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的八路军诗人,智勇双全的武工队长,重围
“诗人必须是战士,不当战士,哪能写得出好诗!”陈辉用一个堪比经典的理由,说服了周围的人。离开生活较为安逸的报社,到涞涿五区(涞源、涿州)任区委书记,武工队队长。涞涿五区敌情复杂,在陈辉之前,已经接连有五任区委书记牺牲,称得上是九死一生,而陈辉甘愿做第六个。
八路军诗人陈辉烈士
陈辉1920年出生在湖南常德一个富庶的商人家庭,原名吴盛辉。陈辉是庶出,很小就没了父亲,家产被大娘子独霸,陈辉的母亲含辛茹苦,供他和两个姐姐读完了高中。
1937年,刚刚拿到毕业证的陈辉辞别母亲,只身来到延安,在延安抗大五大队和晋察冀抗大二分校学习。在抗大学习期间,陈辉的创作天赋就已崭露头角,写下了不少慷慨激昂的战斗诗篇。
著名的作家魏巍主编的《晋察冀诗抄》中,就收录了陈辉的17首诗。每一首在当时都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抗大毕业后,陈辉被分配到晋察冀通讯社当记者。20岁的时候,陈辉主动要求到抗日斗争最艰苦的平西地区涞涿五区工作。
陈辉作战勇敢,文武双全,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无论是平民百姓,还是城里的鬼子汉奸,都知道八路军的武工队长是个“双枪百发百中,双手能写梅花篆字”“能文能武的神八路”。
1943年冬天,涞涿五区召集当地乡绅开会,有两个重要人物躲在涿州城里不肯出来。陈辉乔装改扮,打扮成鬼子军官模样,骑着高头大马,腰挎指挥刀,只带了一个警卫员,涿州城门口有数十个日伪军担任警戒,眼看着陈辉趾高气扬地进了城,却没有人敢上前多问一句。
抗战时期的涿州城
陈辉找到要找的人,完成了任务。意犹未尽,又留下《双塔诗》一首。
双塔昂首迎我来,浮云漫漫映日开。
千年古色凝如铁,一身诗意铸琼台。
涿郡盛状留人叹,张侯豪志潜胸怀。
今日仰拜晴斓面,明日红旗荡尘埃。
署名:神八路。
然后把《双塔诗》贴在涿州城门上,在众目睽睽之下,扬长而去。
等鬼子回过味来,出动了700多人随后追赶,却落入八路军武工队的伏击圈,被杀的人仰马翻,丢下满地的尸体逃回涿州城。
鬼子为了除掉陈辉煞费苦心,允诺“活捉陈辉者,官升三级,薪加五等”。
武工队手枪班班长被叛徒出卖,壮烈牺牲,鬼子把他的尸体悬挂在伪警察暑驻地,松林店的文殊寺内。并扬言暴尸三天,然后尸体剁碎喂狗。鬼子在文殊寺周围布下重兵,等待陈辉上钩。
没想到陈辉将计就计,声东击西,带领武工队攻击松林店火车站,致使平汉铁路瘫痪五小时,埋伏在文殊寺周围的鬼子紧急驰援松林店,陈辉率领武工队回师文殊寺,夺回了战友的尸体。
文殊寺
文殊寺之战后不久,又有两名武工队的战士被叛徒出卖,英勇牺牲。
陈辉仔细分析,抽丝剥茧,最后判断出这个叛徒不是出在武工队内部,而是人称“涿州一枝花”的关氏,还不到20岁,她贪图鬼子的悬赏金,和一名鬼子军官勾搭成奸,而武工队的战士们都是些年轻小伙子,在漂亮的女人面前放松了警惕。
陈辉带领三名战士,闯进叛徒家中,把叛徒以及情夫活埋在松林中。
陈辉在一首诗中写道:
一个战士把子弹打完了,
就把血灌进枪膛,
枪断了,用刺刀,用手榴弹,
手榴弹炸了,用手、牙齿,
敌人不能活捉我,
当他们捉住我的时候,
也是我把生命交给土地的时候。
陈辉用实际行动践行了自己的誓言。1945年2月8日,陈辉得了重病,他和警卫员王厚祥住在韩村堡垒户王德成家养病。
日军驻涿州司令官荒古川用200大洋和三斤大烟土,收买了一个名叫周永旺的叛徒,在周永旺的带领下,100多名日伪军,将王德成家团团围住,经过一番激战,陈辉誓死不屈。
鬼子点燃了房子,手榴弹从窗口丢进房中,陈辉和警卫员冲出房间,试图突围,却被堵在门外的敌人拦腰抱住。
一声巨响,陈辉拉响了最后一颗手榴弹,和敌人同归于尽。
恼羞成怒的鬼子砍下陈辉的头,挂在大树上示众,身体被日军剁碎……
在陈辉年仅25年的生命中,留下了17万字的诗篇。诗人感情丰富,在他的诗篇《献诗-为伊甸园而歌》中,曾记录了一个哀婉的爱情故事。
一位年轻的区长,突然被鬼子包围在村里。他跳入一个院里,院子里只有一个待嫁闺中的女郎,女郎把年轻的区长藏好,深深的一吻,然后迎着鬼子的刺刀走去……。
陈辉牺牲后,他的诗篇被广为传唱。中国青年出版社出版过陈辉的诗集。
1981年日本九州大学教授语言学家上尾龙介把他的诗集《十月的歌》译成日文。诗人田间为《十月的歌》作序:
他的手上,拿的是枪、手榴弹和诗歌。
他年轻的一生,完全投入了战斗,
为人民、为祖国、为世界,
写下了一首崇高的赞美词。
陈辉烈士墓
涿州林屯乡西管头村三义烈士陵园中,陈辉的墓冢排在最醒目的位置,墓志铭上篆刻着烈士写下的诗篇:
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
男子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英雄洒碧血,化为红杜鹃。
丈夫一死耳,羞杀狗汉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