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像嘀嗒出行实现盈利才能上市,滴滴何时
2020年9月1日,嘀嗒出行迎来了自己的六周岁生日。10月8日,刚满六周岁的嘀嗒出行就正式向香港交易所公开递交了招股书,拟在港交所挂牌上市。
根据嘀嗒出行此次提交的招股书显示,2019年全年嘀嗒出行经营性现金将近4亿元人民币,在2020年上半年,疫情仍然时刻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对出行行业造成严重冲击的大环境下,嘀嗒出行,仍然创造出1.3亿元人民币的经营性现金。再来看出行行业内拥有绝对霸权的行业独角兽--滴滴出行,只看账面的话,现金流高达500亿元人民币,显然是一个天文数字。
这么一对比,似乎嘀嗒出行在资金方面就显得有些囊中羞涩,然而,现金流真的能决定一家公司是否能发展壮大吗?
互联网行业,资本注入,通过疯狂的高额补贴手段来达到获取用户量的套路屡见不鲜,当下互联网+出行的出行平台更是如此,玩家入场烧钱是必须的,平台之间的战争就是玩谁砸的钱多,为了能在行业内站稳脚跟拥有自己的一片天地,持续烧钱基本上是行业内所有平台选择的发展方式。因此,行业内从来不缺腰缠万贯、财大气粗的“土豪玩家”。
从当下出行行业情况来看,嘀嗒出行率先成为中国共享出行第一股依然用实际成就表明,现金流的高低并不能证明什么,并从这一事件当中深度思考和探讨,一个问题,那就是“创业公司应该如何更有效地花钱?如何辩证地看待融资规模大小,对企业长远发展影响的问题。”
嘀嗒出行成立六年,用自己的发展历程在行业内上演了一出逆袭的戏码。
六年累计融资不到10亿美元,却在成立第五年的时候,成为全球第一个完成整体盈利的出行平台。此外,招股书中显示,嘀嗒出行在2019年和2020年净利润分别达到1.72亿元和1.51亿元,利润率分别达29.7%和48.6%。2017、2018和2019年,营业收入分别为0.49亿元、1.18亿元和5.81亿元。
此次嘀嗒出行的IPO之举,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行业众人对出行行业的认知,相信,有嘀嗒出行不靠烧钱创造行业奇迹在前,也会对后来者和尚在行业内挣扎的“对手们”提供一个新的行业参考。
责任编辑: