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利班到底控制阿富汗多少领土?美军厉害,还
最近,哈尔滨空域接连有航班报告GPS信号丢失,当地无线电管理部门经过排查,最终在一处养猪场发现了GPS干扰设施并将其收缴:
看到这你可能会奇怪,一个养猪场怎么需要用到GPS干扰器?
原来,养猪场安装GPS干扰器的目的,是防止有人用无人机投毒……
猪:我真的太南了,躲过饲料短缺,躲过猪瘟,想不到没躲过缺德的人类用无人机投毒……
FBI WARNING:欢迎大家关注腾讯军事讲武堂微信公众号,更欢迎各位以留言的方式向我们提问题,只要是有关军事领域的,在我们《讲武堂》微信公众号的最下面留言栏中先输入 #踢馆# 标签,然后写下您的问题,通过后台筛选后(在不违背我国现行法律法规的前提下)讲武堂就会解答您的疑惑,我们的口号是无所不知,欢迎踢馆!
追求学♂问的分割线
问:堂主,贵航的FTC2000G说是魔改版的歼-7,但是飞机最重要的不就是气动设计和航电系统吗,像这种气动外观改得亲爸都不认识的,航电也完全不同的飞机,研制难度、试飞量和工作量应该已经不亚于从头设计一款新飞机了,为什么还要借用一个早已过时的二代机的架构呢?
对于新研制的技术前沿的飞机来说,气动设计自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是对于一个简单的、落后的飞机,气动其实就类似于1+1=2的难度了。
图:教练机是典型的气动技术难度低、其他方面难度高的机型,因为它不需要很好的机动性,所以气动、飞控相对简单,但是价格、可靠性、可维护性等方面越高越好,这样才能用得起。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初教6用了几十年,连初教7都抢不动市场,就是因为前者性能已经足够用。
更难的是快速完成开发迭代,快速的转入生产,同时尽可能的利用既有的资源。如果你搞一个新的,那像起落架这种就得重新设计计算,库存配套的零件也不能再用了,生产线的夹具、工装都得换掉。
图:我国歼-7有很多型号,后机身基本都不动,抓着前机身和机翼改结构,中美合作研制超7时也要求保留米格21的后机身,就是为了减少对生产线的改动,以尽可能的降低成本。
图:FTC2000生产车间,托举机身的托架都得专门定制。虽然这个架子不值钱,但架不住工装夹具种类繁多,一个个算下来就很贵了。
这时候,米格21既有的结构设计和歼教7既有生产工艺的继承性,比起单纯气动有价值得多。这就是高级品科研和低级品上量的差异了,多快好省最重要,性能不重要。
图:FTC2000前机身和机翼改变很大,但是后机身仍然不动,这不是因为米格21的后机身设计有多经典,只是因为价格比性能重要。
实际上你看YF-23先进吧?他的很多部件实际上都是从F-15/18/16上拿下来的,F-117的验证机那更是直接去找的零件拼凑出来的。什么东西都推倒重来,那是花费的成本就太大了,真正做事业不是这样的。
问:唐将军,在下不知当初张作霖只辖奉天一个省,怎么会后来变成三个省,后来又向关内扩展,甚至一度占领半个中国。难道北洋政府中央会任其坐大?,当时会把三个省都划给他?
这个,省和省那是不一样的……
江苏、广东这样的大省强省,那是能主宰改朝换代的。陕西、河北这样的虽然不能北洋换国民政府,也能导致北洋政府的内阁倒台。至于贵州这种省,当时的地位就是个小透明。
图:北伐战争就是凭广东一省之力北上,然后就推翻了北洋政府,这是老广的巅峰时刻。
图:现在我国前三名的经济大省,第三名也相当于最后6个省的总和,第一名广东相当于后7名的总和,各自的分量显然不一样。
而缩小到东北三省,辽宁就是大省强省,黑龙江和吉林就是小透明。辽宁是东三省最靠南的,也就是关内移民到东北的第一站,实际上大部分也就留在了辽宁。在1893年,辽宁有430万人口,吉林只有62.6万,黑龙江也只有100万,吉林黑龙江加起来也就不到辽宁一半的人口,这能比么……而且辽宁还隔在关内和吉林黑龙江之间,这样北洋政府要干预吉林黑龙江必须经过辽宁,所以吉林黑龙江最后只能变成依附于辽宁。
而且张作霖是北洋军阀里面跪得最快最彻底的,迅速的跪了关东军和满铁,得到了日本强力扶持,北洋政府根本管不到他。1917年俄国崩溃,在四平以北的势力范围被日本人接收,那自然也就交给他了。
图:洪宪帝制败后,张作霖被黎元洪大总统任为奉天督军兼省长。1917年因冯德麟参与张勋复辟,夺其第28师兵权,统一奉省军政。1918年,于秦皇岛夺取直系购买的日本军械扩充奉军,入关支持皖系武力统一,被任为东三省巡阅使。1918年9月,被任命为东三省巡阅使,利用日本的势力控制了奉、吉、黑三省,成为奉系首领。可见他控制东三省,直系、奉系内战的时机很重要,正好是中央必须拉拢他的关键节点。
问:堂主你好,在火力不旺盛的排队枪毙时代,防守方是有巨大优势的,可以掘壕卧倒射击敌方阵线。一直感觉滑铁卢不是遭遇战,而是威灵顿精心选择的防御阵地,以克服法军战术与机动优势;葛底斯堡战役也是,南军人墙冲北军火墙。在这种情况下指挥官为什么要打进攻战而不是迂回包抄,哪怕绕过去构筑阵地对峙也好,有什么非打不可的理由吗?
因为移动啊。
移动中部队会处于纵队行进状态,这时候还有大量马车等混在道路上,整个部队实际上失去了战斗力。如果是已经完成展开的敌军从道路两侧切入,那部队真就呵呵呵呵了。拿破仑被认为最厉害的,就是往往能迅速切入敌军的行军路线占据有利位置,或者说战斗开打之前就取胜。
图:一直到二战和现代,行军对列还是一样的长而无防。我们可以简单计算一下,现代一个师4000辆车,每辆车间隔25米,总行军队列就有100公里长。而一个师的进攻正面才多少呢?10公里而已,这兵力密度就差大了。
李将军是计划在葛底斯堡以西八英里的卡什顿集结,这时候各部队都向心行军,是最混乱的时候。如果从葛底斯堡方向北军发起强有力进攻,那部队很可能陷入混乱,所以扫清自己侧翼安全、占领掩护阵地也就成为必然了。
图:葛底斯堡战役态势图,图上方灰色方框就是葛底斯堡,美利坚联盟国军队是在向要塞行军途中交战的。
只是李将军没想到北军会这么多,而且来的这么快,他本来以为就是清扫掉一些北军前哨,甚至就是一点宾夕法尼亚民兵而已。
滑铁卢拿破仑也是要在威灵顿和布吕歇尔会师之前,还有获得其他援军之前解决他,毕竟很多时候时间比人命值钱。
图:1815年3月,拿破仑一世由厄尔巴岛返回法国,并立即组建军队,反法联盟计划调集70万大军分路进攻,最早集中的英荷联军和普军首先进驻比利时。拿破仑一世为各个击破敌军,于6月15日率军约12万人进入比利时。16日进行利尼会战,打败布吕歇尔统率的普军,并随即派兵3.3万人进行追击。18日,惠灵顿公爵率英、荷、比利时和汉诺威联军在滑铁卢附近占领阵地阻击法军。
问:一些中文新闻说塔利班只剩下16%的阿富汗领土,还有一些说塔利班控制了60%,到底谁是真的?还有,为什么塔利班能有效袭击苏军运输线,却无法通过袭击运输线大量杀伤美军呢?只是反地雷伏击车的效果,还是美军的带热成像空优让游击队无法伏击?
控制这个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毕竟塔利班又不会让每几个平方公里分一个人去站着宣布主权,只能说哪个地方谁有优势、谁算主场,这就已经可以算控制了。
图:2016年塔利班控制范围示意图,因为有当地人的支持,控制区和非控制区并没有明显的分界,全看当时力量对比。
实际上塔利班袭击美军运输线也不少,只是效果没法比。美国人毕竟生产力水平比苏联高出太多,而且是越到复杂的情况差距越大。可能大家过日子,美国人明面上规模只有苏联三、四倍,但是到了阿富汗这种环境,很多力量用不出来,那差距就是十倍了。
苏联人在阿富汗的核心问题就是运输能力不足严重缺乏补给,每天只有几百吨物资进入,所以不能部署足够的力量来剿灭塔利班,甚至没有足够的力量来保卫自己的运输车队,连维持部队生活都相当困难。
图:苏联大城市杜尚别到喀布尔只有不到500公里距离,苏军当时对喀布尔日运输量只有1500吨,而一个米-24雌鹿航空团一天就需要500吨,所以是严重的补给困难限制了苏军发挥,这才打不赢。而且苏联基层部队战术比较呆板,他们灵活的是战役指挥,而美军正相反,更适应小规模战斗。
而美国人大家都知道的,他们在阿富汗的分散哨所都有冰啤酒、冰淇淋和牛排吃,还能用飞机往柏林空运一城人过冬的煤炭,这样的土豪会缺乏运力么?运力充沛的情况下,有足够的力量掩护运输部队前进,自然不容易被打了。
图:战区里的美军洗锅洗菜都用矿泉水,还在乎一点运力?远远没到极限。整个坎大哈空军基地每年要消耗掉2200万瓶矿泉水,现在大部分瓶装矿泉水从科威特采购,经由海上运抵巴基斯坦港口,再通过卡车从两千公里外的巴基斯坦港口运抵阿富汗基地,然后再由直升机和卡车继续分发到各个基层作战基地,但也有一部分依然从美国本土空运到阿富汗。
图:被摧毁的美军反地雷伏击车。美军财大气粗装备好,装备被毁死的人少,交战半小时后死的也不算战死,这就是统计学的大发展了。而且美军有意大利这样的好基友,直接给塔利班交保护费来换平安,换防时还不告诉友军。
问:最帅的堂主踢一下馆,我们直8G和美国种马家族各个型号还有多大差距,直8还有多大改进潜力,再加个发动机可有希望逆袭?
这个都不是同一个级别的东西,怎么能说差距多大?就像你会用轿车去跟中巴车比载客数量么?
最基本的双发CH-53家族,就是六叶旋翼、直径22米,跟六叶18.9米的算算面积差多少?大超过三分之一了。所以直8是努力上探到15吨级,而CH-53起步就是18吨级,实际上主流是22吨级,差的吨位太多了。
图:直-8和CH-53的旋翼直径差异。桨盘面积与旋翼直径的平方成正比,22:18.9的平方差是1.36:1,大了三分之一,那么起飞重量至少也差这么大。
直-8的前身是超黄蜂,而超黄蜂是要求在S-61海王的兼容尺寸内提供更大吨位。
图:海王直升机就像现在的海鹰一样,曾经是各国普遍装备的通用舰载直升机,二者吨位也一样,到现在印度驱护舰上还用它。
而CH-53的公司编号是S-65,如果真能在S-61尺寸范围内有解决问题的可能,西科斯基也不会不考虑的,主要还是这两者本身需求就完全不同。哪怕是现在发展到CH-53K了,实际上主要也是起重直升机而不是运输,尺寸限制也不像直-8要考虑普通舰艇使用。
图:CH-53只配备两栖攻击舰、直升机航母等大型舰只,一艘两栖攻击舰也只带4架。
实际上直8对应的是CH-47直升机的任务范围,还有欧洲的EH-101。你看欧洲人那么好的发动机,在这个尺寸范围内还不是乖乖的做15吨级,不敢上探CH-53的范围。
图:CH-47最早只有15吨级的起飞重量,后来通过增加发动机功率等手段提高到22.6吨。
问:堂座,我看各种介绍说以色列的梅卡瓦坦克似乎是坦克布局的最优解啊,能打炮又能带人的,步兵战车都省了,发动机前置还省了装复合装甲的重量,为何只有他一家这么玩?还请堂座不吝赐教
能打炮又能带人,这属于以讹传讹的谣传。梅卡瓦的车体尾部是弹药舱,放的是炮弹,只有把炮弹清出去才能让几个步兵蹲着,但是这时候就失去了自己的火力。后面搞出来的雌虎取消了炮塔,还加高了很多,这才算是真正能运兵的。
图:梅卡瓦的后部弹药通道,看尺寸也知道不是正常给人用的。
图:有伤兵时紧急转运可以,也得几个人架着推进去,可不是什么常规座位。
发动机前置确实省了复合装甲,但是也没见着梅卡瓦比其他坦克轻,反而更重了。而且别人重那是前面有一大坨能扛穿甲弹的装甲,梅卡瓦可只有几层钢板。
图:吊装动力系统的梅卡瓦,前装甲就这么点厚度。
一旦被稍微像样点的APFSDS命中,那这些钢板都是没啥用的,炮弹能一直打穿变速箱、发动机。失去了变速箱发动机,那坦克不就瘫痪当场了么……
别人前面还能挨一下保证不失去战斗力,梅卡瓦除非遇到那些钢芯穿甲弹,基本上就是当场就得挂,这强弱差距还是大的,不然也不会只有以色列人一家搞这个办法,别人还是老老实实的堆复合装甲厚度。
图:俄国阿玛塔坦克虽然用了无人炮塔结构,按说人员座位可以在车体前后随意挪动,但还是老老实实的放在前面。这样第一有利于车体纵向平衡,让动力系统和前装甲互相抵消力矩;第二就是便于使用厚装甲;第三便于乘员应急观察。
迷你踢馆
问:堂主,毛子在叙利亚这个骨骼清奇的“喷火坦克”对标的我们什么武器,火箭炮换个弹头不就能达到一样的效果了,为什么一定要装甲底盘?为何相比之下,我军近几年更多的突出远火,而像“冰雹”这类射程几十公里但火力密度很大的火箭炮越来越少了呢?
一点都不骨骼清奇,这玩意就是履带式火箭扫雷车而已,只是传统的设计是用火箭弹拉爆破索,苏联人改用了燃料空气弹,这是很常见的工兵装备。
图:我军的火箭破障车,其特点就是射程短但威力大,便于摧毁防御工事和地雷。
图:这个简易发射的炸药包,正是火箭破障车的起点。
近程火箭炮优点是突击火力强,但现在师旅炮兵可以集火覆盖,一个18门制的炮兵营15秒内可以发射45枚炮弹,一门122火箭炮也不过40发,15秒还打不完。且精确打击发展起来,猛烈覆盖射击的重要性就下降了。
问:堂主,有人说芬兰的索米冲锋枪在制造时采取了当时狙击步枪相同的标准,那个年代的枪械在精度上普遍不咋地,无非是车削、冲压、铆接这些,能有多大区别?
神话总是会存在的……
索米属于典型早期冲锋枪,还用跟普通步枪一样的工艺,不像斯通那样简化,所以显得扎实,当然也非常笨重。
问:唐主谈一谈西太平洋的几个海峡的军事价值吧,东北亚的对马海峡和日本那那几个,巴士海峡、马六甲海峡、望嘉锡海峡和巽他海峡,哪个对我们影响最大?
从军事角度讲是巴士海峡,因为我国核潜艇要进入西太平洋需从这里走。从经济角度讲是马六甲和巽它,因为通往印度洋的货轮从这里走。
图:第一岛链海峡图。
问:塘主你好,请问陆军步兵以及步坦协同作战时的无线电通讯频率组织结构是怎样的,是若干集团军部一个频率,然后下属旅部一个频率,再下属营部一个频率,之后到基层是全部班长一个频率这样吗?
集团军跟各个旅都是有点对点联系,每个一个频率,旅部和各营、营部和各连也是一样的,所以这些部门都需要很多电台。
问:问一下战略核潜艇的部署环境。堂主说黑海北约空中威胁大,但反潜机对于长期潜航的核潜艇威胁很大吗?苏联空军可以干扰敌反潜机搜索呀,感觉被土耳其海峡封锁出不去才是没有部署核潜艇的关键吧。黑海、地中海都挺深,航运发达噪音源多,适合反潜作业吗?
威胁很大,尤其是美国人有海底声纳阵啊……
苏联空军在80年代后期以前作战范围也就是海岸附近100公里左右,没有合格预警机,没有独立作战能力强的战斗机,出去那真是找打了。
图:华约在黑海边上大都是平原,东部山脉倒是有1600米高,但也只能提供地面雷达站对超低空目标160公里左右的探测范围,就是图中黄色线条那么点。反潜机可以低空、超低空长时间飞行,指望地面雷达搜索不现实。
问:堂主,冷战时有意大利,现代有印度,在水面舰艇上安排了战略导弹的发射能力,这样用主力水面舰艇“掩护”导弹硬肛的设计,对于搞不明白战略核潜艇的国家而言,用军舰本身的强武装,集结一个舰队倾全力掩护一只有战略打击能力的军舰突击,算不算是靠谱的二次核打击能力呢?
当然不算了,因为舰队是可以被发现,然后核弹打击的。尤其是和平时期舰队都是很显眼的,这不像SSBN是一只孤狼。
图:法国ASMP战术核导弹,射程300公里,飞行速度3马赫,低空2马赫,惯性制导,可以由战术战斗机挂载使用,正是打击舰队、地面坚固目标的好东西。法国人一共采购70枚,其中海军有10枚。
问:既然海水有声波传输通道,难道不能用一个超大型噪声发生器压制海底监听设备、掩护我方潜艇出海吗?
单纯的噪声压制所需要的功率,可能只有水下核爆炸才能提供吧……即使如此,现在也可以通过滤波分析将规律的机械噪声提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