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人的奋斗(二)——\"意大利\"级铁
前言
"意大利"号的彩图
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意大利人开始了一项规模庞大的海军扩张计划。在建造了"卡约.杜伊利奥"级后,又开始了"意大利"级的设计建造工作。她们同样是由贝内德托·布林在19世纪70年代中期设计的。建造方案于1875年获得批准,并拨出资金在第二年开始建造。由于其较高的干舷,她们比先前的“卡约.杜伊利奥”级航速更快、航海性能更好。为了能够成功地与服役中的任何外国战舰作战,该级舰选择了大口径重炮作为主炮。
最初,该级舰的设计排水量为14066吨(13850长吨),装备18门6英寸(152mm)副炮,并储存3047吨(3000长吨)燃煤,续航力超过"卡约.杜伊利奥"级。但是,最终方案定格在8门6英寸(152mm)副炮,排水量增加1727吨(1700长吨)至15237吨(15000吨)。之所以减少6英寸(152mm)副炮的数量;是因为人们发现,在使用17英寸(432mm)主炮时,额外的副炮根本不能使用。与当时建造的其他船只不同,这两艘"意大利"级没有装备厚厚的水线装甲带。布林认为,现在的复合钢技术无法有效地抵御穿甲弹的轰击。另外,在像"意大利"级这样大小的船上安装水线装甲带会导致吨位的剧增。所以他完全抛弃了传统的水线装甲带的设计,依靠高速和广泛地细分内部隔舱来进行防护。
她们在当时的世界海军中也是非常大和快速的战舰,满载排水量超过15000长吨;"意大利"号可以达到17.8节,而"勒班陀"号则有18.4节。其他同时代的铁甲舰的航速都不超过15节。这样,高航速、强主炮,轻防护保护的特点,使得许多海军史学家将该级称为原始战列巡洋舰。
"意大利"级的线图
规格参数
"意大利"级的船体总长124.7米(409英尺),垂线间长122米(400英尺)。"意大利"号的舰宽为22.54米(74英尺),而"勒班陀"号稍窄,为22.34米(73.3英尺)。吃水深度分别为8.75米(28.7英尺)和9.39米(30.8英尺),干舷高7.6米(25英尺)。"意大利"号的标准排水量为13897吨(13678长吨),满载排水量高达15654吨(15407长吨);而"勒班陀"号的标准排水量为13550吨(13336长吨),满载排水量达15900吨(15649长吨)。
"意大利"号的船体采用钢制结构,外面覆盖木板,再镀上一层锌;而"勒班陀"号的船体则完全采用钢制结构。两艘军舰都在船体中部安装了一根军用桅杆,上面有战斗桅楼。一个小型的飞桥甲板连接着船上的烟囱和桅杆。舰上一般有669-701名船员。
"意大利"号的下水照片
动力系统
"意大利"级使用4台复合式蒸汽机提供动力,每台蒸汽机驱动1个单叶螺旋桨前进。蒸汽由8座燃煤椭圆形锅炉和16座火管锅炉供应。"意大利"号的锅炉使用6个烟囱排放废气,沿船的中心线分为两组,每组3个。而"勒班陀"号只有两组,共计4个烟囱。在1905-1908年,"意大利"号进行整修的过程中,她的烟囱被简化成与"勒班陀"号相同的排列。
"意大利"号的动力系统最高可输出11986马力(8938千瓦),航速达到17.8节;而"勒班陀"号更快,她可以输出15797马力(11780千瓦),航速更是高达18.4节。在航程方面,她们可以以10节的航速,航行5000海里。
"意大利"级的线图
武器装备
"意大利"级使用4门17英寸(432mm)1882年A型主炮;其中,"意大利"号安装了3门26倍径和1门27倍径主炮,而"勒班陀"号则完全装备27倍径主炮。它们以1837英尺/秒(560米/秒)的初速发射2000磅(910千克)重的炮弹。但是,射速很慢,每次发射后都需要8分钟进行重新装弹。主炮都安装在船中部大型的船面旋台上,两门炮位于旋台的左舷,另两门炮位于右舷。弹药舱位于装甲甲板下面,弹药通过装甲箱运到主炮上。船的高干舷使主炮可以安装在水线以上33英尺(10米)的地方,炮台和旋台的设计和位置给主炮提供了很好的射击场所。
船上的副炮由7门("勒班陀"号8门)6英寸(152mm)26倍径舰炮和4门4.7英寸(120mm)32倍径舰炮组成。6英寸舰炮使用各式炮弹,包括102磅(46千克)重的穿甲弹;而4.7英寸舰炮使用36磅(16千克)重的炮弹。在服役期间,她们的二级火力都得到了改进。两艘船都陆续安装了2门75mm(3英寸)舰炮,12门57mm(2.2英寸)40倍径舰炮,12门37mm(1.5英寸)哈乞开斯机关炮和两挺机关枪。
按照当时主力舰的惯例,她们还装备了四具14英寸(356mm)鱼雷管。后来,在她们的服役生涯中,"意大利"又安装了两具额外的鱼雷管,而"勒班陀"号则在1910年拆除了她的鱼雷管。鱼雷的弹头重125公斤(276磅),射程600米(2000英尺)。
"勒班陀"号铁甲舰
装甲防护
"意大利"级的装甲甲板厚4英寸(102mm)。它向下倾斜,在水线以上6英尺(1.8米)处与船舷相接,并与船体内部的舱壁相互结合,形成许多水密隔舱。由此产生的由小舱室组成的“蜂窝”结构,可以阻挡炮弹,并将炮弹产生的爆炸和进水限制在有限的区域内。船上的司令塔由厚4英寸的钢板提供防护,炮台用19英寸(483mm)的复合钢来保护主炮。烟囱的基座有16英寸(406mm)厚的装甲。
正在奥兰多施工的"勒班陀"号
各舰简介
"意大利"号(Italia):1876年1月3日在斯塔比亚海堡皇家造船厂开工建造,1880年9月29日下水,1885年10月16日服役。1921年11月16日停止使用,同年解体。
"勒班陀"号(Lepanto):1876年11月4日在奥兰多兄弟海军造船厂开工建造,1883年3月17日下水,1887年8月16日服役。1915年3月27日报废出售。
19世纪80年代末在地中海航行的"勒班陀"号
服役经历
"意大利"号和"勒班陀"号在服役生涯的头十年里,在意大利舰队现役和预备役舰队之间进行了轮替,主要从事训练演习。由于当时意大利是"三国同盟"的成员,所以演习中模拟的对手通常是法国。在1893年的年度舰队演习中,两艘船同时在舰队服役,模拟对意大利海岸的攻击。1897年6月,"勒班陀"号前往英国,代表意大利参加了在26号举行的维多利亚女王钻石禧年舰队检阅活动。之后,两艘战舰继续进行轮换,1897年-1898年都在预备役舰队,1899年都在现役舰队服役。在这一时期,意大利海军考虑按照与"恩里科·丹多洛"号(Enrico Dandolo)铁甲舰相同的改装方式进行重建,但该项目成本太高,到1902年就放弃了。
1902年,"勒班陀"号退出现役,改装成一艘炮兵训练舰。为了适应这项任务,该舰安装了各种轻型武器。在1905-1908年期间,"意大利"号进行了现代化改造,减少了两个烟囱和几门小口径火炮。1909-1910年,她作为一艘鱼雷训练舰使用。1911年9月意土战争爆发后,两艘军舰最初在第5舰队服役。在10月份,攻占的黎波里后,两艘军舰驻扎在这里,为守卫城市的意大利军队提供炮火支援。在战争结束前的1912年5月26日,"勒班陀"号被从海军除名。但1913年1月13日,她又再次成为一艘辅助舰。不过服役不久,她于1915年3月27日再次除名。随后,就报废解体了。
在1915年5月至1918年11月的一战期间,"意大利"号继续服役。最初,她在布林迪西作为警戒舰使用。1917年12月,她又到拉斯佩齐亚,在那里被改装成一艘粮食运输舰。在1919年6月之前,她短暂地在交通运输部服役,7月被调到国家铁路部。1921年1月,"意大利"号返回海军。但在同年11月,她即被海军除名,并报废出售。
注:本文翻译自万维百科英文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