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胡德”号战列巡洋舰

由于具有雄壮的外观和完美的比例,“胡德”号被视作战列巡洋舰中的巅峰之作。但由于建成时间太晚,“胡德”号未能赶上第一次世界大战。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而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在还未来得及与“俾斯麦”号战列舰展开巅峰对决之前,“胡德”号的缺陷便已经显现出来。

1915年,当德国正在建造装备380毫米(15英寸)主炮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的消息传来之后,英国皇家海军加紧计划准备建造一艘全新的战舰以赶超德国。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然而这项建造计划尚未敲定,日德兰海战就已经爆发。在交战中,英国战列巡洋舰难以抵御重炮轰击的致命缺陷暴露无遗,海军上将费舍尔勋爵信奉的“速度是最好的防御”的理论不攻自破。显然英国人当前迫切要做的是重新考量战列巡洋舰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必要,尽管此番痛定思痛而得出的结论很可能让战列巡洋舰就此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然而英国皇家海军得出的最终结论是“胡德”号在装甲防护方面仍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英国继续建造航速高、火力强的战列巡洋舰的初衷绝对不会动摇。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在设计方案几经修改之后,“胡德”号于1916年9月1日在克莱德班克的约翰・布朗造船厂动工1918年8月22日下水。原计划将建成四艘同级舰,但得知德国的“马肯森”级战列巡洋舰已经停建后其他三艘的建造立项随即被取消。1920年3月5日,耗资6025000英镑的“胡德”号战列巡洋舰建成,同年5月开始服役。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火力强劲

胡德”号和“伊丽莎白女王”级战列舰一样采用了381毫米(15英寸)火炮。另计划装备共十六门140毫米(5.5英寸)炮作为副炮,但建成时实际仅安装了十ニ门,1939年时副炮数量减至十门,第二年又再一次削减至六门。与之相比,“胡德”号的防空火力却是逐年增强,1931年时加装了十六门40毫米(1.6英寸)四联装高射炮,至1939年时这一数字增至十四门;同样于1939年装备的四门102毫米(4英寸)高射炮于1940年增加到八门。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另外在原有的十五挺高射机枪的基础上,于1940年又加装了二十挺四联装机枪。1939年,“胡德”号拆除了两具533毫米(21英寸)水下鱼雷发射管,但保留了与主桅位置平齐的四具533毫米水上鱼雷发射管。“胡德”号还是英国第一艘安装亚罗式小型水管锅炉(共二十四座)的主力舰,并以燃油作为主要燃料。

装甲带

“胡德”号装甲的装设方案、面积厚度以及在战斗中的损伤情況一直备受研究者的关注。它在设计方案调整之后,装甲带厚度从203毫米増加到305毫米,炮廓装甲从229毫米増加到305毫米,主甲板装甲厚度达到38毫米至51毫米,而弹药库装甲厚度为76毫米。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胡德”号的装甲全重为13550吨,占设计重量的30.3%,相较于同期的英国战列舰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比如“皇家橡树”号的装甲重量为8250吨,占设计排水量的32% 。但与“俾斯麦”号的17256吨仍有巨大差距,因为后者的装甲重量占排水量的比例高达38.2% 。

1939年时,英国曾经计划对“胡德”号进行全面改装,改装的项目包括更换新的发动机组,加强船体的甲板防护和水下防护,重新改建舰桥前桅,并准备用新式的132毫米(5.2英寸)速射炮替代原有的140毫米(55英寸)副炮。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但由于整个改装计划成本过高,所以并未能全部落实,主要拆除了船体前部的两门140毫米炮,装上了102毫米(4英寸)和20毫米高射炮。1941年年初,主桅装上了279型雷达,还在前桅上配备了282型、285型火控雷达和274型雷达。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狭路相逢

1920年至1929年间,“胡德”号一直在本土舰队服役,这期间还经常担任训练和外交礼节性任务。1923年,它曾与“反击”号战列巡洋舰进行了历时十个月的环球航行。1929年6月至1931年5月间,“胡德”号在朴茨茅斯的皇家海军基地接受现代化改装,之后它返回本土舰队继续服役。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1935年1月23日,“胡德”号与“声望”号战列巡洋舰发生相撞事故,随即前往朴茨茅斯进行紧急维修。它于1939年2月至9月间再一次进行改装之后,投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同年10月23日在北海执行任务时被炮弹击中,轻微受损。

后来“胡德”号在英吉利海峡参与了追击德国战列巡洋舰“沙恩霍斯特”号和“格奈森瑙”号的行动。1940年的6月至7月间,“胡德”号转任驻扎在地中海的H舰队的旗舰,并于7月3日在米尔斯克比尔军港重创法国舰队。1941年1月至3月,已经回归本土舰队的“胡德”号在罗塞斯进一步接受改装。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1941年5月22日,已经完成改装的“胡德”号在霍兰中将指挥的战列巡洋舰分舰队中担任旗舰,与“威尔土亲王”号战列舰并肩作战,在丹麦海峡一带截击德国的“俾斯麦”号战列舰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双方在相隔近22860米的距离猛烈交火,24日清晨6时,“胡德”号发生爆炸,几分钟内便迅速沉没,全舰官兵中仅三人生还。

“胡德”号之殇

胡德”号在格陵兰岛南部海域的行动,掀开日德兰海战以来首场主力舰对决的序幕。它的对手“俾斯麦”号战列舰的主炮口径为380毫米(15英寸),而“欧根亲王”号重巡洋舰的则为203毫米(8英寸)。按说以“胡德”号的防护性能不至于被德国战列舰打得亳无还手之力,但从船体发生爆炸到全舰沉没仅短短的数分钟,这一结果不仅令世人惊愕不已,同时更引起无数猜测。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两项调查认为,“胡德”号装配的防护装甲还是按照1914年至1918年的标准制造的,因此它在这场对決中不但要承受重达789公斤炮弹的重击,还要面对比它防护措施更完备的对手。

交战之初,“胡德”号和“威尔士亲王”号误把“欧根亲王”号当作了“俾斯麦”号,对前者进行了集中射击。而“俾斯麦”号趁此机会直接向“胡德”号扑来,并对它进行了五次主炮齐射。猛烈的交火造成“胡德”号的艇甲板起火,这很可能是因为被“欧根亲王”号的炮弹击中所致,但与后来的船体爆炸无关。

时运不济?还是设计硬伤?——简析英国战列巡

调查结果最后认为“俾斯麦”号的第五次齐射中有一发炮弹穿透了“胡德”号48毫米厚的主甲板或厚127毫米的上部装甲带,深入船体内部,引燃后部弹药库中存放的94吨无烟火药,从而导致“胡德”号舰体爆炸,最终沉入茫茫的北大西洋。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