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干部不愿进藏,18军军长张国华:凡是逃兵,就地

【开国中将张国华54】干部不愿进藏,18军军长张国华:凡是逃兵,就地

进军西藏的消息很快在18军部队传开,反映相当强烈。弯子转得太急,问题主要集中在一些中、下级干部,他们在家庭、婚姻等方面有不少困难,每个人心里头依然停留于川南安家的憧憬。

刚从战场转入和平的第18军,思想上遇到从未有过的考验,即便是与的日军殊死搏斗的年月里,也没有遭遇过这样的思想不稳定状况。各部队如烧开的油,炸了锅,逃兵数量猛增。严重的一个班只剩下班长、副班长,急得连长指导员夜里不敢睡,轮流把门,营团干部天天晚上追问当天的逃兵数目。张国华也天天睡不着,部队的思想出现了问题,自己带的这支部队血战日本侵略者,打老蒋的王牌部队,即使在豫皖苏时期缺衣少粮还要艰苦作战的日子里,在挺进大别山,进军湖南、贵州那样艰苦、那样残酷的环境中也没有发生过逃兵现象。似乎是一夜之间,这支队伍变了。

干部不愿进藏,18军军长张国华:凡是逃兵,就地

李觉大嗓门:“军长啊,咱们这支队伍变了!”

张国华说:“各有各的实际情况,做做工作,会好的。”

李觉见到谭冠三:“政委呀,你瞧瞧,居然出现了逃兵,还像话吗?”

谭冠三说:“不急,大家会转过来的。”

怎么能不急呢,心里头最急的当然就是张国华和谭冠三了。

李觉气呼呼地离开后,张国华和谭冠三一起去部队转,一转才发现,比他们两个想象的要严重多了,不但那么多的战士要回家,一些干部也公开要求回家,说他们出来闹革命出生入死这么多年,没有功劳有苦劳,不愿意去西藏那地方成孤魂野鬼。听着这些格外刺耳的话,一向沉稳的张国华气得虎眼圆睁,双手打着膝盖骨,恨得直跺脚:“这些兵为什么要这样呢?跑,我看你能跑到哪里去!”

从来没有见过军长生这么大的气,发这么大的火,都不敢说话了。张国华看着他们,吼道:“去,把他们都给我抓回来!”

下面的干部就等军长这句话。

张国华命令一出,“抓兵队”四面出击,一会儿就绑回来一串逃兵。憋了一肚子气的连干部有的就抽了下皮带,先是噼里啪啦敲桌子,没有效果就去逃兵背后、屁股上找突破点……

此时,张国华和谭冠三最痛心也最不能容忍的,是干部队伍里出现的“逃兵”。那天,他们来到了某团驻地,团长乔学亭报告说刘某坚决要求不回来了,他已明确提出坚决不进藏。张国华一听,感觉脑袋在冒烟儿。本来,张国华一向欣赏的原军直属某营政委刘某,是个很能干,又有文化的干部,后来被提升为某团副政委,现在居然带这样一个“头”。“岂有此理!”张国华喊了一声。谭冠三安慰张国华:“国华,你消消气,这个人必须进藏,我去给他做工作。”

干部不愿进藏,18军军长张国华:凡是逃兵,就地

18军首任政委谭冠三

谭冠三得到的答复是“我身体不好,不想也不愿意进藏。”谭冠三说:“18军里比我年龄大的不多?我身体也不好,但我第一个表示坚决进藏,希望你也一样。”刘某的回答很干脆:“我已经想好了,不去西藏。”

三天过去了,张国华和谭冠三没有等到刘某“愿意进藏”的答复。更让两人没想到的是,在18军直属某部任指导员的张某也坚决不进藏。那天,站在大操场上,张国华的手颤抖了,眼睛闪闪地像烧着什么东西了,都不知道该用什么办法去解恨了。张国华气得大声说道:“这个刘某、张某太不像话了!我们英雄的18军不配有这样的干部。”

谭冠三就站在张国华身旁,他也控制不住了,眼睛也瞪得大大的,说:“国华说得好,我们英雄的18军里只有不怕苦,不怕累,不怕牺牲的干部,没有贪生怕死的干部。”

张国华说:“想不到刘某是这样一个人,进个西藏就怕了,我张国华这一辈子都不想再见到他了。”又说:“思想有问题,怕吃苦,革命意志哪去了,还是不是党员?”

不!”谭冠三真是生气了,“他不去,就不能这样便宜他,给我把他捆来!捆也要把他捆到西藏!我谭冠三走到哪里,就叫马把他驮到哪里!”

张国华被政委嘴里的“捆”字一刺激,倒是把自己的思路激活了:“进藏是件光荣的事儿,不能让这些人败坏了18军的名声。”于是,张国华决定:“凡是逃兵一律不准去西藏,就地转退地方。”

谭冠三的声音掷地有声:“逃兵不配进西藏!”

这一招还真管用。这个充满激情的光荣岁月里,谁敢不把“荣誉”举过头顶!再说,“思想有问题的人”,到哪里都不受欢迎。开小差的人急了,生怕被裁减,在自己的历史上留下污点,今后翻不过身来。这样一来,“写血书”的人纷至沓来,干部们只好倒过头来做那些留地方工作的人的思想工作。

张国华一言九鼎:“逃兵一个都不要!”

干部不愿进藏,18军军长张国华:凡是逃兵,就地

谭冠三也差不多是吼了:“我谭冠三革命到现在,还没见到过革命队伍里有逃兵。”

为了确保进军西藏,18军党委召开了紧急会议,张国华要求各级部门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要求干部们的脑子全部开动起来,寻找解决思想问题的良策,无论如何要把全体官兵的思想引导到进军西藏这个主航道上来。

早在2月5日,18军各师已召开了动员大会,军领导分别参加各师的动员会,张国华来到乐山竹根滩参加了52师的动员会。

动员大会一开始,张国华就站起来说:“我是张国华!”台下官兵见军长亲临本师,立即报以热烈掌声。

张国华说:”你们师的前身是全军闻名的苏(苏振华)杨(杨勇)纵队20旅,知道不知道?”

台下的官兵们高声回答:“知道!”张国华再问:“打日本你们怕过吗?”

“没有!”

“打老蒋你们后退过吗?”

“没有!”

“打日本、打蒋介石都没人怕死,可是现在要进军西藏了,有人却怕苦了!”

台下鸦雀无声了。

张国华继续说道:“有人说二野这么多部队不派进藏,偏偏派我们,你们说为什么派我们?”

张国华说:“1月15日在重庆,西南军区首长邓小平、刘伯承亲口对我说过,让我带10军进西藏。大家知道,10军是一支战斗力特别强的部队,但是,咱们18军也是很有战斗力的部队啊,因此,我当即向首长保证,就带我们18军进藏。”

“坚决完成任务!”台下的干部战士吼声如雷。

张国华说:“这是刘邓首长对我们18军的信任,这是我们的自豪和骄傲!过去我们协同兄弟部队解放一个省会,消灭几万敌人,就兴高采烈,觉得很了不起。而现在进军西藏是以我们18军为主,不只是解放一个省会,而是解放全西藏,完成大业。这还不值得我们自豪吗?”

张国华又说道:“西藏过去没有党的组织,现在由我们去那里建党,开创党的工作,这还不值得我们自豪吗?”“你把西藏看成不毛之地,可帝国主义却从不嫌它荒凉,百余年来拼命往那里钻。难道我们对自己的国土反倒不如帝国主义热心?”“如果西藏真被帝国主义分割出去,我们的西南边防后退到金沙江,恐怕我们在四川也坐不安稳吧。”

台下出现了一些骚动,谁能说这番道理不对呢?可多数人更担心的是切身的家庭婚姻之事。有人轻轻说:“老大不小的了,无后为不孝啊!”

张国华话锋一转,紧锣密鼓地敲到了每一个人的心坎:“个人老婆问题的解决,有句老话,叫做‘自古美女爱英雄’,我们去完成解放西藏这一伟大的历史任务,可以说大家都是英雄。我们只要好好学习,努力工作,精神愉快地进藏,找个老婆是不成问题的。不管是农村或城市的姑娘都会爱你们的。有人提出能不能和藏族姑娘结婚?大家都知道,在1000多年前的唐朝,就有文成公主和金成公主先后与西藏王松赞干布和赤德祖赞结了婚。现在我们到了西藏,也可以同西藏姑娘结婚,而且藏族姑娘都非常勤劳和善良,也很漂亮。结婚条件,过去由于战争环境的限制,应当严一点:一两年后我们国家实行薪金制,条件就会放宽,就可以允许干部带家属;战士婚姻问题,随着义务兵役制,也就很快解决了嘛。”

干部不愿进藏,18军军长张国华:凡是逃兵,就地

1950年3月7日,四川乐山,军长张国华在18军进军西藏、解放西藏誓师大会上作动员

会场里鼓起掌,掌声越来越热烈。许多紧绷的脸庞随之而变得舒展。

张国华的目光专注着每一个人,每一张脸,都是跟着他在豫皖苏出生入死的精兵良将。

张国华用手势压了压掌声,脸色又严肃起来,说道:“还必须看到,我们这次进军西藏不同于红军长征,那时我们是战略转移,老蒋派兵在前面堵截,后面追击,天上飞机跟着轰炸。而这次有全国人民支援,还有苏联人民的支援和帮助,比长征时的条件好上千百倍;比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优越。我们的装备和供应将是建军以来从来没有过的。我知道还有一些老一点的同志不想去,认为胸前已经有了两三枚光荣纪念章了,就想躺在光荣上面睡大觉,不想再前进了,这是不对的。干部要起带头作用,所有的人思想都要通,要高高兴兴地去西藏!”

当天夜里,张国华又和吴忠、阴法唐经过一阵交流后才回了军部。送走了军长,吴忠坐下来记日记,他这么写道:原来有的人听说部队要进军西藏,还觉得这个消息可能是假的,一到会场看到“挺进祖国边疆——西藏动员大会”的横标,听过张军长报告后,大家迅速激起一种无言状的光荣感、责任感和革命部队长期形成的那种革命英雄主义的自豪感,一齐把那些惶惶不安的心情和私心杂念赶跑了。大家立即高兴起来,好像进军西藏的官兵成了世界上最幸福、最被人羡慕和最受人尊敬的人了。

与此同时,谭冠三政委在53师召开的党委扩大会上,阐述了进军的重大意义和准备工作,他对与会的人讲:“我们进西藏,不怕帝国主义不高兴。”政治部主任刘振国在军直属队活动分子大会上作动员报告,号召大家要明确思想界限,放下个人利益,愉快接受进军任务,坚决将革命进行到底,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

干部不愿进藏,18军军长张国华:凡是逃兵,就地

剿匪部队向当地百姓宣讲政策

第54师正在执行剿匪任务,师党委对连以上干部传达了会议精神。

各单位迅速展开了声势浩大的思想动员工作。军卫生部第三所炊事班长廉效文此时已经54岁,经过学习,主动请求进藏。军首长考虑他年龄较大,劝其留在四川。廉效文表示:“我过去给地主当长工落了个啥!女人饿死啦,三个孩子也都饿死啦,有比这再苦的吗!只要我活着,就听毛主席的话,坚决执行毛主席的命令,到西藏去工作。”

当时,18军各部队干部都有缺额:第52师缺连以上干部59人,第53师缺排以上干部250人,第54师缺排以上干部200人。这还不是最为急迫的,最要命的是一旦踏上了进军征途,物资保障异常困难。早在2月9日,西南局、西南军区就已致电张国华、谭冠三并西藏工委指出:由于运输补给十分困难,“必须从各方而减少可以减少的吃饭人数,以免将来无法供应”;“确定18军入藏部队以3万人为最高限度。因之你们应以此标准将部队彻底整编,一切不健壮之人员,应全部清理下来交川南接管。”

随着各部队主动要求进藏的热情的高涨,张国华谭冠三又犯愁了:“留谁呢?不留谁呢?都是经过了多年战争考验的好同志啊!”经过近两个月的耐心细致的工作,总算精减老、小、病、弱人员2979名。根据西南局、西南军区指示,军随营学校改称西南军政大学第8分校,并根据张国华、谭冠三的建议,在川南、川西等地吸收了一批藏族青年学生参军入学,培养基层干部和医务、文艺等专业人员。

1950年3月6日,这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日子,18军在乐山召开进军西藏誓师大会。

“不管有多少艰难险阻,我们都要坚决完成进藏任务,把五星红旗插到喜马拉雅山上。”

张国华带领18军将士发出了气吞山河的豪迈誓言。这是一个多么纯真而又激情的时代!

这样的豪迈誓言,又将是何等的弥足珍贵。

干部不愿进藏,18军军长张国华:凡是逃兵,就地

贺龙检查进藏部队装备

此时,坐镇成都的贺老总成了大忙人,他利用自己的影响,继续招揽专家学者。这些专家学者,都是对西藏有很深研究的文化人,他们应该是当时中国最了解西藏那片土地的内地人了。

贺老总招揽的这一批“宝贝”们,事实上已经开始在辛勤工作了,他们的工作很重要,他们将把自己对西藏的认识和了解,形成完整的文字,为张国华和谭冠三的决策提供依据和建议。上次他们与张国华见面,张国华说过了:“没有你们这些老师,我张国华乃至18军将寸步难行啊。此去西藏,不是光靠军事手段就能把所有问题解决的。”

(未完待续)

干部不愿进藏,18军军长张国华:凡是逃兵,就地

干部不愿进藏,18军军长张国华:凡是逃兵,就地

【注:《井冈山上走出的“井冈山”——张国华传》作者尚有少量存书。如有需要者可私信留言联系。参加对印反击战或者18军的老战士,作者敬赠此书,赠完为止】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