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捷搜索:

烧钱这道坎,滴滴还没有跨过去,而嘀嗒出行却

2020年10月8日嘀嗒出行正式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全力冲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

招股书显示,2019年,嘀嗒向顺风车车主和出租车司机提供的补贴和激励仅占总收入的4.6%,2020年上半年,这个比例则下降为0.03%。且嘀嗒2019年和2020上半年的同期经调整净利率分别为29.7%、48.6%。这就充分说明了,与快车、专车等业务涉及多方的综合平台不同,嘀嗒从不靠烧钱获取市场。

同时,嘀嗒出行招股书显示,嘀嗒出行在2017年-2019年的营业收入分别是0.5亿元、1.2亿元和5.8亿元,三年里共增长近12倍,2020年上半年的营收是3.1亿元。从招股书可以得知嘀嗒出行在2019年就已经实现盈利,并且截至目前,嘀嗒出行已经实现15个月持续盈利。

即便嘀嗒出行获此成绩,还是不免有人对嘀嗒出行的未来产生忧虑,毕竟嘀嗒出行的竞争对手滴滴已经重启了顺风车业务,并且在出租车市场上砸下重金,开启了新一轮的烧钱游戏。“花小猪”就是滴滴开展顺风车业务的最好证明。但事实证明,移动出行赛道的下半场,烧钱模式也并非百试百灵。据悉,目前花小猪已经被多地的监管部门叫停,花小猪自上线以来,新人补贴,满减券,津贴,返现的手段层出不穷,似乎是想靠“烧钱”模式再创奇迹,但就目前来看,移动出行行业早已经过了野蛮生长的阶段。反观嘀嗒出行的“轻资产模式”优势尽显,成为当下炙手可热的顺风车移动出行平台,占据顺风车市场近七成的份额,那么嘀嗒出行的优势到底在哪里呢?

嘀嗒出行的主营业务顺风车,无需补贴,还能抽佣赚钱。借助平台,顺风车车主无需付出多余的成本就可以收获一定的补贴,乘客也可以多花费一点时间享受更低的出行价格,在这种情况下,车主不会过多在意佣金的抽成,最终达成三方的共赢。可以说,嘀嗒从一开始就选对了赛道。

此外和烧钱模式相比,嘀嗒出行的轻资产模式优势尽显。嘀嗒出行因为主营顺风车业务,没有自己的汽车和司机,车主和乘客都是有出行需求,源动力比较足,无需过多的补贴来刺激消费,变动成本更小。轻资产模式下积累下来的用户并非因为便宜,而是因为乘车体验好,对平台的忠诚度更高,不会因为补贴减少或是消失而折损用户数量。

2020年10月9日,滴滴喵喵节上线,投入高达101亿补贴,发放全平台、多品类出行消费券,以刺激用户出行。滴滴在这方面投入巨大,但成效甚微。这值得人们思考:靠补贴获得增长,是否是公司发展的长久之计?嘀嗒出行进入下半场,靠烧钱模式称霸出行市场早已成为过去时。更好地乘车体验,更优质的服务,更加精细化的运营,更加完善的平台机制才是王道。

责任编辑:

您可能还会对下面的文章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