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小米造芯之路:澎湃S2大概率已凉透,放弃自
前阵子关于小米雷军多年前的“芯片沙子论”还有高管卢伟冰的“猪肉论”在网上讨论得沸沸扬扬,雷总多年前立下的Flag,被自己的手下打了脸......
作为好事者,我专门整理了小米关于芯片的所有信息,告诉大家小米造芯之路现在怎么样了?
先说结论:小米自研手机芯片这条路走得很艰难,澎湃S2大概率已凉透;但小米仍不放弃国产芯片后续的发展红利,围绕小米IOT布局,改投资芯片企业方式;小米会作为投资方和芯片客户,在国产芯片行业发光发热。小米开始造芯,发布澎湃S1,反响一般2013年:小米雷军在北京微电子国际研讨会预言:“芯片业应该借鉴互联网实现免费,按照成本销售。三五年之内一定会有一家新的芯片公司是按沙子价卖芯片,而且取得巨大的成功。如果芯片免费的话,未来像小米这样的手机只需要500元。”(此处雷总立下Flag)澎湃S2在S1之后三年内都没有推出,但从未停止研发,达不到商用要求,连续5次流片失败,直接烧掉了红米手机一年的利润。
澎湃S2研发后期,松果电子团队也出现了分歧:一部分人坚持以原设计架构继续研发,重新设计,但是保守估计还需要4次流片,而且研发周期太长,芯片性能已经弱于市面其他芯片,只用用于低端机型即使造出来也是亏的;另一部分人坚持推倒原架构重新设计,改用ARM的新设计,但这种方式差异太大,存在很大的实现风险。 松果电子的“分歧”让团队元气大伤,研发资源分散,在2018年仅仅进行了一次流片,研发进度更加地缓慢。
一直等不到的澎湃S2
2018年12月:或许是失去了耐心,或者是不想在国产芯片上一条路走到黑,鸡蛋不能放在一个篮子里面:松果电子重组分拆出大鱼半导体有限公司。就此,小米造芯之路,分为了两个支线:
大鱼半导体聚焦AI和IOT芯片,松果电子仍旧聚焦智能手机SOC。
此时,这两家芯片仍是以自研立足,小米芯片自研之路仍在继续。
看到自研芯片在短期内无法出头,小米又不能放过国产芯片崛起的必然趋势,改走投资整合路线,作为投资方和芯片客户,在国产芯片行业发光发热:
2020年2月:小米高管卢伟冰发出高论,打脸雷总。
自研芯片,特别是手机SOC,是需要非常大的资金、资源投入的。
虽然九死一生,还是希望华为、小米、OPPO等企业,可以持续去投入研发国产芯片,让中国研发自力更生,再也不怕别人的卡关。
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