便在第一时间促进金与伯明翰的和解。
可见这种方法是有效的,通过非暴力的游行引起警察的暴力,从而让全国人民都知晓,从而给华盛顿压力,便可以进行谈判。而在之后的塞尔玛运动中金如法炮制,利用这种非暴力的抗议,引起了警察的残暴镇压,流血星期天是这次运动的高潮。40多人被打的头破血流、十多人受到重伤。
在这之后,总统约翰逊在受到舆论压力下发表了反暴力反歧视演说,并向国会提交有关黑人选举权的法案,并且在数月后便成功通过。
二、非暴力强制策略在北方行不通,马丁路德金的策略便转向了革命马丁路德金的非暴力强制政策可见十分有效,能够占领舆论高点,能够获得民众支持,最重要的是能够有效的促进有关民权法案的快速通过。
但是此举在北方却行不通,当民权运动逐渐发展到一定形势并且扩展到北方时,金也开始了在北方的运动,当他到纽约的黑人贫民窟时,人们并不待见他,甚至是不欢迎他,向他扔臭鸡蛋。更有青年直截了当地说:
“不要对我们唱非暴力的歌,也不要唱进步的歌,因为非暴力和进步只属于中产阶级的白人和黑人,我们对你不感兴趣。”
而这些话却触动了马丁路德金。
而马丁路德金来到了纽约时,纽约警察局局长戴利并不怕他,戴利规定禁止使用暴力执法,从而轻而易举的化解了他的策略。并且戴利还煽动白人情绪,由于北方的黑人大多生活在贫民窟,而金正是想要取消这种住房隔离。而戴利的煽动让白人民众怕他们的房产值下降以及一系列的安全问题。再加上黑人的不理解,因此,非暴力强制策略在北方便开始吃了闭门羹。
而金便开始思索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他观察南北两方的不同时,发现南方的黑人大多都是中产阶级,而北方的黑人很多却是贫民。因此,经济是根源问题。
因此他呼吁:
“黑人必须得到他应得到的东西,必须给黑人特殊的待遇,这可能与传统的平等机会与平等对待的思想相冲突,但一个几百年来一直‘虐待’黑人的社会,必须给黑人以补偿和优待,才能确保黑人在一个正义与公平的基础上竞争。”
而这无疑挑战了美国的整个政治经济体制,他也直言不讳的在《纽约时报》上说:
“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正在从事的是阶级斗争。”
这便不是简简单单的一个改革了,而是要求社会财富的甚至是权力的再分配,这是一场非暴力的革命。
而这场革命的第一步便是穷人计划:
“使一个城市的运作混乱而不破坏它,比骚乱更有效,因为它能持续更长的时间,可以耗费更大的社会资金,却并不会导致严重的灾难。”
这个计划便是在非暴力的前提下,进行大罢工,大游行,以此来给国会施加压力,使得他们做出让步促进民权运动的发展。
但在这之后马丁路德金却遭到了激进分子的刺杀,革命最终没有实现。
三、马丁路德金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但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弊端无论是非暴力的劝说还是强制还是革命,本质上都是正确的方法,并且都促进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只不过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发展方式,方法要根据形势来变化。
而马丁路德金将这些方法发挥到了极致,并且每种策略都有一个前提——“爱与非暴力”。他曾经说过:
“非暴力是黑人争取自由最切实可行的、道德上最完美的方式。”
这使得每次运动都能够展现出一种平和的黑人形象,而非暴力。这样不仅能够使民众产生一些改观,站在道德点上,还能够促进民权法案的发展。
并且这些策略成果十分显著,不仅在各州各大城市废除了各种不平等政策,还在诸如伯明翰运动中,促进了全国性的法案通过,可以说,马丁路德金的这些举措极大的促进了美国民权运动的发展。
这些发展并没有因为马丁路德金的遇刺而停滞,即使穷人运动没有在马丁路德金生前看到成效,但是在他死后,又有无数马丁路德金扛过他的旗帜,继续进行美国的黑人民权运动,例如麦尔坎,杰西杰克逊等人,并且他们将民权运动推向了另一个高潮。
但是马丁路德金的策略仍有一定的局限性。
例如,在进行非暴力革命,也就是“穷人运动“时,他的目的是希望通过这种非暴力抗议来迫使政治家进行让步。但是,这种抗议活动却使得当地的交通和一些正常生产活动被或多或少的受到影响,因此,不可避免地受到民众的反感。
并且,马丁路德金的一系列举措都直指美国的政治体制,经济体制等敏感地带。因此,马丁路德金的政治诉求只是满足一些受迫于舆论压力的东西,并没有实质性的政策改变。其原因,便是因为马丁路德金的意识形态与美国政府产生了一定分歧,因此,指望美国政府发自内心的支持马丁路德金的黑人民权运动便难上加难。
总而言之,马丁路德金的一系列策略转变,符合了当时所处的形势变化,也符合各个地区不同的政治诉求,即使具体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可避免的弊端,但是,仍长久的促进了美国黑人民民权运动的发展。
结语马丁路德金不仅是美国黑人平权运动的领袖,更是一个时代的符号,是世界种族平等的精神领袖。
美国曾有一份居于民意调查为基础的:影响美国历史的100位人物。而马丁路德金名列第八。他不是什么总统,不是什么影响世界的科学家,也不是什么文学家发明家,他只是一个组织的领袖。但是马丁路德金的功绩却足以载入美国史册,因为他领导的平权运动不仅仅影响的是美国的种族平等,更是影响了世界的种族平等。
直至今日,如果有什么伟大演说排名的话,马丁路德金的《我有一个梦想》一定排得上号。因为他超脱民族,国家,人类,只为了人人平等。他的精神在世界都被继承下去,后续的南非等国,正是受到这些种族平等的号召,再加上国内的领导人领导,一项项种族歧视的不公正法令都被移除。
本文虽然只是介绍了马丁路德金的策略,但是,我们能从马丁路德金的各项策略中看到他的超凡智慧,但我们更应该看到的是马丁路德金为种族平等所付出的种种努力,种种超脱个人与民族国家的伟大人类理想!
参考文献:
《马丁·路德·金》
《马丁·路德·金自传》
《我有一个梦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