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5年十大将中不领大将薪金的有哪几人?
1955年9月共和国军队首次实行军衔制,共授予大将军衔十名。根据评衔标准与评衔结果,军队级别为大军区级的8人均评定为大将,正兵团级中则选择红四方面军与红二方面军代表性人物的王树声,许光达评为大将军衔,而正兵团级则大多数评定为上将军衔。
在共和国军队实行授衔授勋的同时,早在1955年1月共和国军队各级军官干部已经开始实行薪金制,全军各级军官干部开始按照自已的军队级别领取各自相对应的薪金。根据颁布的薪金标准,军官的薪金标准由军队级别薪金加军龄补助金组成。根据评定的大将军衔,大将军衔的军队基准级别为大军区级。军队中的大军区级是由原军队级别中的军委委员级于1955年1月改称的。1952年3月军队与地方开始进行级别评定工作,军委委员级为军队二等二级,55年1月军委委员级取消,改称为大军区级。55年9月共和国大将共授予十人,其中大将的前八位军队级别均为大军区级,他们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张云逸,罗瑞卿。而大将的排名后两位则为正兵团级的王树声,许光达。55年9月授衔后,元帅薪金级别为军委主席副主席级,而大将薪金级别则为大军区级,现本文就55年9月授衔后的十大将的薪金收入详解如下:
根据薪金标准,大军区级的级别薪金为400元,军龄超过25周年的军龄补助金为级别薪金的30%。军队级别为大军区级的八位大将中,有六位大将执行军队薪金:级别薪金400元加军龄补助金120元合计520元,六位大将分别是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
军队级别为大军区级中的其他两位则按自已实际执行的地方行政级别领取地方工资,2人分别是行政三级的张云逸和行政四级的罗瑞卿。张云逸与罗瑞卿二位大将虽然军队级别被定为大军区级,但二人实际上并未执行军队薪金。52年3月在地方评级中,时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的张云逸按地方评级定行政三级,而任政务委员的罗瑞卿则评定为行政四级,二人虽然也参与了军队级别,但却按实际评定的地方级别领取津贴费,并与55年7月开始领取工资。根据55年7月国务院发布的工资标准,张云逸的行政三级工资标准为440元,加北京地区物价津贴16%后,张云逸的工资标准为510.4元。罗瑞卿的行政四级工资标准为级别工资380元,加物价津贴后工资标准为440.8元。
排名大将后两位的是王树声,许光达,二人的军队级别为正兵团级,他们则按正兵团级领取薪金。根据薪金标准,正兵团级的级薪为370元,加上军龄补助金111元后,王树声与许光达两位大将的薪金标准为481元。
通过授衔后十大将的薪金,执行大军区级的粟裕,徐海东,黄克诚,陈赓,谭政,肖劲光等六位大将的薪金标准统一为520元。而执行地方行政三级的张云逸大将的工资标准则为510.4元,排在大将薪金的第七位。正兵团级的王树声,许光达两位大将的薪金标准同为481元,并列第八位。大将薪金中最少的则为执行行政四级工资标准的罗瑞卿大将,他的工资标准为440.8元,名列十大将薪金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