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真敢“以武谋独”?台湾媒体人这样解读
新的一年,两岸关系究竟何去何从?民进党当局不断升高两岸对立,不惜花高价买军武、造军舰,到底会造成什么后果?成为许多岛内学者关注的焦点。
台湾《联合报》刊载前社长、资深主笔黄年的文章指出,这几年,蔡英文当局两岸操作出现两个特征。第一是在政治面上,在“转型正义”烟幕下加强加深“去中”,又顺着台湾地区大选、香港“反修例风波”及特朗普风潮与新冠疫情,制造“仇中反中”的氛围。一下子说“要踏出关键的一步”,一下子又说“要走不同的路”。第二,在军事面的动作,更是炒作到数十年来的最高点。包括“台舰台造”、升高军购、军事演习频频、渲染“美台军事合作”,又三不五时提“印太战略”,更宣称“不惜打到一兵一卒”、“就算只有一支扫帚,也要与敌人周旋到底”。
蔡英文(左一)苏贞昌(左二) 资料图
这两个特征是:一、政治上愈来愈“独”。二、军事姿态愈来愈高。国台办多次指这是“以武谋独”。
而对于这样的“标签”,蔡英文应该要回答台湾民众,你到底是不是要搞“以武谋独”?
回顾历史,黄年指出,“两蒋”时代两岸角力无法细述,唯基本上朝“七分政治/三分军事”轴线在推进。但是,一直到蒋经国解严,并开放两岸交流,才算是真正搭起了“七分政治/三分军事”的战略架构。但是,蔡英文的两岸操作若真是“愈来愈独/愈来愈武”,如果真是要“以武谋独”,那就会完全走到了蒋经国的对立面。因为,“台独”不是活得下去的政治路线,想用军事来赢得“台独”或支撑“台独”更绝无可能。
尽人皆知,两岸军力悬殊,两岸问题绝不能诉诸军事。陈水扁时代有“决战境外”之说,那是希望台湾不要成战场。后来出现“防卫固守/重层吓阻”,可知只要开战,台湾必成战场。现在则说,等造成六艘潜艇就能成为“航母杀手”,更将以“水泥丛林小区战”对抗登陆的解放军,誓言“打到一兵一卒”,又说“届时解放军拿到的台湾只是一个废墟”。
这些战略及战争推论,都指向一个结论,那就是台湾获胜可能性极微。如果打到一兵一卒成了废墟,那是台湾的胜利还是自杀?
再推演到“两岸开战”的“剧本”。黄年指出,多数的看法是,北京将以导弹及虚实混编的无人机群揭开序幕,则若只要有五十枚左右重磅炸弹命中“心理目标”如蔡英文办公室等,或“机能目标”如机场、港口、公路、铁路、输电设施、通讯枢纽、民生物资中心等,台湾就很难维持心理支撑。且在导弹攻击前后,解放军在台的潜伏若再预谋掳杀数名“台独明星”,更将加剧社会分裂及恐慌(因此有“台独名单”)。等到出境的客机爆满,大局恐就难维持。
所以,两岸开战未必会用到航空母舰,甚至也不要认为解放军一定会有“登陆战”。因为,二战到最后,盟军并未“登陆”日本,来的只是受降团队。而导弹及无人机可能来自对岸九百五十九万七千平方公里土地的四面八方,何必一定要来自航空母舰?
还有,美国来不来?除非美国参战,且决定攻击大陆腹地(那才是战争的基地及库藏),但美军在朝鲜战争也未渡鸭绿江;否则,若美国仅参与后勤(像“八二三炮战”),则恐无济于事。问题是:美国会用超越朝鲜战争、越战的规格来介入两岸的殊死之战吗?恐较想象中的不可能更不可能。
对此,黄年指出,如果开战,台湾绝无“决战境外”的能力。台湾更须知道,无腹地,无纵深,战力弱,斗志弱,也绝不可将战争引到台湾“决战境内”。台湾唯有“止战于境外”一途。要“止战于境外”,那就要走“蒋经国路线”,不能让“蔡英文路线”就这样糊里糊涂地走下去,这条路必定走到“决战境内”。
“台独”不“台独”是两岸底线,如果“台独”,北京必然动武,台湾人愿为“台独”而“两千三百万人玉碎”吗?黄年指出,他不认为蔡英文真的敢搞“法理台独”,但最恶劣现况是:不敢真搞“台独”,却是“愈来愈独又愈来愈武”,表现出一副“以武谋独”模样,这只会不断累积两岸仇恨,完全失去和平竞合机会,最后弄到两头落空。
本文摘编自台湾《联合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