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基建工程兵

关注军旅警营公众号
阅读更多军旅美文

南京军区大院承载着许多人的记忆,见证过许多人的青春和梦想。
在南京市黄埔路、珠江路、太平门的路口,过往的市民游客,总会好奇这个并不起眼的院子,绕着走了好久还是大院的围墙,门口执勤士兵的肃穆严整,里面道路两旁挺拔的乔木、整洁的道路……幸运的还能碰巧看到哨兵换岗时英姿飒爽的军姿队列。
这些场景都会给路过院子的人们留下深刻的印象,也留下几分遐想:这警卫森严的大院到底是干什么的?


其实,这个大院曾经是华东五省一市的军事心脏——原南京军区机关大院。还不仅仅是这样,这个大院历史深处,却更是神秘而又崇拜的圣地!
大院坐落在南京紫金山下,玄武湖畔,明故宫旁。它没有高耸的大门,没有醒目的标志,但一切都无损于它的威严,反而平添了几分神秘与传奇。


这里是明代官员御赐廊街的遗址……
这里是清朝精锐部队的营地……
这里是清末陆军学堂的旧址……
这里是广州黄埔军校的北迁地……
这里是蒋介石的总统府邸……
这里是日军签下投降协议书的所在地……
这里是国民政府国防部的办公区……
这里是昔日华东军政大学的校部……
这里是早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最高学府——军事学院的校址……
这里是南京军区的首脑机关,直至2016年1月才终结它的使命……
…… ……
大院镌刻着几代军人蚀骨铭心的记忆
清末,两江总督张之洞、刘坤一、端方等根据清政府仿照日本军事教育体制拟订的《陆军学堂办法》,1903年起在此筹建陆军第四中学堂,后改称为第四陆军预备学校,培养了一批拥有近代军事知识的人才,以图改变近代以来武备荒废、民族羸弱的积弊。
民国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在此设置最早的军事教育机构——中央陆军军官学校,习惯上仍称黄埔军校,又称南京本校,于1928年3月开学。直隶于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蒋介石、李济深、何应钦分任校长、副校长和教育长。


1929年以后张治中接任教育长,实际负责军校教育、校务一切事宜。南京本校建立至1937年8月西迁成都,招收了第8期至第13期军校生,第5期至第11期学生在校毕业。共招收7459人,毕业11000余人。国民党以此建立了一支以黄埔系为骨干并具有现代化训练素质的武装,涌现了一批在抗日战场和国共内战中的风云人物。


渡江战役胜利后,中共中央军委决定将前华东军事政治大学与三野军政干校合并,在此正式成立新的华东军区军事政治大学,并任命陈毅兼校长和政治委员,陈士榘任副校长,钟期光任副政治委员。1949年10月18日,举行第一期开学典礼,全校教职员工达3万7千余人,先后为解放军输送数万名军政干部。毛主席专门为此题词:“华东军政大学日进有功,培养大批国防建设人才。”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决定在原华北、华东军事政治大学的基础上,在此创办一所全军综合性陆军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以培养、造就合成军队高级指挥员和高级参谋人员,适应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的需要。1951年1月15日,军事学院成立,直属中央军事委员会。刘伯承领导创建工作,并任院长兼政治委员。到1956年,发展成为具有12个系的综合性军事学府,不仅为全军培养了一批能指挥诸军兵种合同作战的军官,还培养了一支具有现代军事知识的教员队伍,编写了一套体现现代条件的军事教材,建立了较完善的教学制度。


1957—1959年,根据中央军委决定,以军事学院的有关系为基础,分别组建高等军事学院、军事学院和海军、空军、炮兵、装甲兵等学院。高等军事学院设在北京,军事学院仍设在南京,直至1969年撤销。廖汉生、刘浩天、张震先后任院长,钟期光、王平先后任政治委员。

1969年起,大院成为南京军区机关所在地。1955年4月成立的南京军区,是大军区单位,防区与朝鲜半岛、日本和台湾岛隔海相望,是祖国大陆的东南门户。许世友、唐亮、江渭清、杜平、丁盛、聂凤智、彭冲、廖汉生、向守志、固辉等老将先后在此主政。军区前身经历了新四军、华东野战军、第三野战军、华东军区等主要发展时期,领导和指挥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上海等地的武装力量。


所属部队战功卓著、英模辈出,培树了“英雄硬六连”“南京路上好八连”“鼓浪屿好八连”“红色尖刀连”和“伟大的共产主义战士王杰“、“郭兴福教学法”创始人郭兴福、“清正廉洁一身正气的好干部”范匡夫、“三栖精兵”何祥美等一大批军中楷模。

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位于黄埔路南京军区司令部南大门

位于龙蟠路的南京军区司令部西大门

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道路旁整齐的水杉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道路旁的香樟树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道路旁的法桐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道路旁的法桐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主干道上的法桐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通往马标道上的法桐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通往炮标道上的法桐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内部服务机构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对外开放的军区司令部门诊部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机关幼儿园大门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幼儿园内部设施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司令部管理局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通往主席像的道路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这里有保存完好的毛主席雕像,全国为数已经不多。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这是毛主席像的侧面照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原军区礼堂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礼堂后面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曾是侵华日军投降、受降签字处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现为南京军区军史馆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公寓区及道路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这里植被很好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绿树成荫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炮标公寓入口处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马标公寓入口处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公寓楼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公寓楼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公寓楼南京军区大院 镌刻几代军人厚重的记忆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